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吴均与朱元思书背景(100句)

2023-01-06 14:30: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1、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3、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山水引发了作者归隐的感慨,而归隐的愿望,又使作者更衷情于这纯净的山水之美。

4、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5、魏晋文学·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中华经典

6、第三句则进而写出作者的游踪,在通观自富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啊。所以此文不是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而是在总写之后,采用分镜头的方式逐一描绘。

7、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与朱元思书》中最有名的就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返。引用这个大概是说某处世外桃源如同仙境一般,劝诫世人不要太汲汲于名利

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10、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11、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心生寒意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借着自己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仿佛都在争着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成百上千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然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13、这句话的意思是:鸢飞到天上,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留连忘返.这句话也反衬出山谷美,可以说是在文章结构和表达文章中心上很重要的一句,表面上是在说景色秀美,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寄情于山水,不追求功名利禄,鄙夷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说明了作者吴均清拔有骨气,不与官场上的人同流合污,而是在山水之间留连.文中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14、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用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居图。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他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也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15、(原载1990年9月10日《西安晚报》,后收入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师文选鉴赏词典》一书)

16、魏晋文学·陶渊明集《饮酒》|中华经典

17、(7)奔:动词做名词,指飞奔的马。

18、狄菲菲(国家一级演员、配音导演)

19、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它描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是清新而壮阔的。这既是叙写景色,又暗暗点出这是一个惬意的畅游季节。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象,深深地吸引着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昂然。

20、由于信的主要内容全在于写景,而且写得鲜明生动,惟妙惟肖,所以流传当中人们就把这一部分节选出来,把它当作一篇独立的写景散文,成了我国古代写景散文当中的名篇了。

二、吴均与朱元思书背景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一项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资源库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

3、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古文名篇|欧阳修《卖油翁》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体会熟能生巧的真谛!

5、历史上富春江畔有许多怀有理想与抱负的隐者,朱元思或许就是其中之遗憾的是被吴均视为知己的他却没有留下更多的生平资料。在我们后人所熟知的富春江畔的隐者中,最有名的隐者当属严光严子陵了,严光本姓庄,少有高名,与刘秀——与汉光武帝同游学。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严光隐名换姓隐居在桐庐富春江畔,每日耕读垂钓,后来此地就有桐庐严子陵钓台,因此作者选择自己顺富春江漂流而下,俨然有与严子陵自比的心意。吴均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但却一生坎坷,他本有志于历史的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但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了梁武帝,曾遭到焚书免职的处分,因此他在写景的诗文中又常流露出这种不平的心绪。

6、过传忠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7、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8、皆生寒树:使人感到有寒意

9、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10、古文名篇|杜牧《阿房宫赋》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学习杜牧给唐敬宗总结的历史教训!

1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12、文章最后四句,是吴均道家思想流露后,对大自然景物的再认识。他着重描写的是山林里的树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意思是说,这里的树木茂密繁盛,有时候昏暗深邃,有时候又会从枝叶间透出阳光来。显然这句的美感不如开头强烈,而且平添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给画面罩上了一层朦胧诗意的感觉。

13、(22)交映:互相掩映。

14、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境和畅游心境。“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溯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发了心中飘逸之情,一路上美景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啊。这个“任意东西”写的真是潇洒自如,令人艳羡不已啊。

15、俱:全,都。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注释:①风烟,指烟雾。②净,消散尽净。《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16、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7);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1);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一百徐里(数词,实指,一百)

19、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0、其实不论几个人,黄公望是把人藏在山水之中啊,在黄公望看来,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或者说不需要被别人看得清。当年80高龄的黄公望踏遍了富春江两岸,背着画卷带着干粮一路前行,渔舟唱晚,樵夫晚归,山林寂静,流水无痕,都变成了他人生的注脚,四年的呕心沥血终将《富春山居图》画完,一年之后黄公望长笑而逝。有人这样形容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黄公望那样用了四年时间与河流真正的对话。在这对话之中,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而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这段话说的真好,虽然黄公望的一生悲苦,但他最终在这幅画里通过“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表达,找到了整个的世界,他也因此实现了永生,这其实也是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境界。

三、吴均与朱元思书篆书

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

2、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3、(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古文名篇|陈寿《隆中对》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来看诸葛亮如何帮刘备规划一统天下的蓝图!

