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100句)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但微颔之。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5、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8、(主题)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9、(7)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11、(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诗经·周南》)
12、(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3、《过故人庄》孟浩然
1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5、(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7、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三
18、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上册期末试卷|☞上册名师视频|☞上册复习课件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2)作者以“”和“”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
3、(写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4、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5、(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写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1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1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8、(赠从弟)(刘桢"东汉)
1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题目
1、01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3、(2)“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1)查阅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8、⑷——————,关山度若飞。(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9、(注释)①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较多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抒写了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②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10、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24首
11、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12、(写法)即小见大,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1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4、(7)——————,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8、(2)诗歌中哪两句最能体现作者隐逸生活的情趣?
1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0、(2)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四、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朗诵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4、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5、(写法)三四句虚实结合,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6、《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7、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译文+赏析
9、《饮酒》(其五)陶渊明
10、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11、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3、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4、(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5、(野 望)(王绩"唐)
16、《望江南》温庭筠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1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五、初中语文古诗词全部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3、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中考必考)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拿下满分不是梦!
5、(2)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7、(2)作者在“望”中抒发的志向是:。
8、(9)人们常用“——————,——————”,来表达自己在艰难困苦面前,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展望。(用李白《行路难》中原句回答)
9、(写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0、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1、经典示范诵读:体悟古诗文的声韵美
12、⑴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1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4、(2)“宿鸟归飞急”一句有什么含义?
15、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3)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17、(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8、(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19、(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