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墨子非攻原文(100句)

2023-04-15 12:47:3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墨子非攻

1、集墨家思想之大成的《墨子》是一部内容博大的巨作,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一书是墨子弟子及其后学根据墨子言论整理而成,其内容广博,在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诸多方面均有着极高的成就。

2、戳上面良友说免费订阅!

3、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4、兼爱和非攻是体和用的关系。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5、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最大的不义是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

6、对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同时由于过于强调全面的爱,则又容易掉进无政府主义的陷阱,失去秩序的大前提。孟子将之斥为“无父”,便体现了对墨家可能破坏社会秩序的质疑;

7、(10)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

8、例如,他曾经成功制止了楚国欲攻打宋国的企图。墨子的非攻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希望过上安定生活,反对破坏生产的愿望。

9、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10、他许是洞察到人性的弱点,其著作《天志》《明鬼》宣扬敬天事鬼,以震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天子国君,遂形成墨家宗教观,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曲解与批评。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狠狠批判了他的宗教观。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他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11、作者没有一开头就提出观点,而是从一连串的日常生活的小是小非入手,然后引出攻国的大题目。三层意思分别以偷窃、杀人和不辨黑白甘苦作比喻,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层层深入地指出攻国之非与不义,使人通过具体事例加深认识攻人之国的错误。这笔先提出论点然后举例说明要亲切而具有说服力。

12、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13、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1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⑾。至入人栏厩⑿,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⒅知非,从而誉之⒆,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5、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16、非攻,即反对攻伐兼并战争,它是墨子为解决当时诸侯国之间极为突出的兼并战争问题而提出的主张。但是墨子并不是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对于那些抵御侵略的战争,他不但不反对,并且竭力支持。

17、尚贤:尊重人才,把人才问题看成是国家政治中的头等大事,主张贤者在位,能者称职。

18、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19、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镇)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20、尚同:统一人们的视听言行

二、墨子非攻原文

1、他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2、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3、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国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

4、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他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例如,他曾经成功制止了楚国欲攻打宋国的企图。墨子的非攻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希望过上安定生活,反对破坏生产的愿望。

6、根据墨子所写的《兼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如果天下人都能爱他人如爱自己,爱他家如爱自家,爱他国如爱自国如世人能够这样的话天下皆治。墨子主张非攻,其实在非攻后面就是国泰民安。

7、墨子的这种理论,影响到纪元前四世纪——商鞅。他在西方的秦国,实行这种“极权政治”;后来商鞅被清算死了,但这种极权制度还是存在,而且在一百年之内,把当时所谓天下居然打平,用武力来统一中国,建立所谓“秦帝国”。

8、非命:不承认有“命定”的存在,认为人力定可胜过命运。如果人们相信命运,则只会使人们听从命运的安排,进而懈志懒惰、丧失进取之心。

9、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10、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战斗。但是,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可能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

11、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12、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为什么“非攻”,确立什么样的准则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达到目的。

13、他"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他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他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14、他将全真龙门派发扬光大,又自己研习修行心法

15、赴试进士落第,在山里做起了神仙

16、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⒇,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17、墨子的“非攻”的意思是: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1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9、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不用说,这也是墨子根据尧舜时代设计出来的大同世界的模型。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从近代的眼光看去,倒有点像我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了。莫非当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也是读了《墨子》才受到的启发?这就无从考证了。

20、我想,就是那简单的八个字吧——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三、墨子非攻注音版

1、中国•西安•曲江•泓泽汇传统文化馆

2、墨子对自己的评价:“此仁也,义也”,谓之“天德”,谓之“天志”,谓之“圣王之道”。

3、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

4、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5、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相传收藏图书甚多,有图书达三车。《他》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他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6、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后来的“矩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由“矩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

7、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

8、墨子的“非攻”,“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

9、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义,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义,必会有一百条死罪。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现在最不道义的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指责其错误,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义的。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如果知道是不道义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义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

10、非命:鼓励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强不息

11、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12、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扩展资料: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有秩序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墨家主张“兼相爱”;

13、墨子“上同”的思想,(这个“上”字,平常是用高尚的“尚”字,其实是上下的“上”字。)就是下面一切要上同,所谓“上同而不下比者”,——就是一种极权主义。以现在的新名词说,就叫“民主集权”。

14、非乐:从社会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贵族所采用的礼乐制度,皆属浪费而不实用,除加重人民负担,也会影响国家经济。

