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宋濂传原文(100句)
一、明史宋濂传
1、但是回乡不代表着安然无事了,为了能够安度晚年,他每年都要进京面见皇上,并且在每篇文章里表示衷心。
2、参考答案:D。“追谥:古人为追念死去的文人……带有褒扬与纪念的意义”说法错误,追谥意为“追加谥号”,追加者不一定是“文人”,谥号也不一定是褒扬性的,如商纣王,名受,“纣”是后人给他的恶谥。故选D项。
3、(3):要结交□□□□的朋友
4、从语气角度看,第1段画线句属于句,其作用是。(4分)
5、西厂的设置更富于戏剧性。成化十二年(1476年),京城发生了几件神秘案件。据传有妖道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借助宫中亲信,有机会到万岁山(今景山公园)观察地形,不排除弑君的可能性。虽然妖道伏法,但此案令明宪宗非常紧张。担惊受怕之余,他就让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拔得力人员,乔装打扮成平民,到宫外了解民情动向。汪直借机上下其手,搜罗上报了一些“秘密消息”。
6、洪武十三年,宋濂因受晚辈牵连,以胡党之患的名义流放四川夔州,次年病死途中,葬于莲花山下。
7、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等。
8、想要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资料
9、朱元璋因为看一万七千多字的文章而发怒
10、宋濂后裔祖籍考宋濂始祖为宋宪,唐时自京兆迁吴兴,继迁婺州乌伤(义乌),而金华,而浦阳。始迁祖愠,明洪武间自浦阳避居兰溪,家于城南15里横山乡聚凤岩。明名臣宋濂出于是祖。卷一凡例、家规等,录有明方孝儒撰《潜溪先生祭文》,卷二像赞,余卷载世系、世谱等。该宗谱现藏于上海图书馆。从宋濂后裔故乡兰溪宋宅传来消息,他们将联合所有的宋濂后裔和有关部门修葺“宋氏家庙”,筹建宋濂纪念馆,相信这一部宋濂孙宋愠后裔宗谱《京兆宋氏宗谱》的发现,对此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最近出版的《浙江家谱总目》共收五部宋濂后裔的家谱。
11、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
1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3、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14、正德五年(1510年),“立皇帝”刘瑾倒台,西厂和内行厂随即撤销。
15、选择下列两个标题分别填入表格中,最恰当的是(2分)
16、☞七上|☞八上|☞九上
17、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18、☞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19、☞最全总结: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名著必考考点整理,复习必备!
20、原载于《炎黄春秋》2008年第6期,作者陈虎系中华书局编审
二、明史宋濂传原文
1、☞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2、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5亿人一年的需要。
3、朱棣上台后,汲取朱元璋在接班人选问题上的教训,曾在长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前者虽年长,但体态肥胖,品质宽厚;后者虽年幼,但身轻体健,勇武过人。朱棣曾想废长立幼,但被阁臣解缙劝止。不幸的是,汉王朱高煦侦知此事,恨透了解缙,便借机参劾解缙私谒太子。解缙入狱后,他又买通纪纲,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这位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奇才,竟这样被纪纲活活害死。
4、朱元璋又问:“你都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都据实回答。朱元璋听罢,很高兴地说:“嗯,爱卿答得都对,没欺骗我。”只见宋濂此时,已经汗如雨下。或许此刻他正心有余悸地庆幸自己没有欺君。
5、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论证,其作用是。(2分)
6、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7、东厂的全名叫“东缉事厂”。西厂的全名叫“西缉事厂”。虽然都是特务机构,都直接听命于皇帝,都可以不经司法机关批准而直接逮捕官民,但东厂、西厂跟锦衣卫的最大不同,就是东厂、西厂由宦官统领,地位和权力高于锦衣卫。值得一提的是,西厂只存在于成化、正德年间,而东厂寿命很长,从永乐朝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8、☞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9、闻笛赋:诗人借此
1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由此看来宋濂是个诚实的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他的朋友都是正直的人,可见他也是个正直的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正直敢言,忠实于君.
