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信仰经典句子(100句)
一、藏传佛教的说说
1、我是谁?我问自己。我是个瑜伽行者吗?说实话,有时候我都不知道那些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就好像有人创造了一个符号往自己的身上套,不用也不行;可是,用着用着吧,总有人就把符号当了真。人啊,可真是有意思~
2、那就从我的角度来说说真实的情况吧。
3、据统计,清朝乾隆年间在理藩院正式注册的大活佛就有148名,到清末增至160名。达赖活佛转世系统创建于17世纪;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出现于1713年。
4、(佛教基础)修佛道的男女信徒必须出家吗?
5、龙树一系的论典以“正理聚六论”为中心,经过宗喀巴的倡导,中观应成派月称所著的《入中论》最受推崇,成为中观论著的代表作。《现观庄严论》与《入中论》两书汉文未译,而龙树的《大智度论》藏文未译,因而成为藏传与汉传佛学之一重要区别。
6、正月十五群众游客争睹青海塔尔寺酥油花。;
7、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15世纪格鲁派兴起后,原噶当派僧人和寺院,都改宗格鲁派,噶当派从此在西藏社会上消失。
8、措然巴格西,是仅次于"拉然巴"的一种格西学位。每位考僧只有通过拉萨小昭寺举行的大法会,并在拉萨三大寺众高僧前答辩佛教经律论取胜,才能获得这一宗教学衔。
9、活佛转世制度是产生于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种宗教和社会现象,它的出现、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0、有位喇嘛师傅看到点头示意可以参观,我随即将相机、帽子都放地上,双手合顺时针方向,从释迦摩尼、宗喀巴到莲花生大师、度母……拜了一圈下来,我点头示意师傅我打算走了。他却停下诵经,站起来,朝我走来。
11、佛教开始从尼泊尔和汉地传入西藏,并逐渐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中国藏族群广泛信仰的宗教。
12、据说这经幡是由古印度女子身穿的纱丽演变过来的:在古印度,女子们都穿着薄薄的纱丽裙衫,丈夫远离家门时,妻子扯下身上的一块衣角挂在门口或树上为其送行。天长日久,布的颜色退了,年复一年布丝被风吹走了。
13、事实上出家人的袈裟使用红颜色的缘故,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发祥地印度。运用为出家人的着装色,以此表示他们的超脱、不求外表、但求精神境界的完美的愿望。
14、他们并不知道,即使在吞食肮脏的鱼肠时,那个形似疯子的人也没有失去他的圣者之心,他的空性光明使他真正做到了垢净一如。
15、(佛教基础)对其他教派应持何种态度?
16、所以,大家都以为藏传佛教是印度教的子系,其实,非也,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7、锡林浩特市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也是蒙古族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
18、瑜伽士的真实修行体验,很喜欢Sheena遇到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的态度:我看到他们,也看到自己,我走掉。
19、有一天,他忽然被师兄叫到活佛那里,听活佛念诵仪轨,他还没反应过来,别人告诉他竟然已经受完比丘戒了!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受了比丘戒,直到又一天,他实在是承受不住了,逃走了。他跟我说,太难了,佛学太难了,戒律也太难了,他真不是那块料,于是就逃了回来,还了俗,当了理发师。
20、藏传佛教的幺蛾子,我见过不少。“xx法王的性伴侣丑闻”,“xx仁波切摄受某女哲学家为空行母后,被女哲学家曝光其宗派内幕”,“xx仁波切睡了我的老婆”......作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半吊子“内部人士”,我都有些烦了这不变的套路。
二、藏传佛教信仰经典句子
1、作为王子娶妻生子之后,有一天在城中行走,于一日之中见到了生老病死:婴儿、老者、大病者和尸体,生出了修行的念头,于是四处求法、苦行、冥想,最后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也有记载说49日)而大彻大悟。
2、历经一个世纪,金瓶掣签制度也形成了固定的内容和程序:一是达赖和班禅的转世事宜由中央主持,驻藏大臣会同西藏地方实施;二是西藏上报三名按照宗教仪轨寻访遴选的灵童,中央批准后委派驻藏大臣或专员主持金瓶掣签仪式;三是中央批准中签灵童继任达赖或班禅后,启用前世金册,派专员主持坐床典礼。
3、↓↓进入微店请点击↓↓
4、这五色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后来被佛教所借用: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地,绿色代表水。
5、首先我们来说说藏传佛教吧,藏传佛教主要来源于我国内地、印度以及尼泊尔地区,我国内地传入的叫做大乘佛教,而由印度和尼泊尔传入的叫做密教,佛教在刚刚传入西藏的时候,其实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因为西藏当时有属于自己本土的宗教叫做苯教,两个宗教展开了长时间的斗争,后来终于以佛教的胜利而结束。
6、应该是五明吧?指五种学艺,即:声明:语言、文典之学。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历之学。医方明:医学、药学、咒法之学。因明:论理学。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又五明有内外之分,除前三者相同外,以第四为咒术明,第五为因明;外五明则指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咒术明、符印明
7、2018年,我结束了在山东淄博莲花庵的短期出家,并拜访了青岛的天台宗寺院“湛山寺”以后,自行返回了藏地。那之前,我已于2017年依止在阿坝朗措玛寺的达真上师门下,接受了完整的密法灌顶,得到了心性的启发。这之后,去修行他宗的教义,一个是因缘使然,一个是为了断除剩余的疑惑。也可以说,在汉传佛教的修行,就是为了规范我的行为,不让见解和行为脱节。这个过程中,遭遇了不少误解和困难,还患上了重疾,上师也及时联系过我,给过我很大的支持。
8、(佛教基础)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有什么区别?
