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一桃杀三士解释(100句)

2023-04-17 20:39:2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二桃杀三士翻译

1、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已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2、不打不相识:读音是bùdǎbùxiāngshí,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又是一种和好的妥协。

3、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

4、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5、使者回复景公:“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6、居功最大,而赏赐无份。公孙接哪能受得住?气血攻心,横剑自刎。剩下两位,自愧于心,便也一同自杀而明誓。

7、先前拿桃子的两个人,夸自己战功,都是说自己如何英雄,如何在自然之中,救了国君性命,文武百官见此,纷纷又瞧了另外两个人,先拿桃子的见状,心中悲愤交加,说道:“我功劳没有他大,怕他抢我桃子,所以,我才出手抢了桃,该死的应该是我,不应该是他。”

8、第一:这两个桃子是贡品,是从齐景公的宫里面拿出来的。

9、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10、二桃杀三士无解因为二桃杀三士的计谋准确把握了人性,使对方明知是计还心甘情愿的深陷其中。晏子为了离间古冶子、田开疆以及公孙接三人的关系,于是想出了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他利用公孙接以及古冶子的急性子,让几人争抢功劳,顺水推舟地在三人心中埋下了竞争的种子。由此,矛盾便逐渐滋生出来。晏子的这一策略是极为高明的,并且成功达成了晏子所索要的结果。

11、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点,让彼此相互争功,离间人心,从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威胁,并没有想到他们会舍生取义,有如此君子风度。他们开始时比较骄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

12、“二桃杀三士”堪称史上阳谋之最。晏婴以高超的手腕,巧妙地用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就除掉了景公身边的隐患,其智慧至大,其手段也太阴险毒辣了。

13、二桃杀三士释义:比喻用计谋借刀杀人。二桃杀三士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臣子,勇武骄横。齐相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结果三人都弃桃自杀。后用“二桃杀三士”比喻用计谋杀人。这则成语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分句。

14、到了晏子的那个时候,有3个将军武力高强,功劳卓著,手握重兵,互相为刎颈之交,自视甚高,并且时常在国内横行不法。晏子对此表示非常担心,但是继承了“举贤而上功”传统的齐王却对他们几个很是信任。晏子决定自己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几个手握重兵而且武艺高强,文官出身的晏子肯定打不过他们,晏子苦苦思索,直到鲁国国君前来拜访齐王,三位将军陪同。

15、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维度

16、首先要找个罪名。虽说中国的传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是想这个“辞”,总还得动些脑筋。完全不要理由,也不是不可以,“莫须有”嘛,但那是奸臣干的事,晏子是良臣,不能那么做。当然,这种事难不倒晏子,他一拍脑袋,有了,第二天上朝,就劝齐景公把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召来,让侍女端上两个桃子:“三位勇士,寡人特别佩服你们,齐国之所以能稳如泰山,都是你们的功劳。今天寡人把宫中最好的桃子赐给你们,可惜只有两个,你们三个人,怎么分呢?总理给我出了个主意,说不如让你们自述平生业绩,谁功劳大,谁就有资格单独吃一个桃子,最差的那个,就只好再等等,等宫里的桃子再熟一批,一定补上,你们看如何。”

17、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18、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19、编者茹立文,文学爱好者,喜欢写诗。

20、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二、一桃杀三士解释

1、齐景公有三个大力士,非常勇猛。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的人,所以骄傲得了不得,还自己起了个美名,叫什么“齐国三杰”。

2、第七十一回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3、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4、鲁昭公走了以后,齐景公对晏子说:“你在鲁国国君面前说了大话,总算保住了齐国的面子。可是到哪儿还能找到这样的勇士呢?”晏子说:“我早已经给您物色好一员大将了。这个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才是辅佐您干大事业的好帮手呢!”