11、D.明太祖很尊重宋濂,但也曾秘密派人监视宋濂并试探其真假,可见其心性诡诈。
12、①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13、(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14、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提到:传统经典古诗词的韵味是现代流行歌曲不能企及的。小明却表示不同意见:流行歌曲不比古诗词差。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老师提议:与小明观点相同的同学就“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孰优孰劣”这一主题,进行资料收集、研究,撰写报告,若能得到半数以上同学的认可,便可获得一次奖励的机会。小明欣然接受任务开展研究。以下为研究报告中的一张表格:
15、垂钓碧溪:诗人借此表明对从政仍有期待
16、于是,纪纲被逮捕,没有送到锦衣卫,而是押到了都察院。审讯只进行了不到一天,连正常的法律程序都没走完就结束了。都察院的结论是:“其家蓄养亡命之徒,私造铁甲弓弩数以万计。”不管罪名是不是编的,这个谋不轨的罪名是坐实了。纪纲尝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滋味,被凌迟处死。全家老小发配边疆。
17、最奇葩的是,永乐十四年(1416年)端午节,明成祖朱棣主持射柳比赛。虽说纪纲射术高超,但这次他却对锦衣卫镇抚庞瑛说:“我故意射不准,箭射出去以后,你就把柳枝折下来,大声呼喊我射中了,看看有谁敢出来揭发我。”谁都知道,纪纲这么做是秦朝宦官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伎重演。所以,面对庞英“折柳鼓噪”的表现,大家都装孙子,不吭声。
18、文言观止丨子学遗珍——《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1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不知道激励了多少穷困学子,为他们点亮梦想的火炬。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明史宋濂传宋濂是什么样的人
1、锦衣卫指挥使,通常都是皇帝的铁杆鹰犬。忠诚,是其天职和天性。
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答案示例)“故乡的薄荷”是清新、清净、宠辱不惊的(1分)。薄荷是行文线索(1分),作者“想把日子过得像薄荷一样”,意在表达在经历世事后不再追逐名利热闹与繁华,而是返璞归真,向往朴素、清净的生活,追求内心的淡泊与宁静(2分)。表现了作者对于薄荷的喜爱(1分)以及对故乡的怀恋(1分)。
4、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5、☞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6、☞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全册课文检测汇总
7、宋濂)从少年时代直到老年,没有一天离开书本,对于学问没有不精通的。写的文章淳厚精深,气势流转绵长,与古代作者并驾齐驱。在朝廷上,有关祭祀天地、宗庙、山川、诸神的典章,朝见天子、饮宴国宾群臣、乐律历法、衣冠服饰的制度,对于四方边远地区前来朝见纳贡(使者)的奖赏犒劳仪式,以及有关元勋、大臣碑记、刻石的文辞,全都委托宋濂(起草、拟定),(他)屡次被推举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求写文章的人,前后相继,接连不断。外国进贡的使者也知道他的名字,屡次问候宋先生起居正常、身体健康不。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重金购买宋濂的文集。四方学者都称他为“太史公”,不以姓氏称呼。
8、宋濂是明初有大名的学者,号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为人忠直有气节,决不拍马屁,做人品格很高。也很清高。
9、(4分)D(4分)C(2分)
10、对于这次“语文课风波”中各方的做法,请选择一方,说说你的看法。(4分)
11、东厂作为流氓机构的种种劣迹,在明熹宗在位时期,被宦官魏忠贤无限放大。许多东林党人惨遭迫害,失去了登堂入阁的历史性机遇。
12、(5分)(1)漠视(1分)厌烦(烦腻)(1分)(2)年少时极度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1分),长大后看够了热闹和喧嚣又怀念宁静乡土(2分)
13、(4分)疑问(1分)引发“我”对小姨眼里闪着光的疑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家乡薄荷的介绍(3分)
14、安徽省滁州市的大明御制皇陵碑
1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17、曾经最令宋濂得意和喜爱的文字,最终成为了他人生晚景兀兀穷年的沉重镣铐。
18、“其他”“目录”“习作”
19、☞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20、上表中的次序安排不够合理,请作调整。恰当的序号顺序应该是。(3分)
四、明史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根据《明史》的记载,经过这件事后,纪纲觉得,天下没人再敢难为他了。他竟然萌生了谋反的念头。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出身卑微的锦衣卫指挥使,会膨胀到图谋造反的地步。毕竟对他来说,眼下已经登上巅峰,或许再多走一步,就是死亡的深渊。
2、洪武十四年,宋濂在夔州病逝,终年七十二岁。知事叶以从将其葬于莲花山下,蜀献王仰慕宋濂大名,又将宋濂之墓移至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抚马俊上奏说:“宋濂是了不起的大学者,述作可师,又辅佐帝业,功昭绩著,死在远戍之地,时间已久,坟墓都已败落,乞请皇上体恤审察。”孝宗便将此事下到礼部商议,恢复宋濂原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正德年间,追封谥号文宪。
3、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朱元璋为何如此恼怒孟子
5、③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竟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
