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买椟还珠文言文(100句)

2023-04-17 20:33:3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买椟还珠文言文

1、买椟/还珠停顿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2、买椟还珠文言文?回答买椟还珠文言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jiāo),缀(zhuì)以珠玉,饰以玫瑰,辑(jí)以翡翠。郑人买其椟(dú)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yǐ),未可谓善鬻(yù)珠也。注释:买椟还珠,汉语成语,拼音是mǎidúhuánzhū,意思是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4)“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注释、典故

5、料把盒子熏得香香的,且还用珠宝、美玉、翡

6、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7、缀:点缀,装饰。

8、孩子们和大家一样,念着念着,诶,这个字不熟悉!读着读着,感觉句子绕上了。这小古文读起来怎么那么奇怪呀?说话的方式很奇怪,之乎者矣也是好多啊。看来看去,只知道前面说什么,后面不知道在绕什么圈子。哈哈哈。

9、●文中的“而”“其”“之”的意思是什么?

10、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大概就这意思吧!

11、《韩非子》批评这位楚人“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卖珠也”,而完全没有指责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楚人鬻珠的批评,变成了对郑人买椟还珠的批评。颠倒了《韩非子》的原义。

12、第一遍,让孩子们整体的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断句,体验文言文与现代文朗读的不同方式。

13、《买椟还珠》的白话翻译:

14、缀:点缀,装饰。

15、来,我们自己也朗读一遍,看看是否能完整的诵读,每个字都认识。

16、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17、而: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18、▼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19、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20、这还真是善于卖盒子,而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二、买椟还珠文言文

1、《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55篇、20卷。

2、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以朗读、绘画、戏剧和阅读理解的方式来和孩子展开小古文的学习,最后孩子们用精炼的文字写下了对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思考与看法,看到孩子们开心由充满创造力的进入古文学习,我的内心笑开了花!

3、其:代词,指代“他的”(楚国的珠宝商人)。

4、确实如此,头一次接触小古文,大家都有点晕乎乎,不太明白古人说话的道道,好像字都认得,可凑在一起总感觉奇奇怪怪的。而且古人最厉害的一点是用这么少的字,讲述了一件超级丰富的故事,还把某个生活哲理蕴含其中,是不是很佩服呢?

5、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6、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①之柜,薰以桂椒②,缀③以珠玉,饰以玫瑰(méigui)④,辑⑤以翡翠⑥。郑人买其椟(dú)⑦而还其珠。

7、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批评当时的学者们欣赏浮夸的辩辞,却对经世致用的理论不予理会,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完全违背了对理论理解的原意。

8、(3)“买椟还珠”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9、《买椟还珠》文言文阅读断句如下:

10、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的人。

11、战国末期·韩非子《买椟还珠》原文:

12、●哪些句子表现了“椟”的华丽呢?

13、文言文一般言简意赅,几句话便将故事浓缩成型。而对于习惯现代文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用符合字面意思的解读文章来应付孩子,那就太可惜了,因为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古人的很多行为和做法。怎么办?演起来呗。

14、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时间和坚持的力量

15、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6、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17、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18、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jiāo),缀(zhuì)以珠玉,饰以玫瑰,辑(jí)以翡翠。郑人买其椟(dú)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yǐ),未可谓善鬻(yù)珠也。

19、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20、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三、买椟还珠文言文拼音

1、这个楚国珠宝商,可以说善于卖匣子,却不能说善于卖宝珠啊。

2、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3、《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的是一个楚国人把昂贵的珍珠放在一个装饰十分华丽的匣子里到郑国去卖的故事。郑国人不识货,买下了木匣,退还了珍珠。这则故事讽刺了舍本逐末,取舍失当的行为。同时,这则寓言还有另外一层寓意,原著此篇的末尾两句:“此可谓善卖椟,未可谓善鬻珠也”(这可以说,这个楚国人擅长卖匣子,但不能说擅长卖珠子呀)。可谓点睛之笔。那个楚国人本来是想以华丽的匣子来显示宝珠的贵重,也借以招徕顾客的,结果事与愿违。这与他美饰其表,喧宾夺主,有无关系呢?寓言似乎还在告诉我们:凡事超过了分寸,往往事与愿违。这则寓言当“笑郑不笑楚”,郑人以珠价买珠匣,作者借郑人寓深意:讽刺生活中那些没有眼光、只重形式、忽略内容、舍大求小的人。