5、这个人就是后来威震诸侯的田穰苴。他来了以后,齐国真的又复兴起来了。

6、晏子说:“大王不要悲伤,这三位都是匹夫之勇,只知道使蛮劲,没有智谋。”

7、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8、拼音:jièdāoshārén。

9、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已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

10、其实这个故事,在汉代很流行,画像石里就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汉代人这么喜欢这个故事,肯定是因为他们很讲气节。其实这是个误会,他们不受喜欢这个故事,而是被喜欢这个故事。

11、后来,便是所谓的“晏子使楚”。

12、这个故事,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13、一天,鲁昭公来齐国访问。齐景公大摆宴席,隆重地招待他。鲁昭公由叔孙舍陪着,齐景公由晏子陪着,四个人坐在堂上。堂下站着那三个大力士,一个个都是神气十足,不可一世的样子。

14、“我们是三个人,两只金桃怎么分啊?”三位壮士盯着两只桃子发愣。这时候晏子说:“是啊,桃子只有两个,三位壮士就按你们各自建立功勋的大小去分吃吧!”

15、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他的白发,刺痛了他的心。当风云际会的时候,当文王来拜师的时候,那是气如东海,势比泰山,治国方略,那是一套一套的,小人们,别小看我现在普通人一个,机会来临,小猫也变大老虎!

16、一个既能左右当时朝局,又能影响后世史家的晏子。

17、晏子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见齐景公,把心里想法一说,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着办吧!"

18、(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19、是古冶子的一番话让另二人感到了羞耻,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一种很高贵的精神。古冶子后来的举动同样如此。所以他们自刎之后,无论是晏子还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为稳定朝野,反错杀了三位大义将才。

20、晏子一听,说:“这好办,您完全不用担心。”

三、二桃杀三士翻译和原文

1、我们从概率的角度来讲,把两个桃子送给三个人吃,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这三个人互相争这两个桃子,那么晏子的计划算是成功。第这三个人都不喜欢桃子,晏子的计划失败。第有两个人喜欢吃,一个不想吃,那正好,晏子的计划同样会失败。第这三个人中有两个人不想吃桃子,然后另外一个人不管是不好意思拿还是把它全吃了,然后晏子的计划同样会失败。

2、到底谁在忽悠我们??

3、齐景公很高兴,因为这棵桃树是一个海外的人献的种子,齐景公让人培育了很多年了,可是年年只见开花,不见结果。今年风调雨顺,好容易结了几只桃,齐景公早就盼着吃桃了。经晏子一提,齐景公马上要派人去摘。晏子说:“这桃很宝贵,我要亲自去看着他们摘。”

4、田开疆说:“我手执兵器两次击退三军齐备的强大敌人,像我田开疆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与他人同享。”说完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5、公孙接、田开疆见状说道:“我们的勇敢比不上您,功劳也及不上您,却在您之前拿起桃子而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既然如此贪婪,依然恬不知耻地活着,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两人都交出了桃子,接着刎颈自杀。

6、公孙捷遂与田开疆、古冶子结为兄弟,自号“齐邦三杰”,挟功恃勇,口出大言,凌铄闾里,简慢公卿,在景公面前,尝以尔我相称,全无礼体。景公惜其才勇,亦姑容之。

7、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8、功劳最大的古冶子却没有桃子吃,他说:“我功劳最大,却让我在外国宾客面前丢脸,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拔剑自刎。公孙接与田开疆虽然是蛮横的权臣,却又是特别讲义气的人,看到自己的好兄弟因为没有桃子吃而自尽,也羞愧的自杀而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

9、引用: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周老爷因为胡统领不能遂他的心愿,晓得这里县丞单太爷神通广大,他二人从前在那里又同过事,交情自与别人不同,所以特地进城拜望他,同他商酌一个借刀杀人的办法。

10、想到这儿,公孙接明白了,这是晏子的计策,晏子想除掉自己这三兄弟。

11、这个计谋利用的还是人性的弱点:攀比心和羞耻心。

12、这三人拿晏子身高说事儿,早已触痛了晏子脆弱的神经了——用一句时髦的话,“龙有逆鳞,触之则死。”

13、(例句):二桃杀三士说明谋略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14、这便是政治,没有好坏,只有冷酷。

15、话说齐景公归自平邱,虽然惧晋兵威,一时受歃,已知其无远大之谋,遂有志复桓公之业,谓相国晏婴曰:“晋霸西北,寡人霸东南,何为不可?"晏婴对曰:”晋劳民于兴筑,是以失诸侯,君欲图伯,莫如恤民!"景公曰:“恤民何如?"晏婴对曰:”省刑罚,则民不怨;薄赋敛,则民知恩。古先王春则省耕,补其不足;夏则省敛,助其不给。君何不法之!“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

