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鹬蚌相争文言文拼音(100句)

2023-04-16 10:03:2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鹬蚌相争文言文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并)一起,一齐,一同。

3、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

4、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5、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燕策二》。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之际,苏代为燕国游说,在赵惠王面前临时编出了这则故事,并说是他在过易水时亲眼见到的。以“蚌方出曝”寓燕国刚有起色,以“鹬啄其肉”寓赵国开始攻打燕国,以下寓预示赵、燕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决心,“两者……并禽之”寓预见战争的结局是两败俱伤,燕、赵都将被秦国所灭。赵惠王听了苏代的一番游说,放弃了进攻燕国的打算。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由这个寓言故事概括而来的,又写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成语也就是这则寓言的中心意思。

6、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7、赵且伐燕(✦且:将要。),苏代为燕谓惠王曰(✦谓:对……说。):

8、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9、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参考答案)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11、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13、(方法引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4、《汉书•苏武》:“汉亦留之以相当。”当,破读音为“dànɡ”。

15、《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16、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使得渔夫能够把它们俩一起抓住。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7、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18、今天读这则寓言,使人想到双方争执不下,都要注意第三者,不然,在两败俱伤时,第三者就会乘机而入。

19、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20、在古代汉语中,像“天雨墙坏”中“雨”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破读范畴。

二、鹬蚌相争文言文拼音

1、”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2、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3、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4、(方法引路)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5、(弊)疲敝;弊病,害处,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疲敝。一本作“敝”,同“蔽”。

6、最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7、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8、“雨”属于破读中的“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破读”。

9、两者不肯相舍(✦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渔者得而并禽之(✦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10、④“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战国策•燕策二》)

11、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2、(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2分)

13、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4、(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15、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

16、今天继续跟着柚子老师一起来从寓言故事读文言文。

17、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18、“且”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19、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游说,对赵惠文王说:“今天我来,路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把硬壳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来,明天你的嘴出不来,就会饿死你!’河蚌和鹬都不肯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国和赵国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穷困疲惫,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个渔夫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周密地谋划出兵的事。”

20、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三、鹬蚌相争文言文停顿划分

1、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惠王/曰:“善!”/乃止。

3、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的技巧,注重揣摩游说对象的心理,进行拉拢或分化。他们事无定主,奔走于各国之间,在其中谋求个人的利益。

4、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5、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6、(为)替,给。音wèi。

7、(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

8、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饥渴时给我们带来芳香;母爱如一加光十色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如一盏明亮的路灯,迷失时给我们指明方向。

9、(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10、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已成为成语,用来比喻双方相争,结果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获利。

12、⑴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13、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4、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文王:“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15、▼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16、为:替,给。(苏代为(wèi)燕谓惠王曰)

17、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8、⑵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

19、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20、甘——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四、鹬蚌相争文言文朗读

1、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的策略,连横则成为了秦国破坏六国的合纵,孤立各国,以便各个击破的策略。

2、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3、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4、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支:支持,即相持、对峙。),以弊大众(✦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恐:担心。)。

5、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6、《战国策》也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戒齐王不应偏任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

7、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切勿鹬蚌相争,免得四分五裂。

8、《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十二策,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篇,约十二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9、自相矛盾:他刚刚说去看电影了,现在又说今晚一直待在家,显然是自相矛盾。鹬蚌相争: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10、指“又,而且”,表示并列关系。如“连拜且泣”,“贫且贱”。

11、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2、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3、指“将要,将近”。如上文中的“赵且伐燕”。又如,《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5、(周一背会的有红花,防不胜防,哈哈)

16、赵①/且/伐燕②,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蚌/方出曝(暴)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⑧。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⑨之为/渔父⑩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17、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18、自己做一做吧!骗自己的孩子可是很愚蠢呢!

19、箝(qián)——同“钳”,夹住。

20、⑤措:夹住。⑥谓:对………说。⑦并:一起,一并。⑧禽:捕捉,捉住。

五、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2、如:《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衣,破读音为“yì”。

3、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5、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6、“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多萝西.埃诺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家)

7、禽:同“擒”,捕捉,抓住。

8、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孰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9、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即:就,那就。谓:对……说。舍:放弃。相舍:互相放弃。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且:将要。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禽:通“擒”,捕捉。恐:担心。为:替,给。

10、指“况且”,表示递进关系。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11、讨伐;经过、路过;一起;希望今日不下雨,明日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一起捉走了。对立的双方相争斗,僵持不下,第三方就可坐收渔翁之利,大敌当前,双方应联合起来,共同抗敌;对于内部事务,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你抄第一个就好了,分号后面的可以不抄的)

12、通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方法,叫做“破读”。“破读”也叫“读破”,人们把一个字原来的读音叫做“本音”,把改变后的读音叫做“破读音”,训诂上也把读本音用本义的字叫做“如字”。

13、在古代,雨字属于兼类词,因为它的名词义(下的雨,读yǔ)和动词义(下雨,读yù)都是常用义:

14、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15、(支)抵触,即相持、对峙。

16、赵且伐燕(yān),苏代为(wèi)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啄(zhuó)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jí)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wéi)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7、(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18、注释:①鹬:一种水鸟。②蚌:一种软体动物,两片黑褐色的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方:正,正在。④曝:晒。

1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苏代通过鹬相争的故事劝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用鹬蚌比喻燕国与赵国,而把秦国比作渔夫,燕赵实力相当,若两国交战则损耗严重,待时机成熟,秦国则坐享其成、坐收渔利,最终劝退了赵国出兵。

20、(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