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佛教 忍耐(100句)

2023-01-15 18:32: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佛教说忍耐说说

1、早年因我为佛教勇于建言,我多次被教界人士议论为异端分子,后来由于军工商各界官员来向我请教佛法,我又被新闻媒体说成与政治挂钩,凡此都是打击伤害的话题,然而我并不予以理会,只是淡泊处之,默然以对。果然事实的发展证明了我理念正确,时间的递嬗也还给我清白公道。所以,忍耐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面对毁谤讥讽,还能择善固执,无怨无悔。

2、在佛教上没有比这更大的神通。把自身的贪、嗔、痴克服了,那就是最大的神通,不是什么向外表演、炫耀自己的把戏。密法从来都不看这个,而是看对自身贪、嗔、痴、名利战胜得怎么样。最难的也是这个。

3、以此视角观察,垃圾人所行的恶事缘起性空,能行恶事的人也是缘起性空,乃至于你由此恶事而产生的种种不满情绪依旧是缘起性空。

4、住于净戒:有了持戒的修养,以戒律约束自己的身心,便不会依仗神通胡作非为,因为在净戒里才知道取舍;

5、转贴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阿弥陀佛!

6、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一切诸慢,凡慢有我,比贪嗔痴三毒更毒。前三毒虽毒,终有休时,独我慢一毒,在人道慢人,在鬼道慢鬼,在畜道慢畜,任居何处,有处生慢。

7、第忍耐是佛法,能忍耐就有办法。

8、虽说我一向推许「忍耐」,但自念也有不能忍耐的时候,例如:当我在台上演讲,看到台下前面还有空位,而后面的人却没有位子可坐时,我会罣碍难忍;当知道别人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也会义愤填膺;当弟子怠慢客人,令人不喜时,我会上前指责;见闻好事,不即刻参与,我也会坐立难安。我以为:一成不变的忍气吞声,姑息纵容,并非「忍耐」之道。真正的忍耐应该是当仁不让,顾全大局,为众谋福。

9、许多人求名求官,到一定层次后,并不为图利,而是心底里渴望被别人仰视、羡慕,喜欢被人前呼后拥、高人一等的那种虚荣、面子,这些都是我慢,最愚蠢了,但世人却乐此不疲。

10、“世尊,他们辱骂我没有关系,只要他们不打我就好了。”

11、神通是教化弟子的一个有效工具。

12、方便(波罗蜜多):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的根基,给众生讲合适的法门。如对普通人来说,三士道就是最合适的法门。

13、典故源于印度佛教传说,其言出自佛祖坐下大弟子阿难。一日,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这是一见钟情便倾心一世?还是不问回报而付出等待?阿难,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这一切他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因为他知道这是命中注定,是属于他的内心的禅。

14、改信宗教,很正常,不必要有理由。基督教徒改信佛教的有,佛教徒改信基督教的也有。宗教应该互相尊重,才是圣人的弟子。宗教应该宽容,谦让,才是好宗教。

15、我今已年近古稀,自愧还是在忍耐上不断学习、突破,在生活当中,对于佛说「忍」的三种境界体会颇多,我以为:「生忍」,是为要生存在人间酝酿的耐力;「法忍」,是在转识成智,用佛法所产生的智慧;「无生法忍」,则是随缘随处能洞察一切事物本不生灭的自在境界。能够拥有「生忍」,就具足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在在处处,无不是桃源净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16、有人见我常云游弘法,行脚名都大邑,欣羡万分,其实个中的辛苦鲜为人知。我常常为了一场演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一夜;为了一句承诺,在天空中飞行十余小时。近十年来,弘法邀约不断,往往由于行程紧凑,汗湿衣襟,却来不及更换,只得任着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体的温度也随着室内室外的冷气热流忽冷忽热。一趟海外之旅下来,走访六个国家是常有的事,有时从热带到寒带,有时绕着地球走了一圈,舟车劳顿固然辛苦,适应不同的时差、天候、风土、人情更是艰困。