16、士为知己者死拼音:shìwèizhījǐzhěsǐ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解释〗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出处:〖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17、例句:狡诈的国王,二桃杀三士,以计谋除去了心头之患。

18、往后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齐王宴请众臣,席间端上来四个桃子,齐王吃了一个,晏子使楚,功劳甚大,又赏了晏子一个,剩下两桃子,晏子提议分给文物百官,说这桃子得最有能力的人吃。

19、公孙接、田开疆两人听完顿时愣了,好半天才惭愧的说:“我们的勇气确实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抢了您的金桃,以后传出去,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上呢?”说完两个人竟相继拔出剑自尽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内心大为震动,叹了口气说:“我刚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现在,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还活着,这是不仁啊!”说完,羞愧的拔出剑也刎颈自杀了。就这样,有着万夫不挡之勇的三杰,为了两个桃子都死了。

20、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四、二桃杀三士文言文

1、我认为,如果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真的生在春秋时代,看见两个桃子,应该会气得跳起来:“领导你啥意思,三个人给两个桃子,耍我们玩是吧?吃个桃子是小事,但不能侮辱我们的智商兼人格?你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否则我们就集体给你一个说法。”接下来齐景公或者被弑,或者流亡;晏婴的命运,当然也差不多。

2、三下五除二:拼音sānxiàwǔchúèr,原为珠算口诀之一。现多形容做事干脆利索;也是新兴的网络讽刺暗语,多形做事不靠谱,异于常人。

3、这话说的模棱两可,你功劳是不小,但你分不到。

4、事发突然,古冶子一看,也洒泪如雨:“兄弟,真不愧是贵族。你们说自己自吹、贪婪,我又何尝不是?你们羞愤自杀,我难道好意思独活?你们稍等,我来了。”说完,也拔剑抹了脖子。

5、在“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中,晏婴巧妙地利用矛盾,不费吹灰之力,不露一点声色,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就除掉了三个居功自傲的谋逆之臣,又不得罪景公,让人不由赞佩他高超的计谋和智慧。同时,三员武将以匹夫之勇,恃才傲物,彼此相互争功,最终自尝苦果,让人唏嘘。从而告诉人们骄狂必惹来众多非议,最终自取祸败的道理。

6、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

7、这当然是晏子认为的啦。

8、三士之死,虽属悲壮,但是他们自恃战功显赫,狂傲自大而不知收敛,逞匹夫之勇,彼此相互争功,终引来杀身之祸,令人唏嘘。

9、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10、例句:他打算借刀杀人,借你的力量来打击我,所以才不断地在你面前说我的坏话;他这一招厉害,既交了新朋友,又借刀杀人,除掉了眼中钉。

11、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桃子送来的时候,古冶子刚好不在,然后那两个人就一个人拿一个吃了。等古冶子回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被羞辱了,把自己的功劳叙述一遍,然后就自杀了。而那两个人呢?听完古冶子的话,觉得他们两个的功劳还没有古冶子大,于是也自杀了。

12、“先别问咋杀,就问大王想不想除掉他们三。”晏子说:“除掉他们仨,军队里没人敢不听大王的,朝廷里,没人敢忤逆大王的,大王再也不用担心身边卧着三个虎视眈眈的莽夫,随时在那儿给您难堪。”

13、晏子入朝拜见景公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蓄养的勇猛之士,对上有君臣之义,对下有长幼伦常,对内可以禁止暴力,对外可以威慑敌军,国家因为他们的功绩而得到好处,臣下也敬服他们的勇力,所以使他们的地位尊贵,让他们的俸禄丰厚。 现在君王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的大义,对下不讲长幼伦常,对内不能禁止暴力,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是危害国家的人啊,不如除掉他们。”

14、公孙接瞧着另外两个人,说:“我功劳不如你们,得不到桃子,我不配活在这世上!”

