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悠悠什么意思(100句)
一、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有含义
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这气魄,这志向,即便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读罢亦觉凛凛有生气。
3、这些诗,千百年之下读来仍余音袅袅,那此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辞采声韵之美的佳作,更是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上的享受,弦犹在耳。
4、我喜欢把人们读书的状态分为两种,一为“用眼看书”,一为“用心读书”。
5、仿写是最直接的写作练习方法。
6、D.“天高水阔清新明快的画面”错误,“历历高楼见杳冥”展现的是岁暮时草木凋零的郊原景象,展现出旷远迷茫的境界;“云水”“洞庭”构成的画面虽然空阔,却也因“空”“归心”等词,而满含悲痛之情,并非“清新明快”之景。
7、比如:《大学》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毛主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两句话的意思几乎完全一样。当然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座右铭:“为天下立德,为百姓请命,死而后已”。这也是一种仿写。
8、二十个字有二十层含义,但又如此的和谐、成一整体,“雪景”无人能及。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0、昔人去路空云水,粤客归心向洞庭。
11、《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
1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3、B.颔联诗人眼中地形似乎随波浪浮动,汉阳远山褪尽颜色而江水青绿。
14、更多资源请加入月刊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
15、对文章中有感觉的部分一定要大胆的标示出来,不论是用文字嬉笑怒骂,还是用图标赞美揶揄尽情去做。这样做不为了给别人看,所以无论毁誉也就无所谓对错,只求真诚。尤其是批评式的点评更为可贵,这说明读者自己有了见解,与作者发生了碰撞。碰撞才能出火花,才能点亮智慧。王飞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无论读到什么都说好点赞的读者,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读书应该是与读者的“相互交流”,而不仅仅是“单项朝拜”。“质疑”才是交流的开始。读书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只会崇拜先贤的“奴仆”,而是为了成为能够驱使圣哲的“斗士”。“质疑”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收获,“质疑”高人失败,不会失去什么,只会获得对对方深刻的认识;“质疑”高人成功,你会赢得世界。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8、最后两句自然无迹地运用关于黄鹤的故典而化出新意:鹤飞不返,写时间的悠久;无处托仙翎,状空间的狭窄。这里,言在此而意在彼,字面上是写人间世上没有黄鹤容身之地,实际上是抒发故国陆沉、江山易手的悲哀,说“莫怨”而其怨愈深。
19、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
20、表现了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二、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悠悠什么意思
1、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
2、我们从书中读来的一个个“知识点”,都是一颗颗有生命的“种子”,他们携带着写书人的“能量”而来,能不能让这些“种子”的生机在自己的体内焕发出来,这关系到书文作者的“能量”能否进入读者体内并为读者所驱使。“联析仿括”这四项活动就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方法。
3、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6、taoliguoxuetang@1com
7、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8、有着游子情怀的唐代诗人崔颢,在登临黄鹤楼时写就的这首诗篇,将自古以来凝聚在黄鹤飞天传说中的神仙情结,融合在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描写,使得细腻凝重的愁思和吊古怀今的悲凉变得雄浑磅礴、绝唱千古。
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0、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11、结尾一联,崔颢又转移了目光,放远了思绪。在浩瀚的江面上,暮色垂垂,白烟蔼蔼,作者忽有“此身如寄”之感,自然会思念起家乡来。乡愁是难耐的,也不能不说是美丽的。家在何方?归途何处?是愁情在浩淼的烟波里弥漫,还是浩淼的烟波本身就是愁情的外化?言有尽而意无穷,崔颢真正做到了。回头一看,这首诗真了不起,从追怀逝去的仙人黄鹤起兴,结想万年,纵目生愁。又从虚入实,归结到乡愁上来,诗思大开大合,灵动夭矫而不可羁勒。
12、交流读书心得,分享生活智慧;
13、点蓝色字关注“好好学习”
14、标——基础性批注:即对于文章中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标出需要注意的注音、生字词。
