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对诗经的赞美评价(100句)

2023-01-20 14:55: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对诗经的赞美

1、“巧笑倩兮”,笑的时候,腮帮很美,一笑俩酒窝,很动人;“美目盼兮”,眼睛黑白分明,眸子透彻清亮,顾盼生姿。

2、古文学家们将“帝”译为“上帝”,有时又将“上帝”译为“上苍”。

3、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4、《诗经》时代,国人还有古老的风俗,允许适龄的男士和女士们在春天到特定的地方去自由相会。就在这样的一个好日子,女孩看上了男孩,给他送秋波也好,使眼色也好,没有得到回应。女孩有点着急,发出了以上几句“爱情通牒”。说:你看上本姑娘了吗?看上了,赶紧给个信号,我撩起裙子涉水去找你。

5、《国风》的艺术特色,在于许多诗篇来源于社会现实,直接抒写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加粉饰。在表现方法上,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如《豳风·七月》、《郑风·溱洧》、《魏风·硕鼠》、《邶风·新台》、《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等篇,都用赋、比、兴的手法,歌咏景物,抒写情思,托物讽喻。诗人们或通过人物内心活动的描绘,或通过景物的烘托,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邶风·静女》、《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卫风·硕人》等篇,都把人物刻画得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国风》中许多篇章的语汇多出于群众口语,具有准确、生动、鲜明的特点,富于表现力。

6、《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更是西周初期和春秋战国中期各国文化,民俗,祭祀的集大成者。

7、《诗经》,中华最古老的诗集,儒家五经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滋养千年中国心灵。里面提到“上帝”?

8、《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9、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简单说就是要一个引子引出自己想描述的内容。比:以此物比彼物。简单说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赋:铺成叙事,就是对所叙之事铺展开来。

10、释义: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11、大意:风雨像黑暗,鸡叫还不停。既然见到你,还有什么不欢喜?久别重逢,见到你的那一瞬,所有的苦楚都无影无踪。

1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先秦·佚名《诗经·卫风·氓》释义: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先秦·佚名《诗经·卫风·氓》释义: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的一早上。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先秦·佚名《硕人》释义: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

13、而“小心翼翼”、“无灾无病”等诗句,沿用至今,成为众人皆知的日常用语。

14、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

15、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

16、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17、(上海浦东图书馆大厅里的孔夫子塑像,作者摄。)

18、爷爷曾给我说过,读完《易经》会算卦,读完《诗经》会说话。大概真是如此吧!

19、这位尊贵美丽的女性,在众多美女和英武护卫的陪同下嫁进了卫国都城。

20、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

二、对诗经的赞美评价

1、“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族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朱熹《诗集传》)可以认为,它来自民间,来自社会,经贵族学者、官吏、乐官等人整理加工而成,乃至如《史记》记载,孔子曾有所删定。植根于基层,反复锤炼,集体创作,得以传唱,得以流传,可惜乐谱没有保留下来。至于“雅”与“颂”,大都属燕飨、朝会、祭祀之乐歌,出于贵族统治集团,好些篇章,虽然也反映了当时历史变迁、社会风貌、民间疾苦希冀等,但其主体在于歌功颂德,宣扬统治者承天受命、平民百姓尊天安命的思想。

2、如果《诗经》全都像“风诗”那样灵动、俏丽——当然那也是一种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因为写家庭主妇、长辈,就应该有一种严肃又不刻板的感觉。每当读到“雍雍在宫,肃肃在庙”,我们就会想起母亲,她们忙忙碌碌,却不是丢盔弃甲的,而是有条不紊的,有着中国古典的庄重之美。让人觉得我们有这样的祖母、母亲是无比幸福的。

3、《行露》:一位妇女,面对婚姻大事,有情,谨慎,机警,自主,坚毅,不惧权势。

4、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5、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6、女性容貌与男性的差别形成,不仅是先天的,也是后在的;不仅是天然的,也是社会的。

7、诗读到此处应该拍案,这是中国诗歌里第一次直接写女人的见识超过男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一次胜利,让巾帼压过了须眉。这是《诗经》值得注意的地方。许穆夫人这一不成功的抗争,也让她被时代所关注、所铭记。她是一个心里有国家意识的女人,很不平凡,值得尊重。

8、《诗>,今文有鲁、齐、韩三家;古文有毛。郑玄初学〈韩诗〉,后就《毛传>作笺,间用韩义。(《采苹》、《宾之初筵》两诗皆难毛)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诸书,以申毛难郑。江东;〈韩诗〉虽存,无传之者;于是三家与毛之争,一变而为郑、王之争。诸儒或申郑难王,或申王难郑,纷纷不定。至唐修,用〈毛传郑笺>,而其争乃息(王肃之书,今亦已亡。然毛、郑相违处,《正义》中申毛难郑之言,实多用王说)。。

9、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10、《国风》的文学地位:

11、大意:我偶遇美人一位,清丽温婉。看遍世间种种好,人间还是女儿俏。

12、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13、这些警世之言,与出于《道德经》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4、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

15、文王神灵在上苍,他的光辉耀天上。

16、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7、这里的女子显示了一种人格力量,面对生活的废墟和逆境,哭、闹、求饶或者变节都不是好选择,而必须人格挺立,生活可以失败,但是人格价值千金。

18、译文: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

19、大意:今夜是何夜?见这好人真欢欣。你呀你,我该对你怎么办?一见钟情的惊喜,心花怒放,激动得手足无措。

20、愿你无惧时光,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活成四季最美的风景!

