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语录与智慧读后感(100句)
一、墨子语录
1、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尚同上》
2、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3、往期书画艺术家作品展示
4、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5、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6、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7、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8、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且聪明的人,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拥有一颗善于穷理的心,善于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调整,随机应变。
9、战国·墨子《墨子·非乐上》。利人:对别人有利。乎:语助词,表示停顿。这两句大意是: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于别人的事就停止不做。这两句不仅语言平易浅近,而且所说的道理也很朴实。如果人们行事时都能作到~,那会避免多少争端,消除多少麻烦!可供论述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时引用。
10、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11、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12、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13、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
14、战国·墨子《墨子·七患》。粟(su素):谷子,这里泛指各种粮食。待:应付。这两句大意是:仓库里没有积蓄备用的粮食,就无法对付灾年的饥荒。自古以来,水旱之灾在所难免,因此平时就要注意积贮。这样即使灾害来临,也会有备无患。这两句可供引用论述储备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也可用于说明积蓄钱财及其它物品的必要性。
15、奴家不是祸水 太美也是种罪过呀刘伯温: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16、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17、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18、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19、“节俭”、“尚贤”分别作为这理论的两个支点,以此为基础发展自己的理论,墨家和儒家就是当时所谓的“显学”的一部分。
20、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二、墨子语录与智慧读后感
1、呈现艺术家的创造与灵性
2、点评:墨子认为杰出的人才,难以调遣。但他能实现君主的目标。
3、同时设有茶道、香道、古筝、古琴、棋艺、书法、绘画、篆刻等才艺课,让孩子提升语言认知,增强践行能力,夯实美德基础,培养琴棋书画全能型文化艺术人才。
4、点评:墨子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但是有前提。
5、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6、白话释义:勤劳就会富足,懒惰必定贫困,勤劳就会吃饱穿暖,懒惰就会忍饥挨饿,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7、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8、当然,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并不是墨子这句名言,因为墨子这句名言,之前跟大家分享过,大家也都知道。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满意,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墨子很经典的语录,仅9个字,成了很多聪明人的座右铭!文字如下:
9、这应该是墨子语录中我们最熟悉的一句了,它的意思也很简单:爱自己的同时也要爱他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这样就可以愉快相处了。
10、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11、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12、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13、点评:墨子认为不守信用,名声必将败坏。名声败坏,事业难成。
14、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15、译文:防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待续)
16、一般认为,墨子姓墨,名翟。同孔子一样,出生在鲁国。墨子出身低微。韩非子曾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说墨子用了三年时间制作了一个大风筝。按照韩的说法,墨子应是手工匠人出身。墨子早年曾接受过儒学教育,但是对于孔子的一些主张不赞同,遂自创学说,也就是后来的墨家学派。
17、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18、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19、一个人再聪明,再有头脑,他却不肯努力学习,就是把他送到清华北大,也是没有用的。墨子总是很看不起他,瞧不起他,处处责备他。有一天他就问墨子,“先生,你把我说得一无是处?难道我真的没有一处比别人强吗?”
20、作为“显学”的墨家,自然有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那么最为人们所推崇的是那一句呢?这一句话到底给人带来什么人生启迪呢?
三、墨子语录王者
1、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待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李师师:啊~这样也可以啊
3、战国·墨子《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
4、战国·墨子《墨子·大取》。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5、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6、(释义)所以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
7、如果你是学平面设计的,你却天天读一些漫画书,有用吗?说白了一个人所学的东西,要实践,要做出一些成果来。
8、但是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由于他和孔子在某些观点上相左,于是他自己自立门户,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墨家”。
9、白话释义:不是我们没有安定的住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无法安定;不是自己的钱财不够用,是我们的心永远得不到满足。
10、点评:墨子认为选用官员,要把品行放在第一位。
11、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2、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亲士》——墨子名言
13、点评:墨子认为事业成功就会带来名声。名声和荣誉不能弄虚作假。
14、在他死之前,他还说了一句名言,“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说诸葛亮告诉陛下,他死之后一切的财产都归陛下,不给家人孩子都留下任何财产。不然就辜负了陛下,有负陛下。
15、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它的意思是:本来就是贫穷的人,却要去学习富人的生活方式,去消费自己无法承受的东西,穿好的、吃好的、用好的,长此以往,那么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很快就完了。
16、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17、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8、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墨子·尚贤中》
19、越是有才能的人就越有脾气,但是如果你能够包容他,他会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20、《孟子》是语录体.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四、墨子语录爱人
1、墨子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等会儿要去太行山了,想要乘坐快马和牛,你觉得应该鞭策哪一个呢?会早点到太行山呢?”耕柱子听了笑了,很自信地说:“当然是鞭策快马啊。快马值得鞭策,打一鞭子,就能跑得很快,很久。”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3、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5、战国·墨子《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6、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墨子·公孟》
7、(释义)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墨家主张兼爱。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墨子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8、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兼相爱,交相利。
9、这9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一个人就算很聪明,很有学问,但是不去实践,没有作为,没有给人和社会做一些贡献,没有去身体力行,空有学问,有什么用呢?
10、点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1、(释义)最好是不失败,其次则是败了却还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12、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3、点评:鲁国君主问墨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做学问,一个喜欢仗义疏财,哪个做太子合适呢?」墨子说「钓鱼者弯下腰钓鱼,不是因为对鱼恭敬。而是希望钓到鱼后烹煮着吃。事情不能看表面现象。要观察他们的志向和品行,然后就可以做决定了。」
14、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
15、战国·墨子《墨子·亲士》。竭:尽,完。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16、(释义)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17、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
18、⊙点击下列标题欣赏更多精彩⊙
19、嗯~~结合上面的,再补充一些兼相爱,交相利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天欲义而恶不义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20、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五、墨子语录短句
1、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2、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3、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4、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5、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6、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
7、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8、白话释义:钓鱼的人向鱼猫着腰,并不是表示恭敬;捉鼠的人给老鼠虫子,也不是因为喜欢老鼠。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墨子名言
10、战国·墨子《墨子·亲士》。非:不是。一源:一个源头。镒(yì义):古作“溢”,古以二十或二十四两黄金为一溢。“溢”今写作“镒”。裘:皮袍。白:此指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这几句大意是:长江、黄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镒的裘皮大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纯白皮毛做成的。江河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汇百川之水;白裘之所以成为袍,是因为采百孤之皮。所以人要聪明与贤达,也必须集众人之长。可用以说明集思广益的道理,也可说明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发展而成的。
1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12、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3、它的意思是:钓鱼的人虽然弓着身子,但是并非是鱼让他们如此恭敬;抓捕老鼠的人,给老鼠吃虫子,也绝不是因为爱老鼠。
14、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上》。常:永久。终:终身。举:选拔,下:罢免。这几句大意是:当官的没有永久高贵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终身低贱的,谁有才能就选拔谁,谁无才能就罢免谁。官员责在施政,施政要有才能,谁有才能就选拔谁当官,民可以为官;谁没有才能就罢免谁,官可以为民。所以官未必永久是官,民亦未必终身为民。这几句用于说明任用官员要以才能为准绳,任能而罢庸。
15、《墨子》一书,是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撰而成。
16、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17、墨子名言名句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兼相爱,交相利。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8、而聪明的人大脑,都会有一些座右铭,在影响着他,时刻提醒他,不要把路走歪了,不要把路走错了,这些座右铭甚至时刻鞭笞着他,让他变得跟普通人很不一样。
19、分享艺术家的思想与学养
20、(释义)君子不用水来当镜子,而是拿别人来当镜子。用水当镜子可以看到的是容貌,用人当镜子则可以知道吉凶对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