17、记得一九六三年首次访问印度新德里,天气酷热无比,每晚睡不着觉,只得趴在地上写日记,《海天游踪》(3)一书就是这样完成的。一九九二年七月,我第七次走访印度,来到北边的拉达克山区,我明知罹患了足以致命的高山症,仍然强忍着头痛脸肿与呼吸困难,主持法会,会晤访客达一星期之久。类似这种经验不一而足,然而我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忍耐有时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利益别人,自忖菩萨发心,犹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这一点小小的奉献牺牲实在微不足道。

18、人生就是一场忍耐,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会出现过无法承受的伤害!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阴霾总就会过去的!

19、生气有用吗?不生气,也不要忍耐,而是用宽阔的胸怀包容下,如此,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轻松的心态,如能做到这种境界,会让你受益一生。

20、众生平等,这个词儿不是说说原文,也不是佛主持人,没你说的那个应该是在华严经里边有个一句话就是,众生竟有如来智慧德相,却因为妄想分别执着不能得证若离妄想分别执着,主要如来智慧得像忌讳现钱,说明什么道理呢?就是众生供养有,如来的智慧都是妄想,分别执着所障碍,做到所以修行过程中就是要针对这个方面来入手,逐渐的修行,修行的高级阶段就是修行,就是调整思想境界嘛,修行无,我又是罗汉层次了,最后呢?没有分心了,就是菩萨城市了,最后没有妄想了,往前成佛了,这是一个渐进的这么一个过程,最后提到人乳人乳,他是有种层次的,他是修行当中的一个重点环节,不是说一味的忍让,还是有具体说明的

二、佛教 忍耐

1、天耳通:能听极远方音声,包括言语等;或能跨过障碍物听到音声(例如:密室对谈);

2、北传十波罗蜜为六波罗蜜后加了“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称为十度。

3、用于智慧:神通不能祛除根本烦恼系缚,如无智慧,有了神通反而徒增烦恼,所以能在平常生活中体会佛法的真谛,净化三业,一切以道德行事,才是真正的神通。

4、富楼那意志坚决,毕恭毕敬地回答佛陀说:“世尊,即使他们把我打死了,我也没有丝毫遗憾。我身为您的弟子,能有机会将生命供养佛陀,为真理牺牲,我将衷心感谢输卢那国的老百姓完成我弘道的心愿。”

5、有了神通如何不会走入歧途:

6、记得有一回,我向家师禀告学院一位教授推荐我去读国立教育学院,家师听罢,骂我:「混蛋!怎可到社会念书?」还给了我两个耳光。事后我丝毫不感到生气,想想自己也的确混蛋,怎么会想到社会上去念书。反观时下许多青年贡高我慢,动辄反抗,真是令人担心他们如何在大时代中迎接各种挑战呢?要想成大器,必须先在生活上学习「忍耐」。「欲成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对于逆境,先忍之于口,是为下忍;再忍之于面,是为中忍;如果能做到凡事不动心,那才是上忍。

7、一九五四年,我二十七岁,开始撰写佛陀传记,在《佛遗教经》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时,心中感触甚深,我检视过去颠沛流离的岁月,自忖若非凭仗忍耐作为舟航,如何能安然度过苦难连连的时光?我又盱衡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人我是非的生存,自觉更需坚此百忍,方足以应付万难。从此,我时时刻刻以「忍耐」作为我为人处事的圭臬。多年后的今天,回顾往事,我深深感到:「忍耐」,实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8、总的来说,人要有「佛法」,才会有「办法」,奉劝大家:人生倒不一定要增加家里的物品、财产,能增加一点佛法才是要紧。当然,佛法浩如烟海,举凡三藏十二部经里说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六度万行……都是佛法,在此也就不一一去叙述,仅简单以六点贡献给大家。你能有这许多佛法,你就会有办法!