三、赞诗经 诗

1、“她的手像茅草的嫩芽,纤长、白嫩而柔软。”

2、词语之美,在《诗经》中随处可见,现在很多女孩子的名字都出自于《诗经》。就如同兰,芷,若,等词语,被现在人用来给女儿取名字。

3、大意:你的衣领青青,常常挂在我心。喜欢一个人,就会不知不觉地,记住关于他的所有细节。

4、雅,雅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是赞美诗,以赞美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和堕落思想为主;小雅,多是怨讽诗,以表达下层社会的贵族阶级的怨愤情绪为主。我认为现在流行音乐也有大,小雅之分。周杰伦的《青花瓷》就是大雅,虽然歌词里看不到一个爱啊情啊的字眼儿。但是,爱情却隐藏在字里行间。方文山真是歌词界的鬼才,他把青花瓷和爱情能好不违和融化在一起。至于,我认为的小雅就是通俗易懂的歌曲了。

5、《采苓》:提醒人们,不要轻信虚伪叫卖。那茯苓、苦菜、蔓菁不一定都产自首阳山。

6、大意:月儿出来亮呀,美人多俊俏呀。缓缓地步行呀,劳苦得我心忧啊。别人见月思故乡,我却在月亮上看到你的脸庞。

7、我心匪鉴,不可以茹……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8、赞美老师的诗句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0、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

11、桃之夭夭,有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2、也有少数几个美丽的女性不是亡国,而是救国,如西施和貂禅。可是她们自身的命运却很凄凉。

13、直播平台:齐齐互动视频

14、比较起来,先秦诸子对女性容貌美的防范除了因为会扰乱心性、不利于修身外,更重要的是认为女色是亡国的大患。“女人亡国”是从先秦开始就加在了女人头上的一大罪名。“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厚其欲,从其恶心,必败国且深乱”(《国语•晋语》)。《左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如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罪。”这个故事中的庄王之所以受到讨伐,竟然是因为他不该娶一个大美人。也就是说他就是因为女人惹祸了。历史上因女人亡国的皇帝太多,几乎每个皇帝丢了宝座的都会与女人有关。

15、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16、大意:死活和契合远隔,与你终究相说。牵着你的手,到老永不脱。这句话,本源自一首战争诗,因为太美,后也引申为爱情诗。历经几千年,依然令无数情人动情!

17、上帝奖善罚恶,是否感到他的威严?

18、“美颈如同蝤蛴的幼虫,修长洁白,却又恰到好处地有一点儿肉;”

19、“雍雍”就是一副雍容娴雅的样子,“肃肃”是端庄、严肃,主妇们严肃端庄地出现在庙里。这句诗把中国妇女的庄严之美、大气之丽,表现得非常好。此诗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正视了家庭主妇的作用。它说文王有德行,那是他母亲教育的;是好母亲造就好儿子。什么样的家庭是好的?

20、按照“诸夏亲昵”的原则,中原的各个诸侯国本应联合对外。

四、对诗经的描述

1、《硕人》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表现庄姜之美。

2、一个恬静可爱的少女形象惟妙惟肖地再现,天真率性的戏嬉,野花寄真情的浪漫举动,描摹出美好至纯、两情相悦的爱情互动画面,表现出古人自然质朴的天性。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爱情充满了金钱的铜臭味,那情投意合的美好爱情真的难能可贵。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4、这些妇孺皆知的美文雅句,塑造了华夏文明,滋养着中国心灵;

5、《诗经》是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内容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窥见先民们的生活与情感。在《诗经》中,先民们将诗歌与劳动生活紧密相连,使得这些诗歌清新而真诚,至今仍让人思之。

6、还有学者指出,这首诗可能说的是一次化妆表演,全诗讲的就是扮演麒麟的演员的动作。(参见周文麟:《汲古—研究发覆》,载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或许也有道理,但终归有点牵强,化装舞会的概念也似乎太过于超前了。男女情诗似乎更合情理。

7、反复吟诵时,会感到远古的和风轻轻拂过心灵,就如穿过时空一般,那古朴的村落、芳香的田野、离别的愁绪、沙场上的硝烟、孤独惆怅的思妇、清纯真挚的爱情…,这一切就如一幅恢弘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而一道美丽的风景,穿梭于经典的字里行间,正袅袅娜娜地走来。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窈窕淑女”成了千百年来女性的最高形像写照;“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国盼兮”(《诗经•硕人》)这是一幅倾国倾城的千古美人图;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静女》)这是一位比红管草、香勺药还要美丽的纯洁少女;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有女同车》)这位美丽又高雅的少女“颜如舜华”就像一朵盛开的木槿花。

