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感受到哪些生活情趣(100句)

2023-01-06 14:12:1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怜叶,不忍畅剪,故难成树。其他盆玩皆然。

2、及长,爱花成癣,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怜叶,不忍畅剪,故难成树。其他盆玩皆然。

3、林语堂先生说陈芸是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沈复又何尝不可爱呢。

4、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5、|发送“书单”,你喜欢的各类书都在这里|

6、所谓小中见大,便是像窄院里的墙,宜使其形状凹凸,用绿色装饰,以藤蔓来牵引勾连;嵌上大石头,在上头凿字,做成碑记的样子。如此,推开窗,就像面对山壁,便觉得山石峻峭无穷。

7、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8、萧爽楼有四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有犯必罚酒五斤。有四取: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9、 造物之忌 世间竟无一个全字。

10、我的小帽领袜等衣服边角,都是芸自己织作的。衣服破了,她便有法子移东补西,总之能让衣服整齐洁净。衣服颜色大多暗淡,这样比较耐脏。既能出去见客人,也能家常穿着。这又是服饰上俭省的法子了。

11、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很喜欢这本书,也曾精心写下几段读书笔记) 浮生之欢 事如春梦,过眼云烟。然而浮生若此,当长记之事也不在少数。一点闲情,几处月明,吟风醉酒,岂非快事!

12、(四季花道)惜物之心,造物之情

13、《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作者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照应,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志趣相投,伉俪情深,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14、插花作品源自四季花道文化

15、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

16、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17、作词:乘物游心、沈行之

18、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叶侧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菀之。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

19、(四季花道)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起源——佛前供花说

20、我们刚住到萧爽楼中时,嫌这地方暗,用白纸糊了墙壁,就亮了。夏天楼下的窗都拆了,没有栏杆,看去觉得空洞洞、无遮无拦的。芸说:“有旧竹帘在呢,干吗不用竹帘代替栏杆?”我问:“怎么办呢?”芸道:“用几根黝黑色的竹子,一竖一横,留出走路的空间,截半幅帘子,搭在横竹上,垂到地面,高度与桌子相齐,中间竖四根短竹子,用麻线扎好固定,然后在横竹搭帘的地方,寻些旧的黑布条,连横竹裹住,缝上。这样可以有个遮拦,可做装饰,又不费钱。”这就是我所谓“就事论事”的一个办法。以此推论,古人所说——竹头木屑都有用处——确实如此啊。

二、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感受到哪些生活情趣

1、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总浮生六记分为这几卷,闲情记趣是第二卷,至今好像只剩下前四卷了

2、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记趣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闲情:悠闲的心情;记:记述下来;趣:当然是有趣的事。浮生六记包括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该书由沈三白在清嘉年间对其亡妻的回忆录。书中描述了其妻陈芸生前与作者过的美好幸福生活,作者采用了今昔对比方法对比了过去的快乐与现在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对其妻子的深切怀念,情真意切。

4、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5、Themoreyouread,themorechance

6、点缀盆景的花石,小则可以精巧到入画图中,大则可以融汇韵致,令人入神。捧一瓯清茶观赏,注意力能被盆景移取,使人神游其中,这等盆景,才适合在幽静书斋里赏玩。

7、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

8、所谓实中有虚,就是说在不通的院落里开门洞,用竹石映照空处,看上去有空间,实际没有;也可以在墙头设置矮栏杆,仿佛上面有月台,实际只是虚设。

9、所谓大中见小,就是说空漫的地方,种植些容易生长的竹子,编植容易繁茂的梅花,当作屏障隔断。

10、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11、蝉蝶之属宛然如生踏叶尖

12、沈复与陈芸的事迹在沈复的自传《浮生六记》中有详细的记述。沈复夫妇为家庭所不容,固然还有家族内部财产争夺以及小人拨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他们夫妇二人率真任情的个性作风与封建礼法相冲突。以家长和传统的眼光来看。

13、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醉后兴发曰:“补凡能为君写真,我能为花图影。”余笑曰:“花影能如入影否?”星澜取素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日间取视,虽不成画,而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趣。芸宝之,各有题咏。

14、作者有虐待倾向,以折磨蚊子为乐趣

15、我回忆童稚时候,能够睁大眼睛看太阳,明察秋毫。纤小的东西,我也必得去细细观察其纹理,所以时不时能得些意外趣味。夏天蚊子嗡嗡声如雷,我就把它们想象成鹤群在空中起舞。心意所向,就觉得看上去,蚊子真成了鹤啦;便这么昂头看着蚊子们,脖子都僵了。又想了法子,把蚊子留在蚊帐里,慢慢拿烟喷它们,让蚊子们冲过烟雾飞翔鸣动,就当作是白鹤青云来看,果然就像是鹤唳云端,于是我心情怡然,拍手称快。

16、 “……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17、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18、若非积兴成癖,沈三白又如何能得出诸多心得呢?