1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6、一个“联”字诀,让外来的知识“种子”埋入了读者自身的知识“土壤”中,同时,新“种子”的到来又把旧有的“土壤”进行翻动。新旧知识的互动使得双方甚至多方的印象都得以加深。完成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17、口吐莲花般的吟游诗句的长脸场面
18、郜元宝:反抗绝望——《未有天才之前》《希望》《生命的路》及其他
19、《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20、曹操诗词不在辞藻雕琢,而是其内的精神品质。
三、白云千载空悠悠空是什么意思
1、诗词丨有一种情,见与不见,都在心中
2、四合院的住户中,首推住在小偏院的荀磊。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文革”期间别人都在搞运动,混乱中只有他静心学习,凭着自学外语,文革结束后,以绝对第一的成绩考取外事部,硬是从鸡窝里飞了出来,他和这天的新郎薛纪跃虽然年龄相仿,家境相似,环境相同,可是一个出国学习,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开创了似锦的前程,一个却是那么平庸,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有散乱的思维,按部就班地过着平常的生活。就像从一条河里驶出的两条船,有着各自的航向,奔向不同的世界。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5、《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6、气格高迥,浑若天成,当得起唐人七言律诗之最。更有人言:“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无论是否为真,但足见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0、投稿邮箱:tianyazazhi@1com
1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3、这许多的“空……自”,形成了唐诗中一种很是意味深长的诗思结构。在这些地方,“空”和“自”涉及的显然不只是一种存在状态,而且更表达着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判断。这里的“空”和“自”,除了“缺失”和“自我显现”,同时,又都含有一种徒然、意义不明的情绪。神(圣)性的隐遁(不在场)与意义的缺失由是合二为一。
1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5、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6、悠悠:飘荡的样子。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7、《黄鹤楼》果真让李白搁笔?
18、《天涯》2019年第5期目录及简介
19、不读时,对此诗毫不在乎;初读时,便觉其中意味探求不尽;深读后,才知其难,终不知其意。
20、评——点评式批注:即对文章内容或语言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是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之处。
四、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什么意思
1、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2、空悠悠的空,意思是:深、大,指空间
3、可是,我们又能拥有多少呢,当我们睁开惺忪的睡眼,慵懒地梳妆之际;当我们欣赏一朵春花,看它在微雨中怎样地左右摇摆,怎样的怡然挺立枝头,怎样又悄然飘落地面,随着流水而去;当我们倾听林间清风掠过树梢,看一片落叶怎样在风中飞舞之际,你惬意地看着这一切,也许此时,时间才是属于你自己的。
4、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5、人生有很多平常的一天,这些人他们后来怎样了,我们无从知道,也许海老太太还在重复那老北京的叙说,也许四合院的人还有更多的交集,也许姚向东将手表送回了……我们都不得而知,其实也无需知道,因为所谓的结局也并非结局,作者只是将钟鼓楼附近的普通的一天展现给我们,让我们参与其中,带领我们思考感悟时间,这样就足够了。
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7、钱钟书先生是有名的“书痴”,有人形容他读过的书像是被坦克轧过,里面勾勾画画,圈圈点点,页面横折竖折,“惨不忍睹”。但是人们说钱先生有“照相机”一样的记忆力,读完一本书多年之后仍然能够大段成诵,我想,除了钱先生天赋异秉的记忆力之外,也跟他与书的“深刻交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
8、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0、我们相信:“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我们开的就是一家书局,可以叫“书店”,也可以叫“书铺”,还可以叫“书肆”、“书坊”、“书馆”,但最终,我们选择了“书局”的叫法。因为“店”、“铺”等字,更容易和经营活动联系在一起,而“局”字则更容易联想到空间,甚至是一种心灵的空间,所谓“格局”。我们相信,读书能让人遭逢更广阔的空间,因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于是心胸中便有了格局。我们首先期望的,是因为办了这个书局,通过读书,让我们自己能有些格局。
