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0句)
一、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1、9坐:通“座”,座位。
2、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胶柱鼓瑟,因循守旧。
3、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4、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5、郑国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邻居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邻居听了问道:“你买鞋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合适不合适呢?”这个郑国人一脸严肃地回答说:“那可不成,量出来的尺码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亲自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我的脚。”
6、点评:这个故事读来很是有趣,因为小作者真正抓住了故事的寓意,将郑人做事死板,不懂得变通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特别是故事的末尾,显得意犹未尽,引发了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你读出故事的寓意了吗?
7、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8、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9、乃:于是(就)。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⑲
10、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12、欢迎观临读书吧四五小屋~
13、《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14、古时候,有一个叫张明的郑国人,他很呆板,就像人们常说的脑子里少根筋,不论做什么事只认准一个办法,不懂得变通,闹出了许多笑话。
15、第四个,“反归取之”中“之”是一个代词,指自己“量好的尺码”。
16、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7、(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8、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翻译: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9、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20、那人听后,摇摇头,觉得王田无药可救,便扬长而去。
二、郑人买履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2、过路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真是个傻冒,难道这尺码不是用你的脚量出来吗?有了脚还需要尺码吗?”
3、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也存在“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人,而且不在少数。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会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4、第三个,“而忘操之”中“之”是一个代词,指自己“量好的尺码”。
5、置:动词,放,搁在。
6、怎么样,听了我的讲述,有没有觉得他真的和他的外号一样?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快来告诉我吧。
7、他回家后,东翻翻、西找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可回到集市时,卖鞋的人早走了,他伤心极了。
8、今晚,就让我们一起来安安静静地聆听吧...
9、第一个,“而置之其坐”中“之”是一个代词,指自己“量好的尺码”。
10、人家要得是古文每个字的意思,好象不对吧.看我的!郑人买履(古文意思)有个想买鞋子郑国的人,先量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集市了上,忘了带尺码。他已经得到鞋,说:“我忘记带尺码了。”回去取。立即返回,集市已散,最终没得到鞋。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打的好累呀.我们刚学了.你放心我是好学生!呵呵!~
11、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12、到了集市,他看上了一双鞋,从口袋里翻尺码。突然,他发现自己忘带了尺寸,未免有些着急,便火急火燎地赶回家,拿完尺码后,又火急火燎地赶回了集市。到了集市,集市却已经散了,王田没有买到鞋,很懊悔。埋怨自己,走出家门时,没有检查尺码有没有带。
13、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4、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5、张明摇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我只相信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16、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17、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19、市罢:集市散了。
20、已:已经。(时间副词)
三、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点评:故事叙述得非常简洁,要想使故事更加合理,更加有趣,不妨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进行巧妙地补充。那个郑人为什么会忘记带尺码呢?如果你是店主或路人,面对这个浑身冒着傻气的郑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2、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
3、郑国人来到集市,环顾四周,没有看见卖鞋的老板。只好气愤地回家了。路上,见到好友,把老板背信弃义的事情说给好友听,好友问:“你为什么不穿鞋试试呢?这样不就行了?”他回答:“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古时候,郑国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郑大脚。他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脚比正常人的脚大一寸,又住在郑国,所以叫郑大脚。
5、坐:通“座”,座位。
6、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7、每天背诵一篇小古文,语文成绩差不了。一起来欣赏今天的小古文吧。
8、该随机应变的时候,也要有从善如流的态度。
9、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10、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12、张明听了,抓抓头,好象明白了什么,又好像……
13、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14、战国韩非子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扩展资料启示
15、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16、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木木老师又和大家云上见面了。这周木木老师想轻松一些,给大家讲个成语故事,希望陪你们顺利度过疫情这个艰难的时刻。
17、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
18、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9、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0、⑤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四、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2、郑人有欲买履者 而置之其坐。
3、越早接触古文的孩子越能对古文庖丁解牛
4、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5、第五个,“何不试之以足”中“之”是一个代词,指“鞋”。
6、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7、示例:你可千万不要学~。
8、正巧,有一个人路过此地,听见了王田的话,于是停下脚步上前问道:“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脚呢?”
9、可当他再次赶到集市时,集市却散了,于是,他便没有买到鞋。他无可奈何,连连唉声叹气。
10、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12、他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可能相信自己的脚的。
13、他说:“我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4、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放在座位上。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已经拿到鞋子了,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15、小程序·文言宝典,学文伴侣
16、坐:同“座”,座位。
17、欢迎分享,欢迎您的再次观临!
18、www.365dushuba.com
19、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
20、有一天,张明的鞋穿坏了,他想到集市去买一双,怎样才能买到自己合脚的鞋子呢?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尺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可是,当他出去买鞋时,忘了拿尺码,就出发了。
五、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其:他的,指郑人的。
2、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履:鞋子,革履。(名词)乃:于是(就)
5、一天,郑大脚要去集市买一双鞋子。在这之前,他先用尺量了一下自己的脚,接着把他脚的尺寸写在一张纸条上,最后他就出门了。
6、②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7、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8、过路人非常疑惑:“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呆板,鞋子合不合脚,用脚试试不就知道了。”
9、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0、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11、旁边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呢?”
12、点评:这个故事中与“郑大脚”对话的是鞋店老板,看来最终郑大脚还是买到了鞋。这样设计,故事的讽刺意味就不浓了。这个死脑筋,就应该让他买不到鞋,让他光着脚丫子回家。
1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4、“郑人买履”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15、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16、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7、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8、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
19、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20、点评:这个郑国人竟然会做出这样的蠢事,他可是傻到家了。可以发挥想象,给他安排一个合理的身份。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会这样呢?就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你觉得这个身份符合他的所作所为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