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宋代有哪几位(100句)
一、唐宋八大家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
2、诗文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3、茅坤整理《唐宋八大家文钞》主要是为当时的文人整理可用来学习的古文样板,此书在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洵
6、欧阳修(1007-1072)
7、“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源自明代茅坤所编的唐宋诗文选集,其名叫做《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中收录了唐宋八大家的重要散文作品。唐代的“韩柳”柳宗元与韩愈齐名,他们共同发起了“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并称“韩柳”。
8、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八年(1085),旧党当政,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直至崇宁三年(1104)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9、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0、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为传世名作。
11、“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h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女坛以深远的影响。
12、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1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
1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15、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祖籍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16、五代纷扰无所惧,战火洗礼志更坚。
17、苏洵:大器晚成之人,27岁发奋读书。“三苏”之一。
18、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19、苏洵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20、有人最看重韩愈和苏轼,以为韩愈的文章如潮水苏轼的文章如大海,“韩潮苏海”。这是公平之见。
二、唐宋八大家宋代有哪几位
1、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章多涉及政令教化、经世致用,其政论文章文笔遒劲,风格则刚峻峭拔。《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就新法答复谏官司马光的书信,文章理足气盛,委婉和易的语势中,其推行新法的坚定决心,昭然可见。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3、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4、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5、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6、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7、▼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美术报》
8、(1037—1101)
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11、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传)传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采用长卷式构图。苏轼为“文人画”的倡导者,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巨大影响,但其所留传至今的画作极为稀少。此图与前几年拍卖的《木石图》均存在真赝争论。
12、⑤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累至龙图阁学士。
13、苏洵、苏辙两个人,一个是苏轼他爹,一个是苏轼的兄弟,民间声望虽不及东坡卓著,但在专业内还算是赫赫有名。这两人沾亲带故,拉帮结伙,与之来往的亲戚朋友居多,去人人网最方便不过了。
14、欧阳修(ōu yáng xiū) 、
15、韩愈,字退之,代表作:《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
16、△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
17、(1007—1072)
18、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9、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大名,举国皆知,本文不作累述。
20、“唐宋八大家”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三、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1、展览分为“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个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单元。展出地点为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2号展厅,三个展厅展览面积合计3738平方米。在展览的尾厅,还设置了“文创产品售卖区”,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和品种繁多的展览出版物,让观众留住对展览的记忆。
2、百花齐放,造就了唐宋散文的繁荣。
3、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论,语言明畅,道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辩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柘集》。
4、《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
5、柳宗元:著有《柳河东集》等。
6、现在社会的我们还可以学习他们什么?
7、苏洵《六国论》、《送石昌言使北引》等
8、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9、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10、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1、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12、柳宗元:作品《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
14、其散文、书画、诗词等均有极高成就。
15、韩愈,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16、唐宋八大家唐朝有韩愈、柳宗元,他们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古文运动就是文体改革运动,“古文”就是由韩愈提出的,韩愈大力推行散行单句的散文,也就是古文。后来柳宗元也和韩愈一起推崇古文,又得其他人士的积极配合,古文运动也就被带动起来。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的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7、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18、清唐宋八大家像(从左到右依次而下为:韩退之像、柳宗元像、欧阳修像、苏洵像、苏轼像、苏辙像、曾巩像、王安石像)国家博物馆藏
19、韩愈 (hán yù)、
20、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四、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口诀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王安石: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3、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还有《伤仲永》等在课本中学习过。
4、《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5、诗文作品《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6、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7、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咏柳》等
8、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9、亮点四:家国情怀,分析解读“唐宋八大家”的大忠大义大爱。
10、(唐代古文运动,可祥见笔者的另外一文)
11、苏轼,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12、马伯庸,80后,生于赤峰,长于桂林,求知上海,留学海外。工作之余,舞文弄墨,人称“文字鬼才”。其作品涉猎广泛,风格奇谲幽默,常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曾获人民文学奖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十大好书等。
13、曾巩 (céng gǒng )、
14、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15、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16、欧阳修,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17、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麻烦好评,谢谢~
18、(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19、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的名气实在是够大的。他是唐代的一个高官,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的副部级干部,主张尊儒排佛,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承的道统,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
20、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三岁丧父,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孤贫却刻苦好学。其兄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韩愈的一生浮沉不定,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史书,极具研究意义。所有的史书表明,韩愈的成就源于自身的勤奋,韩会对他的帮助局限于启蒙阶段。
五、唐宋八大家唐朝有几位
1、柳宗元,字厚,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2、苏轼: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3、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又有“一门三学士”之称:父:苏洵;兄:苏轼;弟:苏辙。
4、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倡导北宋文坛诗文革新,提出“明道致用”的文学主张。他不仅是古文家,在诗、词、赋的创作上也极有特色和成就。欧阳修的散文平易流畅,具有婉约含蓄之风貌。如《醉翁亭记》,寄情山水,从而领会到山水之乐、笔致清丽细腻,韵致无穷,是山水游记的千古佳篇。
5、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6、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7、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以文章著名于世,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有《元丰类稿》50卷行世,《宋史》有传。
8、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9、曾巩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深为王安石所推许。曾巩的《墨池记》也曾选进课本。
10、他们的组合,最早来自于明代散文家、藏书家——茅坤,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唐宋八大家的名目也是由此流行,从这儿开始,韩愈、柳宗元、曾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澈这八位就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组。
11、其创作思想,主张实用,反对骈体,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所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2、曾巩的文章醇厚,颇有平和之气,在风格上略微接近欧阳修,后人将他们二人并称为“欧曾”。曾巩长于议论文,为文讲究布局章法,故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墨池记》是藉王羲之墨池学书之事,来揭明“勉学”的主旨。其语言简谱凝练,而意境深邃,在诘问转折的语气中,可得纡徐委婉的韵致,读来尤能发人省思。
13、韩愈: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14、“三苏”被后人称为“一门三杰”“一门三文豪”,其共同特点是散文(当时称为“古文”)创作上成绩斐然,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15、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16、苏洵(1009—1066)
17、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8、《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杂说》、《获麟解》、《祭文祭十二郎文》
19、柳宗元《捕蛇者说》、《江雪》等
20、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