15、话刚刚说完,公孙接腆着肚子站出来了。这公孙接什么模样?只见他青青的脸,好像在染缸里染过一般,两只眼睛像铜铃,个头儿差不多有一丈高,站在那里就够吓人的了。

16、当时,楚国派使者出使齐国,言语过激,惹怒了这三个活宝,他们当着满朝文武,对使者是拳打脚踢,合着他们仨的意思,当场就要把使者杀了,掏了他的心肝下酒。

17、齐王说:“虽然这三人平日里吊儿郎当的,但终究也是为了寡人的天下,杀了他们有些不妥吧。”

18、公孙接和田开疆脸红得像快红布,脑袋垂得像熟透的麦穗,不约而同地说:“对不起老冶,我们错了。明显你的履历比我们更灿烂,你击杀大王八的时候,我们正在泰山上纳凉,现在却想先吃桃子,我们这脸皮啊,简直比他娘的城墙还厚。《贵族守则》上说,自吹自擂,不懂礼让,是为贪婪。有罪而不肯死,是为无勇。啥也甭说了,我们是贵族,知道该怎么做。”说完,两人对视一眼,突然双双拔出宝剑,橫剑自杀。

19、你们可能很疑惑,那我就多写几句,阐发一下吧。这故事的内涵,能看懂的确实不多。

20、这个故事,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外强者,难敌内强者。譬如卦中之艮,外阳而坚,但内却虚弱。譬如小人,虽凶猛于外,却是虚弱于心。是贼人面见狰狞,其实心中最害怕的还是那贼人自身。

五、二桃杀三士出自哪首诗

1、二桃杀三士也是一个围棋术语,来源于《玄玄棋经》上一道死活题的名称。难度等级为中高级。

2、出处:出自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无风不起浪,总有点因头吧?”

3、两种转化相互配合,手段可谓高矣,心也毒也。

4、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5、田开疆复举荐公孙捷之勇。那公孙捷生得面如靛染,目睛突出,身长一丈,力举千钧,景公见而异之,遂与之俱猎于桐山。忽然山中赶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虎咆哮发喊,飞奔前来,径扑景公之马,景公大惊。只见公孙捷从车上跃下,不用刀枪,双拳直取猛虎,左手揪住项皮,右手挥拳,只一顿,将那只大虫打死,救了景公。景公嘉其勇,亦使与“五乘之宾”。

6、你知道秦末汉初居住高阳的酒鬼郦食其吗?六十多岁了,草莽出身,见了刘邦硬是不跪拜,做个长揖就算给足面子了!一阵雄辩就折服了他,让刘邦立即停止洗脚,马上放弃美女的按摩!改为洗耳恭听了。你看他就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攻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市。把刘邦和项羽玩得象呼啦圈一样的转啊转!你看看,他那样的落泊之知识分子还云开雾散大干了一番,何况我身强力壮,智勇双全!

7、晏子说:“智勇双全,有将相之才的总有几十人。像他们这样的莽汉武夫,那就更多了!”

8、为什么说《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的发表,证明了《晚清沧海事》下卷的历史判断是正确的?

9、èrtáoshāsānshì成语释义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感情色彩中性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成语例句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李白《惧谗》诗)

10、二桃三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11、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12、田开疆接着说道:“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田开疆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田开疆说完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13、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古冶子独自活着,这就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就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就是无勇。话虽如此,他们两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上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于是也放下桃子,刎颈自杀。

14、内容是说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15、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16、因为二桃杀三士的计谋准确把握了人性,使对方明知是计还心甘情愿的深陷其中。晏子为了离间古冶子、田开疆以及公孙接三人的关系,于是想出了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他利用公孙接以及古冶子的急性子,让几人争抢功劳,顺水推舟地在三人心中埋下了竞争的种子。由此,矛盾便逐渐滋生出来。晏子的这一策略是极为高明的,并且成功达成了晏子所索要的结果。

17、田开疆赶紧第二个发言:“我曾经带兵打仗,有两次我才一冒头,就吓得敌人营寨骚动,不战自溃。想我开疆这样的功劳,单独吃一只桃子,能算个事吗?”手也早伸出,抓起剩下那只桃子,揣在胸前擦了擦,准备往嘴里送。

18、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19、曹操的名言叫做“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简单的翻译一下,就是“我是坏蛋我自豪。”但是我们也不是批评曹操,他这个“坏蛋理论”是用在政治上的,实际上他对天下人还是不错的,统一了北方,局部结束战乱,使得人们有了栖息之地。而曹操最著名的阳谋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20、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