9、体肤的饥寒、筋骨的劳苦可以藉意志力来克服,心中的委屈、他人的误解也可以用平常心来对治。一般人最难忍受的还是名节的无端受损、人为的故意抹黑,然而在几十年间,这些我全部都遭遇到了。我在大陆时,共产党说我是国民党的特务,要将我杀害;来到台湾以后,国民党又说我是共产党的间谍,要将我枪毙。弘法初期,由于办了许多创新的佛教活动,而被社会误解,被同门批评;有时为你戴红帽子,有时又为你戴黄帽子,红帽子是解严以前的台湾可以砍头的罪名,黄帽子是在佛教里置你于死地的居心,然而我并不急于争辩,只是尽己所能,为所当为。

10、“话虽如此,但是当地的人民不但不会接受你的佛法,并且还会破口恶骂你一顿。”

11、佛缘,是心中的信念。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

12、无生法忍,是更高的不生不灭的境界了;也就是了知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平等不故能达到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若能随处随缘地觉悟无生之理,则无所谓忍或不忍,一切都是法尔如是。

13、因此,对于这种种恶劣行径,我们要做的不是像之前的他一样,起恶念做恶事,而是要以善良之心始终保持自己的宽厚慈悲,做一个慈悲包容的人。这就是生忍。

14、其义云何?如在人道慢人者,如俗人唱歌,一听,这歌不好听;鬼道慢鬼者,大鬼弄人太慢,小鬼即嫉曰:我比你还弄得快些。畜道慢畜者,如猪子初来,大猪一口含住小猪一甩;又如羊子新来,慢小羊者,大羊就欺小羊;一角甩多远。仔细看来,即将大地人与非人,见他如见父母,见你如见诸佛,将可或改。”《来果禅师语录》

15、图说:大师登上海拔四千公尺高的北印度山区拉达克弘法与赈济,忍着高山症主持皈依典礼。19佛光山提供

16、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号称神通第一。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犍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17、点击上面(禅学佛语)即可免费订阅!

18、天眼通:能见极远方事物,或能透视障碍物(例如:墙)或身体;不受光源明暗影响;

19、对佛法僧三宝不敬,是极损害修行的,一切僧都是僧宝,皆应礼敬谦诚,即使个别僧人见地不如某居士,但光那戒体就值得每一位居士礼敬,因为戒是佛法的骨架,只要修行人能严格持戒,总会成就,所以,持戒居士都理当敬僧。

20、释迦牟尼佛是觉悟的大圣者,具有无上的大神通,可是当毗琉璃王最终决定要灭绝释迦族时,还是没有用神通来阻止。佛说:“释迦族受到宿世罪业之报,终究要倒塌的”。

三、佛说包容的句子

1、宿命通:能知众生的过去宿业,知道现时或未来受报的来由;

2、我出身贫穷的苏北,十二岁出家以后,生活更是清苦,然而贫寒适足以励志,我刻苦耐劳的性格就是在这个时候孕育而成。二十三岁那年,我随政府播迁来台,在兵荒马乱之中,所携带的包袱不慎遗失,我身边一无长物,当时的寺庙又不接受外省法师挂单,我只得过着四处飘泊,风餐露宿的日子。记得我曾经在狂风暴雨中,摔到沟圳里,被水冲走了好一段路;也曾经在烈日当空下,晒得汗流浃背,头皮发麻。最后好不容易从台南走到台中,感谢宝觉寺林锦东先生肯留我小住数日。

3、其实,忍辱,不是一般说的忍饥寒饱饿、忍笑骂讽刺,或怯弱让步、吃亏受气;佛陀所提出的忍,是一种力量;面对外境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你能担当多少,就看你忍的力量有多大。

4、尽管如此,这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并以此方向激励我们深入学习经典教义。更重要的是,明白了生忍和法忍的内涵,我们便知道佛法中的忍辱绝非一般世间的懦弱、窝囊——后者是心怀愤懑的无可奈何之举,而忍辱是一种智慧、一种力量、一种担当。因此《佛遗教经》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唯有彻悟无生之法的圣人,才能真正懂得忍辱深义!

