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翻译(100句)

2023-04-16 10:08:2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闲情记趣翻译

1、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2、年纪大了再去回想这件事,两个小虫之所以相斗,大概是图奸不从。古话说“奸近杀”,虫大概也如此吧。小时爱干这些事,卵被蚯蚓哈气(吴地俗语称阳物为卵),肿得小便出不来。女佣捉只鸭子,撑开鸭嘴哈气,一失手,鸭子摇着颈脖做出吞噬的样子,我惊骇大哭,一时传为笑柄。这都是童年时候的闲情。

3、贫士屋少人多,当仿吾乡太平船后梢之位置,再加转移其间。台级为床,前后借凑,可作三塌,间以板而裱以纸,则前后上下皆越绝,譬之如行长路,即不觉其窄矣。

4、(四季花道)书法与插花——任情绪自然流淌,让美好千古流芳

5、我按芸说的方法,在一个由江苏宜兴窑出产的紫砂方盆中,用捡来的山石垒起了一个小石峰,整体形状是向左偏斜而向右凸出。背面是一色的横方纹,与元代画家倪瓒所画的山石具有相同的特征。一眼看去,只觉得峭壁巉岩,凹凸嶙峋,如石矶临江,有一种绝壁天险的气势。盆内特意空出了一个角落,用河泥种了一些纤细小巧的白浮萍在那里。又在石上种了些茑萝,是一种俗称云松的植物。一直辛苦经营了好几天,总算将这盆山石作品完成了。

6、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

7、唉,这个看脸的时代,对祖国的花朵毒害太深重了。

8、本年度的总结,就这样随随便便挑几件事来写吧。

9、让我们放飞彼此的好心情

10、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第二卷名字就是《闲情记趣》

11、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12、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视。

13、寒假开始,神兽归笼,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才真正意味着旧年结束,新年开始。

14、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15、(四季花道)植物的芬芳

16、我心里乐开了花。谁不知道韩雪人漂亮,演技好,还零绯闻,娱乐圈一股清流。

17、原来,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事业,真的是健康。

18、童年就像手中握不住的沙粒,总在不经意间就消逝而去。在这灿烂如花的年华,别让孩子背负太多,就让他们好好享受这仅有一次的童年吧。

19、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风晴雨露的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或者抱梗,或者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20、(四季花道)惜物之心,造物之情

二、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翻译

1、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2、镬(huò):无足的锅。

3、“宝宝昕,你感冒了,药药再苦,也是要吃的哦。如果你不想吃,那妈妈就要灌了哦。”赤裸裸的威胁。

4、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收获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6、1月15号,学生放寒假。

7、想了几天,总算找到了一条中国人喜欢写诗的理由。因为汉字的特殊性,写诗就有小孩子搭积木一样的快感。小孩子玩积木,搭起了高楼,楼又倒了,有的哭,有的会笑,也不知道将来哪样的孩子更有作为。

8、陈芸之聪慧,就此一段亦已显露,林语堂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虽有过誉,但读完《浮生六记》却为沈三白有芸娘之为妻,而令人倾慕。

9、“哦,没有,可能是喝水少了吧。”我有些不好意思,这几天总是有人问起这结疤的嘴角。

10、芸曰:“择石之顽劣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糁之,干或色同也。”

11、艺馨说:“你有什么好吹的呀!”

12、然后是鼻塞。鼻塞的程度,可谓深重。到什么程度?因为鼻子完全不能呼吸,洗脸刷牙嘴巴被占用的时候,简直要窒息。若果然如此,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搞笑的死法。

13、但某一天看到奶粉罐就顿悟了:宝宝昕的反应,那是印证了一句古话呀——有奶便是娘!

14、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5、文言文翻译题,更是奇葩中的阆苑仙葩。

16、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镢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中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佛手忌醉鼻嗅,嗅则易烂;木瓜忌出汗,汗出,用水洗之;惟香圆无忌。佛手、木瓜亦有供法,不能笔宣。每有入将供妥者随手取嗅,随手置之,即不知供法者也。

17、备课组小伙伴分享出来这个翻译,说:不知道这娃怎么想的。

18、(四季花道)花朵的表情

19、小伙伴们说:王维两兄弟境界太高了。信佛成仙了。

20、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的败家子,而陈芸则是助纣为虐的坏媳妇。尽管因此遭遇种种变故,但沈复始终不曾因自己的品行而忏悔,他自信与陈芸相亲相爱是夫妻应有之义,自信个人才性无可指责,所以他敢于敞开胸怀,坦然相陈。他或许算不上伟男子,却绝对是一位奇男子。

三、闲情记趣翻译大学语文

1、种水仙、黄芽菜、植菖蒲及莲花

2、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3、宝宝昕哭着说:“我不想吃苦药药,苦药药太苦了!”

4、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宜偏斜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5、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6、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

7、在此期间,创作了《浮生六记》。《童趣》就是卷二《闲情记趣》中的一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8、我故意瞪大了眼睛,盯着他问:“啊?你不是真心实意帮我啊,原来你另有所图,我的心呦。”我用手按住胸口,弓起了腰。

9、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难怪王维要“独坐幽篁里”,原来他没有穿衣服,在吸收天地精华呀!