5、这里的“望峰息心”和“窥谷忘返”中的“谷”既是实指,其实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追名逐利、极力攀上巅峰,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因窥见面前的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所以说,第一个在画面中出现的人,自然就是在江上的作者,然后就是文章提到的“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事务者”。正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前者是极力谋求权力财富的人,后者指一味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在这里作者不仅表现出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更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轻视与蔑视。

6、(4)绝:独一无一说绝妙。

7、(1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9、富阳山水美文系列(7)

10、(2)“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11、(16)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潭。”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到达。者:……的人。

12、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3、天是蓝天白云,山是绵延无垠,群山是越来越远,越远越小,蓝天是越来越高,越高越淡,渐渐地一直望到山之尽头天之涯,在延伸的终极之处天和山终于融为一体。

1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15、最后作者由写景而转为抒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了。像触碰天际的老鹰那样追求飞黄腾达的人,一旦见到此处这高耸的群山,相比之下也会自惭抱愧,奋发之心也就不得不偃息旗鼓了。

16、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18、吴均(469至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

19、(13)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20、《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所见,描绘了这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写作特点有三点 突出景物特征:作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山,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所写的水,是富春江的水。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征,因此不能移置他处。

四、吴均与朱元思书多少字

1、实习编辑|王娟责任编辑|袁小敏

2、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3、《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7、孙爱国,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人,1955年生于西安,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西安财经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曾在诸多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诗歌,散文,小说不等。早年多致力于文学创作,大学任教后主要精力在教学和学术探讨。侧重于《红楼梦》与老庄思想研究。

8、编者按:《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作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14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许梿在《六朝文絜笺注》中评论说“扫除浮艳,淡然无尘。”(本刊编辑:付超)

9、虽然只八句却已经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的形势和气象了,使人们觉得天光水色,宛然在目,这无疑是一个天朗气清游目骋怀的大好的旅游时节。

10、奇山异水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视觉享受,但是富春江的美景同时也刺激着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听觉。

11、富阳是在富春江的下游,处在杭州的西南,桐庐是在富春江的上游,所以自富阳至桐庐虽只一百许里,这个许字是约数,也就是一百多里的意思。但是这一百多里却集中了全江最美的景致,所以目不暇接,令人流连忘返。对这些景致的概括作者用了八个字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异到普天之下都是独一无真是一个非常能吸引人的开头。

1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正侧描写)

14、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15、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

16、古文名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体会陶渊明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

17、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被称为&#x天下独绝&#x,作者在此文中描述富春江的山水时用了&#x天下独绝&#x一词,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不胜收、无与伦比的富春江山水图,仅仅144个字,便将此景描绘地淋漓尽致,令人心驰神往。

18、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19、此文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描写景物特色鲜明,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20、接着笔锋一转,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就是甚于箭,指这个水流的速度比箭还要快,省略了个于,猛浪若奔是比喻这个浪花的形态,就像万马在奔腾一般。

五、吴均与朱元思书译文

1、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2、这封信就集中地抒发了他对政治的失意和对尘俗的厌弃,表达了他向往自由,回归自然的思想情绪。

3、(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卷是梁朝著名文学家吴均(一作吴筠)写给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信。

5、(1)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共色:同样的颜色。

6、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

7、(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2 与好友互通书信,增进友谊。

10、作者先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富春江的水清澈透明,碧波荡漾。“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说水底的鱼儿和小石头看得一清二楚,这是实写“鱼”,虚写“水”。以实衬虚,把江水的澄澈具体化,形象化。“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富春江的急流,气势很雄壮。这六句写“异水”的文字,既写了富春江的静态美,也写了富春江的动态美,从静与动的鲜明对比中,表现了富春江水的奇异变幻,美丽多姿。

11、1 作为有能力入朝为官的士人阶层的一员,受不了政治黑暗,排解一下苦闷。

12、这篇文章虽然是用书信的形式写成,但全文骈散相间,错落有致,语言华美典丽,风格隽秀清新,层次井然有序,既富于音乐美,又富于诗意美,其艺术魅力是难以尽说的。

13、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四句为一层,是交代作者的行踪所至和赞美江上风景的,同时也为领起下文作了铺垫。

15、《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6、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其文章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17、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18、第三句则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平静如镜,有的地段则是异常的狭窄,江水湍急。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容江流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急浪像骏马一样飞奔。短短的八个字就写得惊心动魄,气势不凡。

1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20、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