5、(1)1953年,大师应李决和、林长青居士之邀,前往驻锡,旋即筹组「宜兰念佛会」,展开弘法度众工作。

6、坦白说,在被恶行针对时,能够立刻觉察到这些恶行者皆处轮回之中、将来也会承受相应的果报,进而产生怜悯之心、宽容之行,这对一般人来说已属不易。为佛弟子,还要更进一步地如理作意,思惟诸法缘起性空的甚深义趣,真正做到法忍,那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了。

7、禅宗有个公案,宋朝高峰妙禅师为了对治自己的昏沉,於是在峭壁上的妙高台打坐,妙高台很小,只有一个人的位置那麼大。如果打瞌睡就会从峭壁上摔下来。起初很有效,日子久了,又开始昏沉。有一天打坐时竟然睡著了,一不留神,栽了下去。掉到半山腰时,忽然觉得有人双手接住他,又把他送到妙高台上。

8、一般的人说,忍耐是在吃亏。实际上,忍者是讨便宜,不能忍的人才是吃亏的。因为能忍,我们就有修养,就有力量,就有智慧。对方是半斤,我不能八两,因为我能忍,我就超越他的修养、超越他的作为。所以,在各部大乘经典中,都不断地倡导修习菩萨道的过程,必须重视忍辱波罗蜜。

9、http://www.fgsbmc.org.tw/index.php

10、第发心是佛法,肯发心就有办法。

11、“如果他们穷凶恶极地把你打死呢?”

12、所以,忍,究竟是吃亏呢?还是讨便宜呢?在我近八十年出家的生活中,我深知忍的妙用、忍的力量:忍的功力有多少,成就的事业就有多高。

13、在这个人生社会里,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成功的,人不能孤芳自赏,一定要有团队、要有很多人帮忙,才能成事。即使成佛,所谓「一佛出世」,也要「千佛护持」呀!

14、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一切诸慢,凡慢有我,比贪嗔痴三毒更毒。前三毒虽毒,终有休时,独我慢一毒,在人道慢人,在鬼道慢鬼,在畜道慢畜,任居何处,有处生慢。

15、他心通:能知众生心念造作;

16、过去,佛陀经常告诉弟子:「我是众中之一。」也就在昭示我们:人是离不开大众的。因此,在现实社会里,合群、随众很重要,让大家都欢喜我,都成为我的有缘人,比财富的获取还要来得更重要;否则,就算你拥有再多的钱财,但是在待人处事上却不被人接受,又怎么会有出路呢?

17、图说:佛光山分布于海内外弘法的弟子,都是经过丛林学院的教育养成。

18、人间佛教是佛陀对人间教化的佛教,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个民族的,哪一个个人的。普世的人,只要与佛有缘,都是佛陀人间的信徒。本文为年届出家近八十年的星雲大师口述,由弟子等记录。大师生来有人间性格,和佛陀、历代推动人间佛教的大德遥相呼应。他一生遵循着佛陀的教法,促进佛教的团结,推动佛教的人间化、现代化、艺文化、大众化不遗余力,对人间三好、四给、五和、六度万行一生奉行。大师自觉老迈体衰,眼耳退化,难再闻问世事,但〈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一文,从大师心田里流泻出对佛教古今、未来的看法,甚为难得。这也是他把一生的行事供养人间的佛陀。

19、第慈悲是佛法,有慈悲就有办法。

20、成佛无平坦大道可走,科学也无平坦大道可走,但成佛的路更难。显法说成佛要经过三个无量劫,有的说40多亿年才能成佛。这个说法对不对,没有详细研究。

四、佛家关于忍耐的名言

1、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忍辱(羼提波罗密):包括生忍和法忍:其为菩萨能忍受一切有情侮辱而不生瞋业,以及外界的寒热饥渴等,南传菩萨道亦译为“忍耐”。

3、作者: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

4、龙钦唐卡,结缘十方,共享吉祥!