9、《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分别以民间歌谣,当时比较正统的乐曲,和宫廷生活的乐曲为描述对象。在这些描述中,有各自的特色,等级现象已经初见。

10、美丽的人如美丽的风景,让人永远看不够。《硕人》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表现庄姜之美。她的手伸出来像茅草的嫩芽,细长、洁白、柔软。皮肤像凝固了的脂肪,白中透青,就像小婴儿五六个月时的皮肤。美颈如同蝤蛴的幼虫,圆圆的、长长的、白白的,恰到好处地有一点儿肉。牙齿像瓠瓜的籽,细长而整齐。发式像小知了的头部,额头两边高高地翘起来,后边也要翘起来,像蝎子尾巴。她的眉毛像蚕蛾的须子一样又细又长,弯弯的。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单单形容“春色”就有数以万计的诗词成语,更别提女性了。

12、就在这样的一个好日子,女孩看上了男孩,但无论是给他送秋波,还是抛媚眼,都没有得到回应。

13、就像我们现在流行的民谣歌词。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的歌谣。几千年的曲子不再,歌词留下来了。诗经就是一部歌词总集而已,其实很接地气。

14、《诗经》时代,国人还有古老的风俗,允许适龄的男士和女士们在春天到特定的地方去自由相会。就在这样的一个好日子,女孩看上了男孩,给他送秋波也好,使眼色也好,没有得到回应。女孩有点着急,发出了以上几句“爱情通牒”。说:你看上本姑娘了吗?看上了,赶紧给个信号,我撩起裙子涉水去找你。如果你“思”我的话,小小的溱水、洧水算什么?太平洋都可以过。如果“子不我思”,你没看上本姑娘,今天这里到处都是人,你别耽误我。傻小子真傻!

15、前人从《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归纳出了所谓“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不仅是对《诗经》艺术技巧的概括和总结,而且准确地揭示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特点。

16、因为做事情讲原则,讲正理,而被其他人算计,失势了、失宠了。

17、我们在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状态下,体会当时类似桃花源记般的世外桃源的生活。门前是绿油油的草地,两边是高山河流,没有环境污染,没有喧嚣的噪音,人们在田野里自由的劳作,偶尔吟唱,对歌,表达一下丰收的喜悦之情。这生活多么惬意。

18、释义: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1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国风·邶风·静女》。

20、作者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刻画那些颇富特征的细节或生活侧面,抒发淳朴真挚的内心感情。作品不事雕琢,自然而然从心田流出,这种朴实、自然的风格美闪耀着现实一主义精神的光辉。

五、对诗经的赞美句子

1、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2、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正夫人。因为做事情讲原则,讲正理,而被其他人算计,失势了、失宠了。身处幽暗,无以排解,她为此耿耿不寐、彻夜难眠,夜深人静痛定思痛,内心的忧伤翻上来,自己拍打胸膛发出啪啪的声音。但是之后她并没有夸自己如何好,没有强调自己做得如何对、群小陷害她如何错误。而是展现了面对生活不幸和逆势的一种姿态,也就是挺立、挺着。

3、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释义: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释义:指老师曾经教过你,你也就应终身如同对待父亲那样对待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释义: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释义: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4、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春秋中叶,孔子编定《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分为15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质朴自然,文学价值最高;“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主要产于黄河流域,包括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主要描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有反映徭役赋税给奴隶带来的苦难,有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还有关于周代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记录等。《诗经》大部分的诗可以入歌,可惜诸多好听的歌曲都失传了,只有《关雎》尚有谱调可唱。

5、再看看古文学家的译文:

6、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选用麋鹿来赞美公侯呢?诗经中赞美人物的最经典篇章是《淇奥》,其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首诗似乎也是赞美他人的。麋鹿同公侯又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查阅相关文献,也没有找到古人关于麋鹿的崇拜记载,或许是考证不严密,若有了解者,可不吝赐教。

7、《国风》是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的主体之一。

8、“牙齿像瓠瓜的籽,洁白整齐;”

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国风·周南·桃夭》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白话解释: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白话解释: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白话解释: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11、这是赞美齐庄公女儿、卫庄公夫人庄姜的一段诗句,“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通过比兴手法,对形之美酣畅淋漓的刻画,引出神来之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气韵生动,性灵毕现的美女形象栩栩如生。诗中语言之精炼、描述之细腻,堪称千古绝唱,开启了后世博喻美人的先河,阅之回味无穷。

12、胡适说,《诗经》不是一部经典,只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

13、《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14、孔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

15、《诗经》之美,体现在于词语和句子上。

16、《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即指诗经·国风描写男女感情之事却不过分失当,是对诗经比较高的评价。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

17、《诗经》是以风,雅,颂为音乐基调;以赋,比,兴为表现手法的诗歌总集。

18、《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

19、《诗经》之美还让我们能够看到他是一部描写爱情的诗集。

20、《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