9、协庆寺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四川康藏德格县内,是密宗宁玛派(红教)六大道场之一(六大道场: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朵康的协庆寺、竹庆寺、噶陀寺、白玉寺)。全称“协庆丹尼达吉林寺”,协庆寺约在1731年建成,协庆寺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竹庆乡,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显密经论并举,是注重宁玛派大圆满法实修的道场之至今法脉传承从未间断,该寺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大圆满成就者。
10、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布达拉宫
11、车在二郎寺停了下来,小伙伴们在扎嘎神山脚下拍着照,而我只身一人进了二郎寺。进入寺庙大门,安静得异常可怕,感觉像是个荒无人烟的寺庙。
12、进过无数的寺庙,却还未遇到喇嘛亲自为我讲解。多数时候有藏族朋友教我如何拜佛,以及认别这是哪一尊神佛我已觉得幸运。
13、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稻城亚丁。经过一片满是牛羊的放牧区,正巧旁边有位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黑牛帐篷),当然说好呀。
14、(佛教基础)什么是“道种智”?
15、她又说:“修行的所有目的,就是为了对治分别心。因为所有烦恼的根本,是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就没有烦恼。”
16、这些年,藏传佛教的寺院走了很多个,已经是那种看到寺庙就想钻进去个把小时,远离这硝烟四起的世俗一会功夫也好。这二郎寺守护着扎嘎神山,位于理塘县毛垭奔戈乡境内,海拔4135米,扎嘎圣山屹立在群山之巅,在神山岩石上自然呈现出大小不同的六字真言:嗡、嘛、呢、拜、咪、哞以及木阳和月亮的图案,是群众最信奉的五座大神山之一。
17、黄颜色在西藏人眼里是最有专用特性的色彩,并可以呈现,固定身份,有典型的符号意义。黄颜色被广泛应用在寺庙等宗教场所。
18、你拒绝国王的诱惑时,你也离不了作秀;你在修那诸多的苦行时,你仍然有作秀之心。
19、借转世表态吸引关注,对达赖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了。此前,他曾称自己将转世为一个“活泼的金发碧眼女郎”,而且还是“坏女孩”。更早前,他还表示来世要做一只蜜蜂……
20、十年刹那,来路且长。依法管理活佛转世事务已成为藏传佛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共识,《藏传佛教活佛管理转世办法》一定能够为活佛转世事务的法治化、规范化,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关于藏传佛教的信仰的说说
1、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活佛转世制度。
2、他的经历令我哑口无言,最后,我只是跟他说:“要有信心,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会好的,会好的。”然而,内心里,我深深地反思。我想起自己曾带有轻蔑地跟人炫耀,说藏族人的信仰多么的纯粹,他们是多么的以出家为荣,汉族人是多么的利欲熏心和不择手段云云。那一刻,我看到了自身分别念的来源,以及众生皆苦的事实。我很惭愧,但也更加的清醒。旅程还在继续......
3、大藏经《甘珠尔》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
4、一位永远在路上的行者启上
5、在藏民族的道德标准方面,时常用黑白等色彩来形容正反标准。其中黑颜色总是形容反面、邪恶、非正道等。在藏戏艺术中带黑白两色相间的面具就代表着该角色的两面派特性。
6、中央政权对活佛转世的管理
7、大宝法王,是明朝对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活佛授予的僧职称谓。1406年,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应明朝永乐皇帝之邀抵达南京,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并受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宝法王"。这一封号遂成为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的专用尊号,沿袭至今,如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就是当今在世的"大宝法王"。
8、(佛教基础)什么叫作“分别心”?