19、我好干净,居所地上纤尘不染,而且我这无拘无束,不嫌放纵。当时有杨补凡,名昌绪,善于画人物写真;有袁少迂,名沛,工于山水;有王星烂,名岩,工于花卉翎毛。他们都爱萧爽楼这地方幽雅,便带着画具来,就地作画,我则跟着他们学画。之后写点儿书法、制几方印,作为酬谢,又请芸备些茶酒款待,大家就这样终日品诗论画。再还有夏淡安、夏揖山两兄弟,以及缪山音、缪知白两兄弟,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憨等诸位君子,时不时前来,犹如梁上的燕子,自来自去,络绎不绝。芸则卖了自己的钗子来做沽酒的费用,没有半点犹豫之色。朋友聚会的良辰美景,从没有敷衍随意地度过。如今则我与他们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加上芸已经去世,玉碎香埋,真是不堪回首!

20、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作者是

1、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所谓虚中有实,就是说在园林里山穷水尽的地方花心思,让人一折一转弯,而觉豁然开朗;或是轩阁里设橱柜的所在,橱门一开能通到别院,就显得别有洞天。

4、读到此处,我是应该笑,还是应该哭?

5、年纪稍长后,我爱花成了癖好,喜欢修剪盆景。后来认识张兰坡先生,才开始精通剪枝养节的法则,继而也领悟了接花叠石的套路。

6、得闲无情,有情无闲,唯悲而已。

7、每年篱下菊花绽放,我们便大发秋兴,终日品赏。我喜欢摘了菊来插瓶,不喜欢栽作盆景。

8、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9、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余之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暗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饰省俭之一端也。

10、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11、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12、萧爽楼中,沧浪亭下,诗书相娱,放浪之态,非知己,岂可明道。

13、夏天荷花初放时,晚上闭合,白日盛开。芸便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来泡茶,香韵尤其绝妙。

14、初至萧爽楼中,嫌其暗,以白纸糊壁,遂亮。夏月楼下去窗,无阑干,觉空洞无遮拦。芸曰:“有旧竹帘在,何不以帘代栏?”余曰:“如何?”芸曰:“用竹数根,黝黑色,一竖一横,留出走路,截半帘搭在横竹上,垂至地,高与桌齐。中竖短竹四根,用麻线扎定,然后于横竹搭帘处,寻旧黑布条,连横竹裹缝之。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15、人生百年,孩提时代必定是最天真烂漫的时候,于沈复而言,更是难以忘怀。

16、九州风物里朝暮多徘徊阅后添倦怠

17、几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18、奇趣如波澜摘过二三瓣温酒仔细赏玩

19、惟每年篱东菊绽,秋兴成癖。喜摘插瓶,不爱盆玩。非盆玩不足观,以家无园圃,不能自植;货于市者,俱丛杂无致,故不取耳。

20、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在女人里寻找(和芸同样的人),现在恐怕再没有这么善解人意的了吧!。

四、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作者具有好奇心和童趣,在虐待的同时观察蚊子的反应

2、仲夏时,有蚊声如雷,舞如群鹤,观得鹤唳于青云之端,便拍手称快;闲暇时,又神游丘壑之中,以草作林,偶然得见二虫相斗,必目不转睛,怡然自得。

3、至于说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学问了,实在一言难尽。

4、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5、苏州有南园、北园两处好所在。菜花黄的时节,我苦于没有酒家可以作小酌之饮。如果带着食盒去,对着花喝冷酒吃冷食,那是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有人商议道,不如就近找地方喝酒,或者看完花回来再喝酒,可一寻思,终究不如对着花喝热的来得痛快。大家商量未定时,芸在旁笑道:“明天你们各自带好份子钱,我自己担着炉火来。”大家笑着答应了。

6、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

7、|发送“共读”,千万书友等你加入|

8、携手相将,生活的一切等闲都成了乐、成了趣。

9、前几日我们读了《闺房记乐》这一章,在细节中窥见了芸的出色:自小,芸就是一个父亲早丧、独自靠女红养活一家、自学认字的才女;婚后,芸陪沈复在闺房中谈诗论书、赏月饮酒,芸亦是心路活泼,其最为可贵之处莫过于风雅感性之后的缄默沉静。那沈复呢?又是个怎样有趣的人?

