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郑板桥竹石诗赏析(100句)

2023-01-20 15:35:1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郑板桥竹石二首

1、经典咏流传65:李商隐《夜雨寄北》

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过绿珠坠楼故址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片片雪花风吹乱飞入芦丛皆不见

3、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4、经典咏流传59:余光中《乡愁》

5、经典咏流传15: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杜甫《饮中八仙歌》173cm×94cm

7、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8、王安石《孤桐》180cm×64cm

9、刘禹锡《终南秋雪》173cm×94cm

10、()这首诗是称颂竹子的

11、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12、经典咏流传36: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3、汤显祖《青阳道中》138cm×70cm

14、苏轼《题西林壁》246cm×93cm

15、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

16、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17、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18、咬yǎo定dìnɡ青qīnɡ山shān不bù放fànɡ松sōnɡ,

19、(A.外形美好B.意志坚强C.纤细)。

20、苏轼《喜雨亭记》184cm×28cm×4

二、郑板桥竹石诗赏析

1、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2、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3、谷雨时节,祝愿大家在自己的爱好里,完成自我精神对话,活出不一样的幸福人生。

4、第一首,首联上句从天气写起。无风也无雨,正是晴和天气。出去踏青正当时。

5、可一个人看竹子,终归有点独乐乐的意味。如果,天晚凉的时候,恰好有客来访,听我说道这竹子的好,那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6、经典咏流传82:徐寅《题金山寺回文诗》

7、何绍基《录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轴》180cm×100cm

8、经典咏流传58:汪国真《山高路远》

9、他的竹子画,是后来当县令后名气大了,才卖得出去的。

10、经典咏流传24:李白《月下独酌》

11、经典咏流传05: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但他不管不顾,只要活着一天,就要爱着竹子一天。

13、《唐诗三百首》19《草》白居易

14、经典咏流传81:陆游《书愤》

15、黄庶《饮张承制园亭》138cm×49cm

16、竹韵山环七言联180cm×25cm×2

17、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18、苏轼《浣溪沙》206cm×62cm

19、经典咏流传60:汉乐府《长歌行》

20、殊不知老子早说过,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三、郑板桥的竹石古诗

1、郦波:朱熹《观书有感二首》

2、经典咏流传04:王冕《墨梅》

3、方千《中路寄喻凫先辈》180cm×48cm

4、经典咏流传91: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古诗二首180cm×47cm×2

6、林散之诗数首198cm×70cm

7、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07

8、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9、经典咏流传20:《敕勒歌》

10、下句,诗人却笔锋一转,去观赏竹子了。你看,那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的样子多好看,比在外头瞎转悠强多了。

11、如果你来,那么我就为你煮一壶黄山松萝茶。让你一边看竹子,一边喝好茶。这样的日子,你说够不够幸福呢?

12、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13、经典咏流传22:杨炯《从军行》

14、郑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一首为“题画竹”:“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15、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16、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际表达了自己的顽强、有执着的高尚节操;吟咏了竹子的坚强。赞扬了它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吟意思吟颂。

17、读了《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想到了屈原于谦王冕文天祥陶渊明,郑板桥,龚自珍,袁崇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郑板桥为官为民,一生清廉,龚自珍面对腐朽的封建王朝,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报国,袁崇焕被皇太极使反间计被崇祯帝怀疑残杀,死后家人流放边疆,且无子嗣。他们有着坚贞不屈,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鄙视流俗,无畏无惧的品质。

18、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03

19、朱彝尊《笔筒铭》180cm×97cm

20、张志和《渔歌子》114cm×50cm

四、郑板桥竹石全诗

1、经典咏流传83:虞姬《和项王歌》

2、任rén尔ěr东dōnɡ西xī南nán北běi风fēnɡ。

3、经典咏流传53:汉乐府《江南》

4、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

5、但好在,还有“新叶”。一切都还有变数,一切都还有希望。只要我沿着这条画竹子的道路走下去,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后,总会有人懂我,欣赏我的“竹石”。

6、孟浩然《过故人庄》180cm×97cm

7、本资料仅供学习参考和交流使用

8、经典咏流传02: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9、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10、郦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1、郑板桥守得住寂寞,心静如水,正是从竹子里领悟出的养生智慧。

12、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1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142cm×35cm

14、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15、经典咏流传42:仓央嘉措《在那东山顶上》

16、王维《桃源行》180cm×97cm

17、杜甫《秋兴》八首选六30cm×40cm×5

18、王维《送别》176cm×94cm

19、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0、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180cm×97cm

五、竹石郑板桥的诗

1、经典咏流传52:李白《宴陶家亭子》

2、经典咏流传50: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4、经典咏流传34:李白《静夜思》

5、郑板桥幼年家贫,丧母,赖乳母教养,并随其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的困窘生活。后由朋友资助,才得到读书机会,并应科举而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6、经典咏流传13:李白《将进酒》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9、古诗数首41cm×24cm×10

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突出的是竹子,不是石头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2、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01

13、经典咏流传12:余光中《乡愁四韵》

14、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15、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16、经典咏流传44:白居易《琵琶行》

17、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全集)

18、孔子泰山十言联180cm×24cm×2

19、经典咏流传08:曹雪芹《枉凝眉》

20、杜甫诗二首136cm×60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