9、清朝时期,清政府继续对藏传佛教高僧,特别对格鲁派大活佛授予至高无上的僧职头衔,比如达赖、班禅、章嘉和哲布尊丹巴等。由于这一时期授封的僧职称谓大都是藏传佛教界具有广泛影响并形成制度化的活佛系统,故准备另文专述。
10、空行母又说:“你记住:
11、赤巴,即"法台"或"总法台",其宝座设在各大寺院的大经堂内。大经堂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最高权力机构,重大宗教活动就在大经堂举行。"赤巴",就是掌管全寺一切宗教活动或事务的负责人,在全寺主要札仓(学院)堪布中推荐具有渊博佛学知识、德高望重的高僧来担任。如著名的"甘丹赤巴"就是继席格鲁派祖寺甘丹寺宗喀巴大师法统宝座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僧职称谓,它是藏传佛教第一赤巴。"赤巴"这一职位的任期依各个寺院的情况而各异。值得提出的是,在历史上不少寺院的赤巴由寺主活佛来兼任。比如,第一世至第五世达赖喇嘛曾任哲蚌寺赤巴;历代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活佛常任该寺赤巴,如此等等。
12、曼然巴格西,是某位学僧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医学院长期研习藏医药学而获得的一种格西学位或藏医学位。由于医学院所学理论知识极为广泛深入,而且还要经常进行在野外采药等实践,故其研习时间相对较长。另外,藏传佛教寺院中还有"噶然巴"、"然绛巴"等级别较低的宗教学衔,在此不一一赘述。
13、西藏高原是多形态的自然环境,藏民族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对不同颜色均赋予了某种不同的寓意、次重和等级,其中最常用和尊崇的主要有白、蓝、红、黄、绿等。
14、(佛教基础)有的法师说:“杀蚊虫不算杀生”这话符合佛法吗?
15、当你看那些美食跟那些腐物了无差别的时候,也就是经上常说的那种‘黄金与粪土同值,虚空与手掌无别’时,你的修行才有意义。因为,只有到了这时,你的心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16、堪布,又名师父、大师、亲教师等,梵文音译为"邬波驮那"。担任这一僧职的高僧是藏传佛教各个寺院或大型寺院中各个札仓(学院)的权威主持人,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中的方丈。由于担任堪布这一僧职应具备渊博的佛学知识,因而必须是寺院或札仓中最有学问的德高望重的高僧,故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担任堪布这一僧职的僧人大都是获得格西学位的高僧大德。
17、(佛教基础)学佛的人多拜师、广求学问,是不是违反戒律?
18、至于其称谓,汉族人习称"活佛",其实是不大准确的,应译称"转世尊者"。在藏语中,"活佛"则有多种不同的尊称,其中最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下面就这些常用的活佛称谓作一简释。
19、(佛教基础)菩萨发心有几种类型?
20、思明南路理工学院旁有家名为“藏喜”的藏传佛教店。或是思明西路靠近南中广场那儿也有一家,名字想不起来了。
四、佛教经典说说
1、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个个仙女般的藏族姑娘们在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好一派欢快热闹在景象。
2、这是一篇我修行藏传佛教以来的见闻的分享。为什么选择“男修行人们”作为主题,顺着往下看,你会明白的。
3、(佛教基础)如果有人遇到假上师,形成了师徒关系,将来如何对待这位上师?
4、这种感觉却在心里,每每想起身体和灵魂都能回到那个时刻一样。在路上遇到了彩虹,尊胜塔林还是像上次见到的一样。
5、(佛教基础)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6、林赛格西,该学衔排在措然巴格西之后,是某位学僧在拉萨三大寺中的任何一寺内通过答辩佛教经论而考取的一种格西学位。多然巴格西,是某位学僧在各大寺院大经堂门前的石阶上举行的法会上通过答辩佛教经论而获取的一种格西学位,排在林赛格西之后。凡是具备条件的各大寺院均可授予多然巴格西的宗教学衔。
7、关于活佛的转世制度,发端于十二世纪初。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意指圣识三时,三时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师,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认定、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使活佛世系像雨后春笋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现。据估计,目前整个藏传佛教活佛的总数可达近万人。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各类活佛系统,而且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这里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活佛系统的称谓作简要剖析。
8、后来噶玛噶举派中产生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称命名;当噶玛噶举派中形成二大活佛系统时,仍然称"噶玛巴",即分别称"噶玛巴·黑帽系"和"噶玛巴·红帽系",其中红帽系活佛转世至第十世时被迫中断;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袭下来,至今已转世至第17世,即第17世噶玛巴,现与达赖喇嘛同在印度达然撒拉。总之,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
9、除此之外有两支主要传承:龙钦宁提传承和敦珠新伏藏传承,敦珠传承仍属噶陀寺系传承,而龙钦宁提传承则是独立于六大寺系之外的多智钦寺。
10、总之,藏传佛教的僧职称谓真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解这类称谓,对于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健全的组织制度,以及这些僧职在藏传佛教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便利各界人士与藏传佛教界的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他说,家人对他很失望,但是也没有办法,他就是学不进去啊。所以,他很羡慕我这样学得进去的。他还说,还俗回来以后,因为违背了誓言,护法很生气,第一年他就生了大病,第二年诸事不顺,这是第三年了,工作总算有了起色。
12、(很多时轮金刚造像、绘画中没有月牙。而有些则误解为月牙和太阳同时存在。)
13、卢伊巴生于8世纪末9世纪初,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卢伊巴是印度梵语音译,意为食鱼内脏者。
14、活佛的教育培养是新时代引导藏传佛教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课题。十年来,按照《办法》精神,各级有关部门和宗教团体十分重视新转世活佛的培养工作,西藏等地纷纷建立省、州级佛学院,寺庙学经班管理不断规范,共同探索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活佛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活佛在系统研修佛学的同时接受国民教育,开阔眼界,茁壮成长。
15、但是,转世问题是由达赖说了算吗?