15、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16、节用:提倡极其刻苦朴素的生活,是极端救世的苦行学派,强调要做到不增加费用又要有利于人民。

17、姓名:墨子珩年龄:27岁现居地:来自哈尔滨的墨西哥人职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百合网真人ID:85893853心动女生:叶莲娜邮箱:fcwrmozy376@jstv.com

18、由于他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他被称为平民圣人。

19、这3个比喻: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3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这3个例子皆在说明:楚国攻打宋国就是贪图本来就比自己不好的东西。目的在于使楚国理屈词穷,师出无名

20、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四、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

1、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2、兼爱:这是墨子的核心思想。墨子反对儒家的仁者爱人、爱有差等的思想,认为人要全心全意地爱别人,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兄弟,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都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爱。当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人是不可能像爱父母一样去爱别人的。墨子认为,爱就像是投了保险,你爱别人,别人爱你,这样世界就充满爱了!

3、每周相聚老地方,共享欢乐好时光!

4、感谢朋友们对“良友说”的支持。

5、选C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6、明鬼:认为鬼神是存在的,并操有赏善罚恶之权。如果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并相信鬼神对人的赏罚,便可以改善人的行为。

7、墨子认为,当时进行的战争均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在《非攻》诸篇中,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

8、非乐:墨家学派都是现实的功利主义者,对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不大重视,特别是对儒家强调的礼乐。墨子认为凡事要有用,而音乐纯属是浪费时间浪费资产,还耽误老百姓的时间。所以,必须要禁止音乐。

9、思想上,体现墨子的非攻兼爱。以守制敌,以暴抗暴。对天下大势有着自己的判断。战国诸子虽多,墨家独成一体,为大家风范。行为上,体现其言出必行,诚信。也体现出墨家思想的积极入世,不光是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伟大的实践家。

10、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11、以上回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2、从小体弱多病,他志为道士

13、非攻:墨子是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最好天下和平不起战乱。他经常带着弟子,去各国阻止战争。他和公输盘用工具搞了一场模拟战争,成功战胜了他,从而也阻止了一场战争。这说明,墨子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4、孙中山:有时候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

15、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6、其实时隔许久,记得还是一篇课文上看到这个故事,虽然具体的说辞已经忘记,但是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件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攻心为上,上兵伐谋。首先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使楚王原本认为水到渠成的一次攻城略地之举是需要付出重大代价的,从而产生投鼠忌器之心,当然,也就对此战的劝说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其次,墨子使用了敲山震虎的做法,明明白白地将自己设计的诸般战器展列在楚王面前,使其知难而退。

17、他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

18、节用、节葬、非乐:制止费民、耗财

19、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20、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五、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

1、说你,说我,说他,说说世界

2、非攻:去除“强凌弱,众暴寡”的非正义战争

3、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如果谁违背了这些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处死。墨家的最高领袖称为“矩子”(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代代下传,所有墨者都服从巨子的指挥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甚至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4、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当时的墨家学派很牛,属于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当时有个说法是,以杨朱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在社会上风靡一时,有很多门徒和弟子。特别是墨家学派,他们是一个组织架构非常严密的组织。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第一任首领。墨家学派在哲学上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有十大主张。主要有兼爱、非公、尚贤、尚同、非乐、薄葬、尚志、明鬼等主张。我根据题主的要求,主要介绍墨家学派的兼爱、非攻、尚贤、非乐这四大主张。

5、《墨子》书中有对宇宙的认识,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6、尚贤:顾名思义就是重用人才。墨子从治国安民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尚贤”是“为政之本”的观点。墨子反对那种世袭制度,希望国家能够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

7、那个黑衣壮士,背着这八个字的精神粮食,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他累了,粮食口袋搁在地上也已经很久很久。我们来背吧,请帮帮忙,托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8、兼爱和非攻 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不用说,这也是墨子根据尧舜时代设计出来的大同世界的模型。

9、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也可以看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10、他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11、墨子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12、兼爱是天性人与人相爱,臣与子忠孝,君与父慈爱,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要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首先是我对别人亲爱和有利,然后别人也回报我以爱和利。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平等了,也就是“爱无差等”。

1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只不过是其中一家罢了。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他倡导兼爱,非攻,与宗教无关。

14、众人所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那我们怎么论证非攻的思想主张呢?

15、“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16、——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17、(21)墨子军事思想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墨子认为,当时进行的战争均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在《非攻》墨子诸篇中,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

18、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19、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20、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