1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11、“别急着谢我,这节课占了我的时间,中午我要讲课、你们要抄词、写全练啊。”我接着补充到。“学业还是要有保障的。”

12、译文: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风晴雨露的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或者抱梗,或者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

13、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风晴雨露的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或者抱梗,或者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绝。断,断绝属。一类的东西行。做善。认为是好的。

14、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15、我小时候就只听人说“年年有余”、“年年有鱼”,从来没有见过鱼,很想吃鱼,那时候家里很穷,就没有吃过鱼,想象中的鱼应该是很香很香的。看到画上的鱼,有的在水里,有的在碟子里,不能给人一个味角方面的享受,绝对吃鱼是个奢望,一直在期待能吃到,几乎都成了愿望。现在生活好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现在想来,小时候吃东西不管是什么都很香,过年过节能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很是幸福。现在过个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期待了,过年也不出去,一个人呆在房子看电视、玩手机,最多给亲人、好朋友打个电话,感觉很没有趣,也很憋屈。

16、(四季花道)花道的理性思

17、在办公室聊去年的运动会官微推送。我想到校长去年跳长绳的镜头,觉得特别好笑,说:“王校跳绳的样子,倒是很有气势,可惜您活生生地把跳绳,变成了跳高呀!”

18、人生实苦,教书尤甚。何以解忧?唯有阅卷。

19、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种水仙无灵壁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以老蓬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20、诗仙不识独酌趣,堪与皮黄巧纠缠。

四、闲情记趣翻译及阅读答案

1、清沈复《浮生六记》之二《闲情记趣》译文: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陈芸(作者的妻子)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陈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2、读此段只有“惋惜”二字,亦觉人心之险恶。

3、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宇,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或掘地堆土成山,间以块石,杂以花草,篱用梅编,墙以藤引,则无山而成山矣。

4、闲情记趣是沈复《浮生六记》卷内容涉及童趣及文人日常,包括滋兰、插瓶、养蒲、叠石、甚至饮酒作诗、友朋间之唱和往来。读之心有戚戚焉,今择录部分,分享给大家。

5、不给孩子们留任何功利性帮忙的机会,爱就自自然然的、真真切切的爱。活得简单、活得快乐。

6、(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7、(四季花道)菊花的四个境界

8、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镬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半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佛手忌醉鼻嗅,嗅则易烂;木瓜忌出汗,汗出,用水洗之;惟香圆无忌。佛手、木瓜亦有供法,不能笔宣。每有入将供妥者随手取嗅,随手置之,即不知供法者也。

9、经历是人生中最好的财富

10、听了罗胖跨年演讲之后,我理解了一个词语:终局思维。然后,将之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1、于是,在电梯里一天上上下下几趟,每次放到韩雪和君乐宝的广告,心里都美滋滋的。跟明星撞脸,还是声誉良好的明星,怎么着也是高兴啊。

12、(四季花道)清明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3、“鱼儿,我们去采风怎么样?”终于我按捺不住,提议道。“好耶!”鱼儿并不懂什么是采风,但是看我起身,也领会了我的意思。

14、“还算你有良心,这还差不多。谢谢你啦。有事情还找你帮忙。”我狡黠一笑,渊讪讪然离开。

15、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16、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妻子陈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照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要么抱梗,要么站在叶子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17、沈复(1763~1832年)撰写的《浮生六记》,是另一部在中国插花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著作。《浮生六记》记述了沈复与妻子的生活点滴,在其中的《闲情记趣》一篇,描写了沈复在书斋中插花的情景。

18、后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19、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20、我觉得应该是文章首段提到的“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点明了“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就是说作者幼时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够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入微,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会得到许多闲情之趣

五、闲情记趣翻译节选

1、博谦听到我跟黄老师对话,说:“你们老师平常都这么会说话的吗?”

2、(四季花道)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起源——佛前供花说

3、过了两天,我在电梯里把这件事告诉兰先生。兰先生也很认真地看了看,说,是有点像哦。我说:“你真是不要脸,想得美!”不过,心里也还是快乐的。

4、后来,开通了博客,一个人的书写,变成了网络上一群人的守望凝目,悲欢与共。

5、“好呀,谢谢你。”我把批改完的本向渊推了推。

6、我妈认真地看了看,也表示同意。

7、《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作者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照应,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志趣相投,伉俪情深,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8、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

9、“怎么了?上火了?”晶晶这一套程序走完,抬眼看了我的嘴角一眼。

10、有一次,语文试卷的课外文言文节选自《旧唐书·王维传》,要求翻译的句子是“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有娃是这样翻译的——

11、这个二愣子!(他的确在家里是排行老二的)

12、上图,侧脸比对一下,验证一下宝宝昕和兰先生的眼光哈。都是精修图,公平。

13、“喜欢我?”我打趣着说。没想到然然用力的点点头,鼻子“嗯”了一声。“喜欢到,我一见你就笑。对吧?”然然没听过这首歌,但眼睛里却发出了亮光,做操的动作也变得异常欢悦。

14、人总是在随着时光不断变化,不用现有的眼光断言孩子未来的路,多给予她们欣赏,用自信做她们精神的食粮,孩子们在自己的节奏里追寻梦想,并为之付出全力。

15、然后是不想吃饭。但其实是饿的,饿得前胸贴后背,但是一点都吃不下,每餐吃得还没有一只猫多。不知道这个悖论,算不算一个哲学命题?

16、沈复少年随父游宦读书,青年以后经历坎坷,中年曾经商,所以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

17、“老师,这节课就让接下来的学号(小讲坛按照学号开展)讲吧,7单元的课文太没意思了。”不知哪个兴致高的大喊了一声。一时间,浪潮叠涌,七嘴八舌的应和声连成一片:“就是,就是,这样讲多有意思啊。”“我们还能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听够呢。““还不用写作业。”

18、王维两兄弟信佛,常常只以蔬菜为食,不吃肉,晚年不穿衣服。

19、(四季花道)上巳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20、深秋时节,小石山上的茑萝已蔓延开来,仿佛藤萝悬挂在危岩石壁上,鲜艳的红色小花正开得灼然灿烂;此时,盆中的白浮萍也挤挤挨挨地冒出了水面,与石山小花两相映照。一时间,红白相间,浓翠清芬。神游其间,如登蓬莱仙境,令人怡然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