10、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11、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知音相得。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庭,二人痴情一往,略无怨尤,患难之间感情益深,然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因贫困,芸至死不肯就医,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芸虽亡,而沈复对她的深情却无止境。

12、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种水仙无灵壁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葛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以老蓬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13、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

14、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15、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总浮生六记分为这几卷,闲情记趣是第二卷,至今好像只剩下前四卷了

16、(四季花道)柳——自古多情伤离别

17、昨日我们读了沈复童稚时的生活,他自小明察秋毫,想象力丰富,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都别有一番趣味。

18、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19、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去,为之/怡然称快。余/长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里/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20、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风晴雨露的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或者抱梗,或者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绝。断,断绝属。一类的东西行。做善。认为是好的。

五、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赏析

1、点击音频,边听边看咯~

2、点缀盆景花草山石细微景致像画精细气势景致引入胜泡壶清茶着盆景使入神仿佛徜徉其盆景寂静优雅书房赏玩我种水仙没灵璧石我曾经用像石木炭代替芽黄色水仙取同五七枝用沙土种形浅盘内用炭代替石黑白明意思式推类推趣味难都列举见溪边石石菖蒲(石苔种)结籽用冷米汤石菖蒲籽喷木炭木炭放阴凉潮湿久木炭丛丛石菖蒲随便木炭放盆或碗绿茸茸非拿几棵莲两磨薄嵌入鸡蛋放鸡窝让母鸡孵等同窝鸡蛋都孵鸡再取再用数前燕房梁做窝用泥土加少许门冬(百合科植物根茎富含机物)掏烂拌均匀盛容器已经点发芽莲种每用河水灌溉早晨让其晒太阳莲花盛候朵朵酒杯菏叶缩碗口纤巧亭亭迷

3、书中种种,眼前诸般,似乎终不免入那红尘,心字成灰,诗和远方更是难以企及。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

5、沈复,字三白,清苏州(今江苏省吴县)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卒年不详。但据其所著《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所记事终於嘉庆十二年(西元1807年)秋,由是推之,他的去世必在这年以后。沈复的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不慕宦仕宦,以行商、画客、幕僚、名士终身。他的太太陈芸,字淑珍,跟他同岁,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他们伉俪情笃,在淳朴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一生事迹,见於所著《浮生六记》,现仅存四记,包含、。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六记》原本为手写稿,清末时被人于旧书摊上无意中觅得,方有幸流传后世。只可惜,遗失了两记了。:)。

6、(四季花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7、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镢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中寸许,徐徐烘之,其香优韵而无烟。佛手忌醉鼻嗅,嗅则易烂;木瓜忌出汗,汗出,用水洗之;惟香圆无忌。佛手、木瓜亦有供法,不能笔宣。每有人将供妥者随手取嗅,随手置之,即不知供法者也。

8、有的抱住根茎,有的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没有不称赞绝妙的。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9、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10、我与芸曾寄居锡山华氏家里,当时华夫人让两个女儿跟着芸学认字。居住在乡间,院落空旷,夏日炎热逼人。芸教她们做“活花屏”的法子,回想起来非常巧妙。有了这种方法,一切藤本香草植物,随地都能拿来使用编织,这真是乡居的绝佳方法。

11、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

12、有一天,我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看着兴味正浓,忽然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地扑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吞了。我那时年幼,正看得出神呢,见此情景,不觉呀然惊恐。等神思定下来了,便捉住蛤蟆,鞭打了数十下,赶到别的院落里去啦。等年长了,回头想想,那两只虫子打架,应该是图谋奸情、不肯相从闹矛盾呢。古话说“奸近杀”,虫也是这样吧?

13、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14、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5、书中所及,大多是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细琐,类同于今天所谓回忆录。书成于沈复亡妻之后,所写所叙,凝情至深,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都是难得一见的。林语堂谓芸娘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可见一斑。

16、情之一字,该笑呢?该哭呢?

17、初至萧爽楼中,嫌其暗,以白纸糊壁,遂亮。夏月楼下去窗,无阑干,觉空洞无遮拦。芸曰:“有旧竹帘在,何不以帘代栏?”余曰:“如何?”芸曰:“用竹数根,黝黑色,一横一竖,留出走路,截半帘搭在横竹上,垂至地,高与桌齐。中竖短竹四根,用麻线扎定,然后于横竹搭帘处,寻旧黑布条,连横竹裹缝之。既可遮栏视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18、以往种水仙,没有灵璧石来点缀,我曾试图拿些有石头意思的木炭来取代。黄芽菜心其白如玉,我便取大小黄芽菜心五七枝,用沙土植在长方盆里,以木炭代替石头,与黄芽菜心对比,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来处理盆景,趣味无穷,难以一一列举了。

19、花以兰花为最佳,我喜爱兰花的幽香韵致,但是兰花的花瓣品相好到能入图谱的,实在不可多得。张兰坡先生临终时,赠给我荷瓣素心春兰一盆,都是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图谱的上等兰品。我珍爱这盆春兰,当作拱璧宝玉一般。我在外担当幕僚的时节,芸便亲自灌溉,于是兰花的花叶颇为繁茂。没两年,一天早上,这花忽然枯萎死去。后来才知道,有人想分我这盆兰花,我不许,他们便找了机会,用开水浇花,把它烫死了。从此我发誓,再不种植兰花了。

20、作者一个人无聊,已经把蚊子当成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