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故事新编作文(100句)
一、语文故事
1、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2、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他在下地劳作间隙时,总是读书。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说:“学习就应持之以恒。”后来,他整理树叶,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3、勾话名著所有名著你都可以买来看
4、可是我们班的成绩总是语文年级第除了这个班的同学本身是实验班的,还有对于题目的熟悉度很高。从我的窥察来看,语文观、笔记观、经典故事熟记观各种语文人都该有的东西,大家都没有。上政治课,政治老师想举一些著名的故事(语文选修的古文都很经典)来论证,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其实有些基本的故事已经不是成绩不成绩的了,就像高考历史不会问你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可即使没有任何原因,我想有些东西,我们应该一辈子记住。
5、苏总13847221000
6、(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7、语文可以为我带来自信,可以升华我的个人品质;我希望以"长期读书(输入)、写作(输出)"的方式与语文一起走过。学好语文的话,我写的歌词也会更有深度。(是的,音乐和文学是我的两大爱好。)
8、香菱精彩的个性解读让一旁的宝玉也佩服不已:“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她们的讨论没有八股式的架空分析,而是从个体生活经验出发,与自我写作经验融为一体,这样就让学生从名作字词的推敲锤炼过程中悟到了写作的方法,把读与写联系起来,构建了自己的诗歌写作策略。
9、(读书当然不能止于课本,更多推荐请接着往下看~)
10、那,怎么就可以用的信手拈来了呢?
11、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12、高一的语文成绩大致例举:65(满分100);
13、而一切都归功于什么呢?
14、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15、(注释)反:推及,推论。
16、怎么读?(结合了勾老师教的方法)
17、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18、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19、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20、香菱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还原:“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二、语文故事新编作文
1、(提示)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2、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3、高三前半段语文成绩:115113125(年级第二)
4、(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5、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6、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7、(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8、读课本,我先读第一遍;然后与文章对话,不管对不对(思想不论对错),我在旁边批注上创见的想法,我把第一感知当做最宝贵的东西,你读第二遍第三遍再也不会有第一遍的那种感觉,浅陋却有初识的浪漫;然后你跟着老师,让他引导你,你思考思考这些问题(可见之前,你要预习);最后,你看参考书或者听老师讲。(勾老师如果讲了,请你一定听,创新思想很宝贵)。
9、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拓展资料《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记叙文,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语文教材。作品讲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时带领人们深挖水井的故事,表达对先人的感谢与敬佩。
10、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1、(注释)矛:长矛。盾:盾牌。
12、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13、古文,我根本没来得及背完初中的。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熬夜到一点背完了98%的诗,第二天进考场前一秒背完了所有古诗文。要知道,我初中的背诵,只会音,不会诗的意思,所以,其实,那晚上,不好过。
14、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5、有一次,这位大学者去见一位朋友盛温如,到盛家时,盛温如正提着一只小篮要外出。盛温如一见老朋友来了,连忙放下篮子,招待朱熹。朱熹看着他那忙碌的样子,问道:“你刚才提着篮子,要去干什么呀?”他回答说:“我正要去买东西哩!”
16、(注释)鼓:指高的戏鼓。作:振作。气:指勇气。
17、(提示)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18、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19、我遇到了勾老师。文言文从来都不做(因为我根本做不完语文,如果要看完那一个字都不懂的文字的话,那就完蛋了)的我,从一节《从长草颜团子到海绵宝宝》的课(天哪这是多老的课了,勾子手动捂脸逃走~)开始,我随耳一听,结果也太有趣了吧,然后,我开始追星。
20、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三、语文故事作文
1、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2、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3、(注释)假:借着,利用。
4、我"想"(个人意愿)通过一些什么方法来使我接近或在某种程度上超越我的语文偶像?
