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晋书翻译及原文王欢(100句)

2023-04-17 20:30:1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晋书翻译

1、D.及论功/而遐先之龛/怒/以太山叛攻破/东莞太守侯史旄而据其坞/石季龙伐之/龛惧/求降/元帝

2、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敖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越寻更辟之,转参军事。鲲以时方多故,乃谢病去职,避地于豫章。

3、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4、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

5、⑷事后的完善。轮读者在轮读后,接受各种批评建议,经过再次修订后,可以在下回轮读时,补充答疑中未尽妥善的部分,以便完善自己负责的部分。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7、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第一部。

8、(2)吴兢:《贞观政要》卷第十《灾祥》。

9、对古籍善本、珍本、抄本等文献史料,尽量注明藏本。

10、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1、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1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3、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14、曾经在京都大学人文研持续进行的唐律轮读会,最后完成了由唐律研究会编、布目潮沨等制作的《唐律索引稿》(彙文堂1958年版);唐律研究会编《唐律疏議校勘表》(彙文堂1963年版)及其《補遺》(彙文堂1964年版)。

15、理清脉络,要特别关注三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7、豹在徐土,内抚将士,外怀诸众,甚得远近情,闻其死,多悼惜之。

18、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轮读会,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组织“《元典章》读书班”,几十年来长期坚持不懈地精细研读,完成《校定本〈元典章·刑部〉》、《校定〈元典章·兵部〉》和《元典章年代索引》等一批工具书及专题论文等整理成果,直到2010年才基本读毕。

19、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20、来源:高中语文学习助手(ID:gzywxxzs)

二、晋书翻译及原文王欢

1、相比于《晋书》的“纪”、“传”部分,其二十卷十篇的“志”系出专门家之手笔,多由专人编写,选材精当,文笔流畅,堪称佳作。“十志”系统地介绍了东汉以来天文、地理、律历、礼、乐、职官、舆服、食货、五行、刑法等方面的历史发展概貌,如《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均出自李淳风之手,尤为当时所赞。像《律历志》所记载的几种历法,就是我国科学史上的重要资料。总的说,《晋书》十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当然也有遗漏讹误之处。如《廿五史补编》所收《晋书》校补志即有11种之多,清代学者特重视对《晋书》之地理、艺文两志的校正和补阙,清末民初的吴士鉴也著有《补晋书经籍志》。

2、B.及论功/而遐先之/龛怒/以太山叛/攻破东莞太守侯史旄而据其坞/石季龙伐之/龛惧/求降/元帝

3、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南昌: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窜改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5、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大师圆寂。

6、《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原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成轻而笑之。

7、随着轮读会的进展,西南政法大学俞荣根老师惠赐所藏张警的《晋书·刑法志>注释》供我们复制参考,华中科技大学李力老师主持的“法律史料整理与研究工作坊”邀请我作《轮读会漫谈》的报告,柳立言、刘欣宁老师邀请我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作了《晋隋间所见法律文明转型》的报告,《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九辑)发表了由我执笔的读书会阶段性成果《晋书·刑法志>校注举隅》,还有许多同仁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鼓励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将该译注奉献学界,一方面因有纪念意义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更期望借此接受学界批评,以便改进。

8、〔28〕四美具,二难并

9、谢鲲出身儒学世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见识高明,但却不修威仪,喜读《老子》、《易经》,能啸歌,善鼓琴,受到名士王衍、嵇绍的赏识。他深受王衍亲信,与王敦、庾敳、阮修并称四友。

10、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11、《通典》卷一六六:“汉景帝时有继母杀父而子为父报仇,又杀继母者。依律,杀母以大逆论,景帝疑之。时武帝年答谓:继母如母,缘父之故,比之于母。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宜与杀人同,不宜与大逆论。景帝从之。”从此例可以看出汉律对继假间关系的处理并不全面,于是《魏律》作了新的修改,强调母子名分,以维护礼制。

12、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13、因此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14、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5、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梁郡太傅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日:“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宜深慎之。”玄纳灵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翜抚之,众心乃定。

16、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读文,一边浏览题目。但二者并不是相互分散精力、顾此失彼的,而是协调配合、相互印证的。在读文过程中,时不时地浏览一下题目,看一下后面的题目是否与此处的内容相关。做到既用题目助读了文章,又能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去读文。大致方法是:

