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光的现象的诗句(100句)
一、体现光现象的诗句
1、八百里洞庭水光和天上的月光交相辉映,水面风平浪静,月光安宁温柔,水面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2、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3、2015《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4、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5、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6、“球,不同颜色的球/拢在一起/又在长杆和手指的操纵下溃散/球,撞击着球,奇巧的挪移/清晰、阴冷且琐细的声音/下坠的沉重和有意的磕碰/蕴含在柔韧的呼吸之中/球,在墨绿的丝绒上滚动/硬碰硬地排斥/陷入网袋。球与球摞叠的音响/让眼角波动着快感/分寸的拿捏、熟稔的击打/都只为了一道简单的减法/让一些球在台面消失/用球把球埋葬”
7、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8、“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9、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0、“在一片空间/我是空间的无存/无论我在哪里/我是缺失的那个什么/当我走动/我分开空气/而总归/空气移来/充满那些空气/我身体曾有过的/我动/保持事物完整”
11、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12、舞凤飞龙五百年。尽将锦绣里山川。
13、例: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14、2016《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15、20180403《什么是后现代诗歌?》
16、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17、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宴寝自凝香。庭下一杯土,须避赤帷裳。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百年乔木阴下,僵立两蛟苍。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杖屦合彷徉。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
1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9、(答案)C。解析:A项错误,“池水映明月”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项错误,“潭清疑水浅”反映的是光的折射现象;D项错误,“起舞弄清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只有c项对应正确。故本题应选C。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潭清疑水浅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光的直线传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的反射)
二、体现光的现象的诗句
1、20180224《如何修改一首诗》
2、这里老杨头要单独出专集
3、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4、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例3:“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6、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8、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9、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
10、20180223《究竟谁是新诗的“生父”》
11、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青绿一出来,整个人都不敢呼吸……”网友说。
1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①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1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出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译文: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译文: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处:《木兰诗》译文:坐在窗前梳理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花。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出处:《彭蠡湖中望庐山》作者:孟浩然译文: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出处:《秋浦歌十七首》作者:李白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5、具象的诗意表现与新时代诗歌写作
1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用春风比喻北风,用梨花比喻雪花,虚实结合,新颖贴切,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西域的美景,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似乎为八月飞雪的日子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春意。
17、(析)李端的《听筝》,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张佑的《咏内人》,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陆游的两首小诗,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特别是张籍的《秋思》,运用细节描写,更是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1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9、(析)“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20、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关于光现象的诗句
1、“他坚强得像岩石”,是一句毫无魅力的比喻。演变成“我感到思想坚实的重量”则趋于直觉的感应了。再演变为“于是你成为夜晚/坚定的部分/成为支撑墙的花岗岩”已具备人与石头合浑然一体的境界。
2、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听讲费用)公益(敬心、诚心、利他之心)
4、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一联想,东风骀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便浮现于眼前了。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3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7、说到古代诗歌鉴赏题,表现手法是绕不过的一道坎。虽说,写诗、读诗都不可能从分析表现手法开始,但进行比较深入的鉴赏分析,却非联系表现手法不可。
8、·····································································································································································································
9、(3)渲染的原则。在于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
10、(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全诗皆赞母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几处同。
12、(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卒章显志
13、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14、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15、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16、(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17、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8、这种重“发现”的诗,有时是从非美学的角度重新思考艺术本身的一种方式。例如美国诗人斯创德的《保持事物完整》——
19、春天有“千里莺啼绿映红”。
20、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四、描写光现象的诗句
1、秋天到了,是丰收的季节,稻子熟了,金灿灿的十里稻田,稻香扑鼻。围着农舍的竹篱上,木槿花开得正红,毛竹又青又长迎风摇曳,山上的果树青黄相间,果实累累。
2、20180227《诗的意象》
3、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4、《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2017年第3卷
5、20180322《再谈诗的张力》
6、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7、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用典:
8、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9、“是我的堂弟李商隐所做的诗。”
10、——第一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11、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12、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13、早上日出,霞光万丈,从江面升起,把水面映衬得比火还红,春天来了,春水初盛,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14、地铁站:地铁1号线到达农讲所A出口左拐大约400米左右。地铁2号线公元前站C出口,往北京路方向直走10分钟可到达。
15、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16、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7、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唐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8、(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
19、(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20、(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布局艺术
五、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
1、译文: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3、B.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越少
4、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5、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6、沟通与交流是一种技巧,需要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
7、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8、所谓“向心式结构”,是二十世纪初,意象派诗的表现方式。当时,浪漫主义的诗正退化成矫柔造作、堆砌词藻、无病呻吟,充满了甜得发腻的比喻,或是庸侩的教诲,以庞德为首的诗人,为了摆脱上述情调,创立了意象派诗。
9、也许那残损的船体就在我脚下的海底
10、例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11、高情商的人宽容,心胸宽广,心有多大,眼界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1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3、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1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是为反衬。
15、弗拉基米尔·沃尔戈夫(VladimirVolegov)1957年12月19日出生于哈巴罗夫斯克市。他两岁时,母亲抛弃了父亲,带着儿子搬到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原名叶卡捷琳堡)。从那时起,这家人经常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母亲希望弗拉基米尔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绘画。
16、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17、2019年中考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8、下列对各种现象的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19、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20、例题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