5、如《大智度论》所说,生忍就是众生忍,所忍的对象是一切众生。世间众生未断烦恼前,都在因果轮回之中,因为不同的因果导致有人生而为人,有人则可能转世为畜生,有人富贵康泰,有人贫贱多劫……

6、所以,学佛特别强调要虔诚恭敬,要五体投地地磕头,就是要把学佛的最大障碍——我慢消掉,去掉了我慢,就通透了,念经、念佛就能直入心性了。

7、图说:大师出任「中日佛教关系促进会」会长,率团员心平(左二)、煮云法师(右一)等一行二十三人赴日访问。19佛光山提供

8、第信心是佛法,有信心就有办法。

9、在大自然界里,有各种奇珍异宝,而实际上,每个人的心里也都蕴藏着无量的宝藏,诸如:慈悲、智慧、惭愧、知足、自在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10、脱离烦恼,通向彼岸的路是充满艰辛的,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走过去。

11、幼儿以啼哭为力,然而一旦流出眼泪,力气也耗尽了;妇女以娇媚为力,然而一旦使出娇媚,气势也消失了;莽夫以拳头为力,然而一旦伸出拳头,正气也瓦解了。唯有真正的菩萨行者,他们以「忍耐」为力,以慈悲为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以能一鼓作气,排除万难,成就福国利民,饶益众生的丰功伟业。

12、那些自以为有些神通,动不动就拿维摩诘菩萨举例,自称许多居士修证、见地比和尚还高的人,或者把僧宝只局限于有修证见地的高僧,或者只礼敬当家大和尚,不礼敬年轻和尚,对一般居士就更甭说了,都不如他,这些分别心都是大我慢。

13、禅师又问:“是谁?”空中回答:“护法韦陀”“你不是说二十世不再护我的吗?”“因为你真诚忏悔的一念心,已超过二十世!”禅师听了,豁然开悟。原来,就在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的当下一念。一念心超过二十世,也就超过无量劫。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用功就在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站得住、站得长的那念心上用功。

14、忍辱度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所谓“他人加毁,名之为辱;于辱能安,目之为忍”。可见忍辱表现出来,最平常的心行法相便是面对不如意的环境采取忍耐。但又不同于一般世间的忍耐,佛法中的忍辱更强调“于辱能安”的“安”字,也就是不仅仅在行为上不采取报复,甚至内心也不产生瞋恨怨恼的念头。因此,佛法中常将安、忍二字合在一起,称为安忍。

15、所谓生忍,就是为了生存,要有智慧认识这个世间的善恶好坏。忍,也是一种接受,不论遇到嬉笑谩骂、功名富贵、好坏对待,你都要能接受,要能担负责任,要能可以化解。忍者,要有勇气去担当苦难,给予别人安乐。

16、后来,我以文字般若来弘扬佛法,开始搜索枯肠,熬夜笔耕。一九五三年,我走入社会,说法布教,为了准备讲辞,我经年累月费心思量,有时竟通宵未眠。佛光山开山初期,我又与山崩洪水日夜搏斗。近十年来,我马不停蹄地在海内外讲经度众,建寺安僧,每天分秒必争地和有限的时间赛跑。数十年来,无不是在「忍耐」忙碌、「忍耐」奔波、「忍耐」劳累、「忍耐」疲惫中度过,然而我不以为辛苦,因为「忍耐」是为了要积极地开拓人生,创造佛教远大的前程。

17、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你的心是你的后花园,精心照管和任其荒芜反应出两种不同人生。等到那一刻明白已经太晚。

18、富楼那却信心百倍地回答说:“正因为输卢那国的人性凶恶,人民识浅德薄,因此弟子更要到那里弘法,使他们也能获得法雨的润泽。”

19、(2)例如:大师在宜兰成立佛教青年歌咏队,以佛教圣歌弘法,台北有个居士很惊慌,认为是末法时代的歪风,会毁灭佛教。

20、神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但是神通在业力面前也无可奈何。

五、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

1、神通不敌业力,魔有神通力,但无觉悟、智慧,难以脱离魔道。

2、当然,忍也有层次的不同,一开始,能忍之于口,就已经很了不起;如果功夫再深厚一点,忍之于面,就更加了不得;最后能够做到忍之于心,内心无有罣碍,也就堪称「上忍」了。