17、皇甫谧(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18、书中的载记专写与晋对峙的十六国历史,在史书写法上是善于出新的。载记之体略同于《史记》中的世家,但世家记诸侯国历史,反映的是先秦贵族社会国家紧密联系的特点。载记的名目来自《东观汉纪》,可《东观汉纪》用载记记载平林、新市及公孙述的事迹,不过是作为列传的补充。

19、〔5〕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0、羲之很喜欢服药保护调养自己的性情,不喜欢呆在京城,刚到浙江时,便有在这生活一辈子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没有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出名,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很合得来。

三、晋书翻译陶潜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成康七年褚翜去世,享年67岁,追赠卫将军,谥号为穆。

3、俨:“俨”通“严”,整齐的样子。(新课改上译为使动,使....整齐)

4、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5、曾祖皇甫嵩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拜征西将军,太尉。后来,皇甫氏族渐趋没落,但朝中大仍不乏做官之人,皇甫谧的祖父皇甫叔献,当过霸陵令,父亲皇甫叔侯,仅举孝廉。

6、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7、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的规范: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

8、①传统的先读文后看题,因为目的性不强,所以读文的关注度很难保障用在解题的关键点上;往往第一遍读文囫囵吞枣,然后再看题,当对题把握不准时再读文,造成时间的浪费。

9、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10、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1、继假:指继母、假子。假子是夫的前妻之子或妻的前夫之子。《汉书·王尊传》:“美阳女子告假子不孝,曰:‘儿常以我为妻,妒笞我。’”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沈钦韩注:“前妻之子也。”

12、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13、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人。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14、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15、庾亮临走时,回头对钟雅说:“之后朝廷的事我衷心托付给您了。”钟雅说:“栋梁摧折,是谁的过错呢?”庾亮说:“眼前的事,不用再说了,您应当期望有收复国土的功劳阿。”到了苏峻强逼迁都时,皇帝车驾前往石头城,钟雅、刘超流泪步行跟随皇帝。第二年,二人都被叛贼杀害。叛贼平定后,追赠钟雅为光禄勋。

16、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17、后任巴郡太守,此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王浚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不久盗贼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迁王浚为益州刺史。王浚设下计谋,将张弘等贼人全部杀掉,因功封关内侯。王浚在任,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习俗的人,并用威严信用待人,当地各族百姓,多来归附。王浚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一向知道王浚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浚于益州。于是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

18、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19、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20、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徵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陪葬昭陵。

四、晋书翻译及原文注释陶潜

1、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2、每次与吴人打仗,将帅中有想要出诡计的,就拿醇酒给他们喝,使他们无法说出自己的计策。

3、滕王阁建在长洲之上,前临赣江,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去处。它始建于唐太宗的兄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的时候,因为李元婴受封滕王,故叫做滕王阁。此阁年久失修,阎伯屿是个风雅之士,便进行了重修,使滕王阁重现昔日风采。

4、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5、周东平主编:《晋书·刑法志译注》,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6、更多艺术家信息请关注左氏文化公众平台!!

7、建兴初年,又担任梁酃司马。当时部将耿奴很得人心,于是专权跋扈,褚翜常常优待他。梁酃太傅王玄处理政事很急躁,褚翜知道他不能容下耿奴,(褚翜)于是就告诫他说:“您凭借自己的威势杀人已经很多了,可是人心难以一致,您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政事。”王玄听取了褚翜的意见,表面上笼络耿奴,却心怀忿恨。恰逢王玄升为陈留太守,将要出发,就把耿奴抓来杀了。耿奴的同党聚众杀死了王玄。梁酃内部动乱,徐州贼人张平等想趁机突袭。酃人惊惧疑虑,想举酃投降张平。褚翜安抚他们,众人的心意才安定下来。

8、当时朝中大臣对伐吴纷纷议论谏阻,王浚给皇帝上疏说:“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观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外臣年已死期临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武帝内心同意王浚的意见。

9、《晋书·刑法志》轮读结束后,根据读书会上的意见、注释体例以及出版社对译注的要求,各位成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修订、校对所负责的段落。在把各自负责的部分汇集衔接成文后,由我再次校读订正并统一体例。

10、文中的两类内容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表现了王羲之不加雕饰、率直自然、情随性至、任性而为的性格特点,反应了魏晋南北朝崇尚个性,弘扬自我的时代精神。

11、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12、(日)內田智雄編、冨谷至補:《譯注中國歷代刑法志(補)》,創文社2005年版(1964年初版)。底本为武英殿本光绪十年上海同文书局影印。——(引用时简称)内田氏:《译注》,第××页。