6、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7、(材料B)新中国成立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结交了许多不思进取、爱无病呻吟的朋友,受到他们的影响最终也写文章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再没有可以一观的作品。
8、接下来,朱元璋转过头来,又问国子监祭酒宋讷:“宋爱卿,昨天你为什么会生气呢?”宋讷听罢一惊,只好实话实说:“昨天我的学生打碎了一个茶器,我深感惭愧,觉得教导无方,所以生了闷气。陛下何自知之?”朱元璋呵呵一乐,叫太监递给宋讷一幅图画,画的正是处在“危坐有怒色”状态的宋讷。看了这幅画,宋讷吓得浑身打战:这不就是昨天的自己吗?怎么皇上还给画了下来!还画得这么活灵活现!于是,他赶紧跪下磕头,谢主隆恩。
9、(2分)悉(1分)臧(1分)
10、“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11、A.旧貌新颜B.异曲同工C.百花齐放D.殊途同归
12、⑮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13、文言观止|集英咀华——《韩诗外传·伯牙鼓琴》
14、(4分)要点:称呼1分,礼貌用语1分,理由2分
15、张廷玉等评价说:朱元璋既下集庆,所至收揽豪隽,征聘名贤,一时韬光韫德之士幡然就道。若四先生者,尤为杰出。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宋濂,可谓一代大儒。叶琛,可谓烈士。
16、(5分)要点:判断,1分;分别概括两则材料,2分;材料与段落中心的一致性,2分。
17、选择B,用词新颖,对仗工整,同学喜闻乐见,易懂易记,突出“光盘行动”的本质是提倡节约。
18、C.“行路难”、“弃置身”和“处江湖之远”都表现了人生境遇的艰难。
19、☞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20、宋濂逝于夔地,终年七十二岁。追封谥号文宪。
五、明史宋濂传重点字词翻译
1、这句话是倒装句式。不朕欺的原意是不欺朕,意思是不欺满作为皇帝的我的意思。像这样的倒装句式在古文中很常见,苏轼的《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实际意思是应笑我多情,就是倒装的例子。
2、“恶”读wū,通“无”。可译为:陛下(您)刚打开进行谏诤的途径,不可过重的怪罪(他)
3、宋濂、宋璲、宋慎祖孙三代同朝为官的局面,持续了半年多。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六十八岁的宋濂致仕,回到浙江金华故乡,朱元璋赏赐了很多财物,并让宋慎护送其回乡,安度晚年。此后,宋濂每年都来朝拜朱元璋,“自是每岁一朝,至则恩遇之,甚厚”(《明太祖实录》)。
4、许多人总会把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弄混,认为它们都是宦官提领的特务机构。可是,锦衣卫恰恰不归宦官管。锦衣卫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设的“拱卫司”,洪武二年(1369年)更名“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亲军都尉府”及其统辖的“仪銮司”改名为“锦衣卫”,级别也从“拱卫司”时期的正七品提升到此时的正三品,相当于一个省部级单位。
5、还有人因为在上奏的谢表中使用了“作则垂宪”、“遥瞻帝扉”这样的词语,被皇帝觉得“作则”近似“作贼”,“帝扉”近似“帝非”,就被诛杀。
6、即便是宋濂这样文采斐然的大师,也逃不过“赞颂皇恩”的魔掌。也正因如此,宋濂入明之后的文章在后世的文学鉴赏中为很多批评家所不齿。人们指责他“拘迫无生气”。
7、洪武年间的一天,翰林学士宋濂心情大悦,跟几个朋友夜宴饮酒,喝得酩酊大醉。次日早朝,朱元璋笑眯眯地问宋濂:“宋爱卿,你昨晚是不是又喝多了?”宋濂纳闷:皇上怎么连我在家饮宴的事都知道?他不敢隐瞒,坦然承认。
8、☞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9、⑬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10、宋廉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正是因为宋濂的诚信,书的主人才愿意一次又一次把书借给他,宋濂的诚信,使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从而成为了一个出名的文豪。说明了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呼唤诚信,商家需要诚信,只有讲诚信才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拥有诚信品质的人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上。
11、A.“小姨眼中的光”是指对味觉享受的追求。
12、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5分)
13、(2分)(1)B(2)A
14、A.元米至正年间,宋濂曾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但他借故推辞,明朝建立后才出任。
15、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6分)
16、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4分)
17、(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8、⑭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
19、“卿不朕欺”是宾语前置。可译为:实这样,你没有骗我。
20、皇帝设立东厂,本来是要自己最信任的宦官替自己办事。因而,东厂大堂里摆着岳飞的大幅画像,提醒东厂人员办案时要像岳飞那样,既不冤枉好人,也不宽纵坏人,时刻忠于皇帝。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是,在实际办案中,除了表面上效忠君王,东厂似乎压根就没照着做,更多的是在罗织罪名,诬赖良民,屈打成招,趁机勒索,成了十足的流氓机构。他们的侦缉范围,也从京城拓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达朝鲜半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