11、白云千载空悠悠翻译: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出自崔颢《黄鹤楼》。《黄鹤楼》(作者)崔颢(朝代)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驾过去的仙人已经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2、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3、《诗经》中的第一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我国爱情诗之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经典名句。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多少仁人志士的毕生追求。
15、唐崔颢的《黄鹤楼》意思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世事茫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悠悠”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供参考。
16、经常有人问:“能不能说点提高写作的最有效的方法?”我总喜欢用三个字来说:“写,仿写”。
17、回到本文探讨的主题“白云”“黄鹤”之辨,“黄鹤说”后来居上的原因,也与鹤这一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对《黄鹤楼》原作的改写,符合以黄鹤为代表的神仙情结。
18、登临古迹,思怀古人,诗人们通过这一过程与古人进行精神沟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和自我存在的意义。当昔人已去、故人不在时,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又会使人难以找寻到永恒的自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沧海一粟、须臾人生的恐慌,时过境迁、恍若隔世的凄清,使人们希求神仙的永生和逍遥。但当求而不得时,叶落归根的思乡之情与思乡而不得归的愁思便奔涌而来。
19、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2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五、白云千载空悠的空悠悠是什么意思
1、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2、办喜事的是薛大娘家,住在西屋靠北头两间,为了张罗二儿子结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今天,他们咬着牙,背着大媳妇,为二儿媳买的三百多元的金表不翼而飞了,真是平地起惊雷,婚礼都乱了。新郎和新娘都是那种平庸家庭出生的,文化水平不高,经济上又长期不宽裕,因而没有什么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
3、新娘潘秀娅失望委屈地哭着,平凡的人啊,最起码的生活要求,有时也会无法得到满足。
4、李白是否真正搁笔,看似只是他个人的逸闻轶事,但这一轶事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后代持“黄鹤说”的学者,很重要的一个论据就是李白“欲拟之较胜负”,而模仿崔颢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那么通过《鹦鹉洲》连用三个“鹦鹉”、《登金陵凤凰台》连用三个“凤凰”,反推可知崔颢《黄鹤楼》也应当是连用三个“黄鹤”。从这一过程,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后代对《黄鹤楼》的改作的历程,正是由于李白搁笔故事的流传,对这一故事的全盘接受,使得后代传抄者将“白云”二字改为“黄鹤”;加之严羽等人对《黄鹤楼》的高度评价,人们更多关注《黄鹤楼》和《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到底孰优孰劣,而忽视了对诗作原本性的深究。
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6、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这对于低年级学生和需要精读的文章来说意义很大。通过这个动作可以积累更多字词。字词毕竟是文章的“砖瓦”,虽然少上几块未必影响全局,但还是多多益善。
9、(3)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
10、会读书的人,读通一本书有可能开启通天的智慧;不会读书的人,纵使读书万卷也只适合做一个图书管理员。
11、诗歌:《黄鹤楼/登黄鹤楼》唐代:崔颢
1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3、玩字品文话青史之“悠悠我心”
14、诗词歌赋二十篇,脍炙人口传世间,千古绝唱千古情,情到深处天地动。
15、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但迄今人们对“空”的认识,主要着眼于庄禅美学,而较少注意其另一同样深具形而上意味的内涵。在以崔颢《黄鹤楼》为代表的一系列唐诗中,所有这些“空”,都与一个带有神圣性的事物的丧失有关。不同于佛教或王维的“空”,所有这一切之后,都包含着一种,以及由之而来的对历史/存在意义的质疑。越是早期的文字,其空虚越可能指向某些神性的事物,而愈到后来,这种追慕的现世人文气息愈加浓郁。
18、孩子们,学一点儿读书的方法吧!
19、总之,诗的后四句一句写时间,一句写空间,有虚实相参而动静相生的美学效果。结句从空间这一角度着笔,精彩地运用了大小映照的艺术手法。“仙翎”指黄鹤,诗人以世间之大和黄鹤之小作了强烈的对照,偌大的世间却容不了小小的黄鹤,暗示故国已经不堪回首,这样,形象就更加生动,所表现的哀思愁绪就分外动人。
20、第五句化用崔颢《黄鹤楼》的诗意,昔人已去,白云千载,概括了长远的时间,暗喻家国巨变的深慨。第六句写空间,一笔勾画了诗人自己的遗民形象,复兴无望,只好南归,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