3、精进(毗梨耶波罗密):其中包括身精进与心精进,精进修持其馀五度。意指身体力行善法、勤断恶根,对治懒惰松懈《大智度论》(卷八十):“精进者,谓心练于法而不懈怠。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为身精进;断悭贪等恶心,使不得入者,为心精进。

4、即使如是,佛教还是不提倡用神通,《维摩经》曰:“以神通慧,化愚痴众生”。佛、菩萨、大阿罗汉之所以显神通者,只为度化下劣根机,愚痴众生而已矣。

5、对于忍,大家可以深思一个问题:忍,究竟是吃亏?还是讨便宜呢?

6、(星云大师对你说)忍耐就是力量

7、龙钦藏茶,禅茶一味,裨益身心!

8、一般人都以为忍是吃亏,觉得对于委屈压迫硬是忍耐,打不还手,骂也不还口,实在有损自己的尊严。其实,忍是一种认识,对于事情的前后因果都能清楚明白;忍是一种接受,面对世间的好事坏事都没有得失之心;忍是一种担当,面对他人的指责批评都能勇敢承担;忍是一种化解,面对顺逆境界都能予以转化。

9、禅定(禅度波罗密、禅那波罗密):心无杂念,不为俗物迷惑颠倒。禅定能对治散乱。南传菩萨道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有禅定,现代一般无禅定,替之以“出离”。

10、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中说:“人不能骄傲和鄙视别人,但对自身的仇敌——贪、嗔、痴等,要骄傲和鄙视,要坚决战胜。”

11、在佛教里,凡事讲究「发心」,谁发心,谁就会有前途。所谓「发心」,也不光是叫别人发心,重要的是要开发自己内心的财富、能源。

12、(3)1964年出版。大师组团前往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参访之纪实。

13、总说一句,忍耐是修行,是功德,从忍耐里才能扩大自己的人生境界。

14、综观社会上有的人做起事来总是成功,有的人却老是失败。为什么?其实,成功的人,倒也不一定说他就有多少学问,但是「和众」的性格却不能没有,因为在这个世间上,你怎么对待人,人家就会怎么对待你。比方你在公司行号里上班,见到人总是亲切问候:「老板好!」「同事好!」凡事都是你好、他好、大家好,自然在团体里就会获得认同,就会有办法;相反的,你不肯与人来往,老是关闭自己,必然是不得人要你了。

15、持戒(尸波罗密、尸罗波罗密):大乘行者除四众之根本律仪(摄律仪戒),尚须持守三聚净戒之其他二者: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饶益有情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

16、当别人打你时,你是什么态度?别人污辱你的时候,你表现出什么态度?在名利面前,采取什么态度?这就是看你的菩提心修养程度,看你的神通大小和修持功力高低。

17、这个师傅已经说的很直白了,而且说的很好。佛法常见两种入手方式,一是戒定慧,一是信愿行。相信佛法非常难,个人判断真正相信佛法的人万里无这里出离心是关键。持戒就是行常人所难行,忍常人所难忍,而要是没有信心和坚持,戒也是难以持下去的。信心和坚持都是常人很少具备的而修道所必须具备的,如果信心和坚持都具备,那么可以称得上道心坚固,只要方法得当,是必然会有所成就的。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18、第结缘是佛法,肯结缘就有办法。

19、学佛人对不学佛的人更容易生我慢,比如,自己尚没明白,却老喜欢给人宣讲佛法,结果被人家一顿抢白,没有功德智慧说动人家,却说人愚痴。

20、龙钦唐卡是由大圆满龙钦宁提导师开光并加持,此唐卡无论是以清净心供奉佛堂,还是以欣赏为目的的悬挂赏析,都能使持有者福德增上,也能使有缘者获得修行的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