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古诗三年级(100句)
一、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1、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故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2、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3、这样的杨万里无疑是最可爱的。在他的童趣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情流露的最为本真的杨万里。而其在诗中所表现的以朴实自然为本,以灵动透图为审美特征,以童心为最终皈依的审美意境,将一直感动我们、吸引我们。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里“开轩”二字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忘情在农事上了。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参考资料:百科
5、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诗有层次感才会有丰富感,所以需要有不同内容的转换,来看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作者写人,不但抓住了人物本身的特征去临摹,还有意借与人物有关的人和事去做进一步的丰富与升华。然而,在内部的脉络贯穿上,作者也是处理得很好,没有让前后气脉中断。所以,前两句写到“垂钓”,这两句就若即若离地围绕“垂钓”来展开,从而紧紧地扣住了题目。
7、《村居》——(作者)高鼎(朝代)清
8、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9、后两句表现了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
10、辛弃疾《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骏马须好鞍,强弓须好箭。将军不知兵,健儿空自健”(刘基《琅琊王歌》)《在大风中》:“满天恶风嚎,飞砂石头跑。寒刀入骨髓,训练照常搞。”
11、(作者)雷震(朝代)宋
1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14、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15、译文: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6、而儿童诗的所有创作诗人中,我最喜欢宋代诗人杨万里。杨万里的童趣诗,让我们看到一个内心真实丰富的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17、据传说忽有一天胡令能夜晚酣睡之际,有一仙人进入他的梦境。“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仙人开”,当胡令能从梦中醒来之时,突觉文思泉涌遂提笔即可写诗。虽然这只是一个无法令人信服的“梦”,但在这之后胡令能确实茅塞顿开。
18、“学垂纶”则是从举动方面做出的刻画,作者借具体动作烘托了人物的性情与形象,结合前面的“蓬头”,将一味“童真”饱满地流露于纸。
19、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0、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古诗三年级
1、译文: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敕勒歌》(南北)无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3、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4、译: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5、(作者)胡令能(朝代)唐
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8、指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9、《花影》——(作者)苏轼(朝代)宋
10、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花落一作:新绿)
1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13、“莓苔”与“草”不仅体现了垂钓之地的幽静与偏僻,还很自然地为画面增添了醒目的色彩,所以画面于此处就有了不少美感,而且不再显得单一。
1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5、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6、我向大家推荐一首唐朝诗人皇甫松的《采莲子》,描写了江南一个采莲的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读来饶有趣味。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 唐 ) 皇甫松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17、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宋代《宿新市徐公店》
19、译: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20、唐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有哪些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清代《所见》
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3、《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朝代)唐
4、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6、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7、远处有人向小孩问路,小孩则只招手不做回应,因为他怕惊到了钓竿之下的鱼儿。这又是一个接地气的自然画面,未加任何修饰,却倍觉鲜活生动、富有逸趣。作者利用行人问路这一画面捕捉,将小孩垂钓的模样和心境轻松展现出来。
8、捉柳花:“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9、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宋代《观村童戏溪上》
10、唐代范摅在《云溪友议》卷下《祝坟应》中记载:“胡令能,圃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11、《所见》——(作者)袁枚(朝代)清
1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3、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4、小孩子从来都是天性使然,不刻意修饰“边幅”,他们不象已经历世事的成年人,会无形中给自己心灵与形象套上枷锁小孩子随性自然,纵然蓬头垢面,却能成为生活中最美的定格,因为从他们身上散发着令人羡慕的真实、淳朴与轻松洒脱。所以作者这里仅仅借“蓬头”二字就将这些信息全部体现出来,给予读者回归自然的一种心灵释放。
15、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16、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采桑子作者:黄庭坚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8、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19、诗的承句在首句的基础之上继续对人物做出描写: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孩儿侧身坐在莓苔之上,他的身体被周围的花草掩映起来。从这一句中我们发现,虽然作者的笔触并没有离开对“小儿”的刻画,但是他笔下的空间却在悄然拓开,首句只是对小孩本身的定格,而这一句则有了其他物象的添入,有了环境描写。
20、学种瓜:“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田家》)
四、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有什么?
1、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3、吹曲:“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卢肇《牧童》)
4、《池上》——(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7、陂”字本意为山坡,这里指池塘,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有“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这里的“陂”也是池塘。这两句的意思是,池塘的周围长满了春草,池塘里蓄满了春水,远山衔着落日也倒映在闪动着涟漪的池塘里。“草满池塘”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连用两个“满”字,描绘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而一个“寒”字,又透露出现在的天气还不是特别暖和。“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8、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9、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0、描写儿童情趣的诗句有:
1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清代《村居》
13、表现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
14、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5、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16、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7、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8、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9、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0、《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五、形容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采桑子作者:黄庭坚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童年如茶,醇香、浓厚;童年如水,清澈、纯洁;童年如画,美丽、动人……
5、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6、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7、从这些天真烂漫的童趣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幅幅的画卷,使人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多么可爱而又可贵的童趣和童心啊!
8、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9、作者独具慧眼,他以发现美的眼光框定了一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学钓孩童,把最容易让人忽略的生活一角融汇成诗,从而让它成了一首出众之作。
10、译: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1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篷头稚子学垂伦,侧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2、《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13、释义: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4、开门:“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15、译: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6、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17、挑促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18、唐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9、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0、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