4、当他们是路人时,会热闹的围观:“多少钱呀?这么贵!买不起买不起!”然后一窝蜂散掉

5、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6、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7、一个很赞的回复是:在排练的时候就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导演和团队一同协商。

8、汉语成语,拼音是mǎidúhuánzhū,

9、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只装珠子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10、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11、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楼主进步哈

12、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13、文言文的启蒙学习,从兴趣出发,在趣味中展开,用专业来解读,再辅以大量阅读作为积累,相信,这些看似不易读懂的文字反而带给了孩子们无限探索的愿望,这才是阅读与写作最好的老师。当兴趣萌芽,学习由心而发,写作由生活而丰富,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将会更加精彩!

14、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15、善:擅长,善于。

16、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桂、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还给他珍珠。这个楚国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十分可笑。

17、当他们是郑国人时,会豪爽的说:“这个不错,不贵不贵,我买了。”还会给自己加戏:“这种珍珠我家里多的是,我喜欢的是这个盒子。”

18、第3题,在这个评价性的问题中,要求小读者从直接的角度来看待这次演出是否成功?并说出理由。孩子们非常棒,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认为演出成功的,因为华利虽然改变了结尾,但让观众感受到了温暖和善良的爱。有的人为演出失败了,也是因为华利改变了结尾,和最初排练的剧本完全不同,华利没有考虑到其他演员,擅作主张临时改变,让大家都不知该怎么配合他。也有人认为要看站在那个立场来看,所以有好也有不好。

19、找到故事中的角色后,先从故事中已有的场景来开演。比如《买椟还珠》中唯一的有互动的场景就是“郑国人来买走了楚国人的盒子,却发现盒子里有一颗珍珠,跑回来还给了楚国人。”感觉很简单,却没有一句对白,显然还有很丰富的故事情节没有展示出来,ok,那么大家一起来设想卖家和买家会有怎样的对话呢?郑国人为什么要归还珍珠呢?楚国人拿回珍珠心理又会有哪些想法呢?这些答案不是靠举手来说出,而是在孩子们不断变化的角色扮演中来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20、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四、买椟还珠文言文注释

1、走过路过(在看)不要错过

2、停课不停学小学生文言文十一《买椟还珠》,含释义:

3、本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述了郑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的故事,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4、鬻(yù):卖。(1)

5、回复关键字:文言文练习

6、木兰:一种名贵的木头。

7、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8、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9、(翻译)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下了匣子,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10、②薰:通“熏”。以:用。桂椒:肉桂与花椒,均为芳香植物,有特殊的香味。

1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②,熏以桂椒(jiāo)③,缀(zhuì)④以珠玉,饰⑤以玫瑰,辑(jí)⑥以羽翠。郑人买其椟(dú)⑦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yǐ),未可谓善鬻(yù)⑧珠也。

12、辑:同"缉"连缀。

13、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14、在课堂上,孩子们2人一组,进行了小组编排和演绎,从台词到布景到走位,5分钟进行编排和排练,然后每一组上台演绎。效果呀,一级棒!哈哈,我将小视频发到课程班群咯!

15、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16、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7、椒:花椒,香料。

18、可:可以,能够。

19、第二步,小古文情景剧(戏剧)。

20、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五、买椟还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释义)椟:木匣;还:退回;珠:珍珠。买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归还卖主。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不当。

2、●同义词:卖——鬻椟——柜

3、羽翠:翠鸟的羽毛。

4、②为木兰之柜:(他)用木兰香木(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

5、第二遍,鼓励孩子在文章中找到故事的角色、事情和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引领孩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解读故事,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激励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句子、词语的意思,连接上下文猜一猜故事在讲什么。

6、宋·程颐《与方元宷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弊,人人皆是。”

7、②做事要看准本质,不能舍本逐末。

8、请你写出下面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9、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10、珠玉:珠子和宝玉。

11、●请谈谈你对“王”部和“玉”部的认识。

12、买椟还珠在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少的资本取得了更高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13、可:可以,能够。

14、你知道成语“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吗?请你说一说。

15、辑:同“缉”,连缀

16、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jiāo,缀zhuì以珠玉,饰以玫瑰,辑jí以羽翠。郑人买其椟dú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yù珠也。

17、楚国的时候,有一个商人,他在郑国做珍珠的买卖。

18、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楚人对盒子的过度包装。

19、最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20、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后人称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