13、皇甫谧生后遂丧生母,家道更加衰落,过继给叔父,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自幼贪玩不习上进,跟村童编荆为盾,执杖为矛,分阵相刺,嬉游习兵。年二十(公元234年)。仍游荡无度,犹不好学,人以为痴。一次,谧将所得瓜果进献叔母任氏,任氏的一番话使他幡然醒悟,因对之流涕,谧甚感痛,遂拜乡人席坦受书。

14、⑴(日)内田智雄编、冨谷至补:《譯注中國歷代刑法志(補)》,创文社2005年版(1964年初版)。

15、这里对文言实、虚词尤其是文言实词的准确推测是难点,如13题第(1)的“以”,作为介词,究竟怎么理解,如果放在时间词前,往往理解为“在”,那么在地点词前,再密切联系语境,理解为“凭借”更恰当,如“先驱”就不能以今论古,结合语意“荆州”距离“寿春”近,以及平叛这一事件,顺着语境就是“先锋”之意。13题第(2)题“履正”一词,“履”是名词,引申出“行为”,“履正”是主谓结构的短语,所以理解为“行为端正”;“居宅”一词的理解则需要联系后文“作屋”,这构成因果关系,因为没有私宅,所以为他建造房屋。

16、三秋:古人称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17、这些不过是在公元三世纪的晋《泰始律》中的定义。可是,各个术语所具有的意义,与秦律、汉律并无不同。还应注意的是,从秦汉律中看到的个别的法律术语,并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与复数的术语存在对应关系,需要在相对的关系中来定义和理解。换言之,A术语的背面被设想存在着B或者C术语,A应该作为不是B或C的A之意来理解。例如,上引张斐《晋律注》中“不和谓之强”(不是基于合意的称为“强”)这一“强”的定义,具有与“和”相对的关系,如“强奸”、“和奸”、“和卖买”等就与其有了关联性。

18、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19、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20、关于伐狄一事:白狄实力弱小,我秦国顾念着和你们晋国结盟的情谊,所以让你们分一杯羹,一起共计瓜分白狄肥沃的土地。你们为了利益,不顾和白狄的亲戚之情,便举兵伐白狄。白狄痛恨你们的做法,把你们不仁的行为告诉了我们。我们虽然不齿你们晋国不仁,但我们秦国却不能不义,想着依旧如约一起攻打白狄。可你们晋国实在不智,又中了白狄的离间之计。念及秦晋多年的情谊,我们没有责怪你们,一直宽容以待,可换来的却是你们的指责,实属寒心。

五、晋书翻译

1、高潮、马建石主编:《中国历代刑法志注译》(高潮、张大元负责《晋书·刑法志》部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底本为中华书局版。——高氏:《注译》,第××页。

2、因为自己是皇帝亲近的亲戚,害怕受到非议和不满,上疏坚决请求到封地去任职,说:“臣下凭着虚名陋才,才干不能备用,过分地蒙受国恩,多次忝任不能胜任的职位。没有功劳却接受了恩宠,我心裹实在觉得非常惭愧,怎么还可以再加授特殊的官命,显耀的称号一再加封!臣下有什么功勋可以承当得起?有什么面目可以不断进升?臣下把身躯托给了圣世,哪裹还敢保留才力!实在是担心公事败坏,贻误很大。”

3、②读完一个层次或一个句群后,浏览一下古文化常识题和概括分析题,看一下题目是否有对本层次内容的考查,若有就做下标记,借助选项理解文本内容,同时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做出判断。如第10题、第12题,第10题C项的问题或许拿不准,而ABD的理解结合文本,比较切合,可以理解为对。第12题的标记如文本所示,再理解文本时,一定要以古论古,万万不可以今论古。

4、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郡守荐华为太常博士。迁长史兼中书郎。帝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帝甚异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6、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7、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

8、A.降号,贬降名号,义同左迁、贬、黜、解、革、擢、授等,指官员因过失而被降职或名号。B.尚书令,始于秦朝。西汉建立后,尚书令是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9、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0、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qú)。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1、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边。

12、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之功封为咸亭侯。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连连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

13、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潭次于西陵,为坦后继。会充已擒,罢兵,征拜尚书,寻补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

14、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15、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论,言台除正。

16、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17、(9)参见李光灿主编,宁汉林著:《中国刑法通史》第四卷,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页。

18、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19、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20、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版有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