16、格贵,主要掌管各个寺院或札仓僧众的名册和纪律。所以又名为纠察僧官、掌堂师。实际上,格贵是负责维持僧团清规戒律的寺院执事,历史上藏传佛教各大寺院的纠察僧官巡视僧纪时,常随身携带铁杖,故有"铁棒喇嘛"之俗称。格贵的职责与上述"措钦夏奥"基本相同。
17、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产生于公元13世纪,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在噶举派出现,此后相继被各教派认可和采用。虽然藏传佛教还有多种其他继承方法,但活佛转世逐渐成为教法传承的主要方式,也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特征。
18、空行母说:“你其他脉轮上的业障都已得到清净,只有心轮上还有一点点的污染,它是由你的分别心造成的。你必须对治你的分别心。”
19、民主改革前,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四省藏区共有4000多名活佛,既有经中央政府授权而影响广远甚至“政教合一”的大活佛,也有遍布乡村中小寺庙的活佛。
20、无论你如何似模似样地按那教法修持,无论你的念诵和观修如何如法,
五、藏传佛教唯美句子
1、(佛教基础)什么是“五浊”?
2、封号性僧职称谓,是由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一种僧职称谓,在藏传佛教诸多僧职称谓中最具声望。这类僧职起始于元朝,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后,封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洛哲坚赞为国师,授予玉印,领总制院事,统领天下释教;1269年,忽必烈又晋封八思巴为帝师,从而促使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正式形成。自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对藏族地区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基础)佛教利乐众生,只有行善教化一种方法吗?
4、那高亢嘹亮的藏歌,歌里有白云,有雄鹰。歌声是那样的坦然、纯洁,不掺杂任何的修饰,像瀑布,狂野地奔涌而下,任它飘向雪山、草原、海子.....
5、(佛教基础)佛教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6、黄色在藏传佛教中的代表意义非常多:佛教文化中黄颜色代表着兴旺;在五色经幡中黄颜色则象征着土地。
7、(佛教基础)佛教和自然科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8、(佛教基础)佛教信仰的目的是为了死后进入天堂吗?
9、(佛教基础)为什么要思考无常,有什么利益?
10、首先,感谢点进这篇文章的你(笑~)
11、格鲁派大型寺院中的僧职主要有"赤巴"、"措钦夏奥"、"措钦翁则"、"措钦吉瓦"、"堪布"、"格贵"、"翁则"、"郭聂"等。
12、《办法》的颁布有力保障活佛转世在新时代健康发展
13、(佛教基础)既然佛教是“无神论”,为何还有众多神佛呢?
14、由于它是从印度往南传播,所以被称为南传佛教。从教义而言,南传佛教主要为上座部佛教,流行巴利文经典。
15、1988年,格西拉让巴学位考试因故中止。为全面贯彻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僧人学经的合法权益,鼓励僧人不断提高宗教学识修养,2003年西藏自治区通过藏传佛教僧人学经晋升格西拉让巴学位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格西拉让巴考试制度恢复。
16、大慈法王,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授予的僧职称谓。1413年,作为宗喀巴大师大弟子之一的释迦耶希(又名绛钦曲杰)代宗喀巴进京应诏,受到明廷的盛大欢迎,于1415年被明成祖封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1429年,释迦耶希再次应邀进京,并在内地留住造寺传法,遂于1434年又被明宣宗皇帝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简称"大慈法王"。
17、关于“月亮里为什么有只兔子”的佛教故事,这个故事在手作治虫的动画片《佛陀》中也有类似描述。
18、(佛教基础)如何区分佛教的“正信”与“不正信”?
19、真正的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而改变心的表现就是你心中的某种世俗的东西在日渐减少,而不是在增加。
20、在西藏民俗中往往新生婴儿第一次带出门或出现连续失眠哭闹等情况时,家人也习惯给小孩鼻头上涂抹黑颜色;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毒攻毒的心理治疗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