5、准备学习方法本和时间记录本(我是合着的一个本),把值得记下来的方法写下来,直到它们成为常规。
6、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7、(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8、(注释)暗:浓绿。明:亮丽。
9、值得注意的是,心理领域有一种治疗方法叫做认知疗法,通过一些道理来扭转悲观的思维,我就是在这时通过大量读书(类似于某种认知疗法),不经意间,实现了自救。可以这么说,精神空虚也是一种贫穷,而在物质上:穷极了,是会饿死的。
10、我臆想得厉害,可在此时,我构想好了很多歌曲的思路,第一张、第二张....第五张专辑,都想好了怎么做。臆想,反而变成了灵感爆棚的源泉,我深知,这是难得的。(可也许,这些不是在倒计时100天该想的事情)我甚至构想好了,100种让唱片公司签我约的办法。眼前现实的东西,我都无法集中注意思考。我妈老觉得我高考压力太大了,可是——我没有任何压力,一点都没有——这是不正常的。
11、准备如下本:成语积累本、读书感想笔记本、诗歌积累本、题目积累本。
12、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13、(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14、黛玉笑着追问:“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举出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两个字,谈了自己的理解感悟,还有对“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中“青”“白”二字的理解。她的理解很有个性色彩:“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她们还研讨了“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余”字和“上”字。
15、关于课本内容,课本上要有自己的笔记。老师教的也写书上,可以不独立设本,有启发的内容直接添加就好了。
16、(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17、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
18、朱熹是宋朝有名的学者。
19、*课外书籍推荐(again,真不是借勾老师的地盘打广告,只是个人经验分享,学弟学妹们自行判断、取用哈~):
20、很多关于对联的故事很有趣。在这方面,解缙、纪晓岚等人的故事比较多,自己搜一下吧。还有郑板桥等人写诗的故事。如“梁上君子进我门”、“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黄花无处现”;欧阳修的“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还有一些标点断句的故事,都有趣味。
四、不一样的语文故事
1、(注释)班: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
2、(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3、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4、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5、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6、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7、(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8、(提示)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9、*课堂说明:在高三整个一年,班级未组织语文全三轮的复习,和高二一样,做模拟题和真题,题目老师不讲解。*
10、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11、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12、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13、你要读好的第一本是你的《语文》,没错,你的教科书。毕竟一路走来,阅师无数(哈哈,只是所有教我的老师啦),我发现对待语文课本,语文老师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扔课本,做题;看课本,重涵养;好好看课本,做必要的题。关于这三种老师的教学结果,是这样的:成绩可能比其他班要高(但一定不是最高),可是学生感知不到语文快乐,在语文的气质涵养、必要积累方面实在不足;语文成绩实在不高,有些人高,大家实在不知道读书和考试有什么关系;我好喜欢语文,我好喜欢读书,我的投入都有回报。多数班级环境是第一种,勾老师是第三种。
14、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15、一气:智取南郡,诸葛亮和周瑜约定:让周瑜先攻,如果攻不下,就由诸葛亮去攻,谁攻下归谁。结果周瑜费尽心思攻下时,却已经被诸葛亮趁他不防备占领了。二气:周瑜想用美人计留下刘备。被诸葛亮发觉,用计策将刘备夫妇接了回来,并让人在船头喊话取笑周瑜,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想取荆州,假说想取汉中,借道荆州,趁刘备等人出来迎接时一举擒获,这是“借途灭虢”之计,被诸葛亮识破,苦战得出,这是第三气。
16、(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17、他激动非常,赶紧拿了一把小刀,把墙壁的缝挖大了一点。这样,透过来的光更大了,他就着这点光亮,如饥似渴读起书来了!
18、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19、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20、《红楼梦》(先看书后看勾老师)
五、三年级语文古诗
1、(提示)形容枪法或箭法非常高明。
2、(注释)掩:遮盖,捂。盗:偷。
3、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4、(提示)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5、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6、但是前面说过了,匡衡家里很穷,晚上看书必须有油灯,可是他家里根本没有钱,根本用不起油灯。怎么办呢。他真的很愁。
7、请注意她的语气:“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用这样一种轻松鼓励的语气,化解了初学者的畏难情绪,激发出她的自信心和好胜心。
8、(提示)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9、小苏轼又思考了一番,将两个字改成“舞”字和“隐”字,念道:“轻风摇细柳,淡月隐梅花。”苏洵听了,微微点头说:“有点意思了,但还嫌平了些。”他又摸摸儿子的头说:“一定要多多观察,细细揣摩。”
10、(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1、《高中语文知识清单》绿黄绿黄的,比较系统
12、孩子出生取名王奈,却被护士打错,结果妈妈更开心:就它了
13、*高考语文估分:105
14、(提示)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15、8号选手刘怡希9号选手王子涵
16、本次大赛的最佳人气奖将由大众投票产生,请您为喜欢的小选手投上宝贵的一票。(先关注,后投票哦)
17、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18、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19、(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20、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