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描写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用上修辞手法(100句)

2023-02-11 18:25: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食物

1、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2、④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3、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

4、点评:本段运用了感官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糖葫芦的的制作过程,以及糖葫芦的酸甜可口,让读者垂涎三尺。

5、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出租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比萨,谁不是嘴里立时生出一种面饼的清香与椒圈的清新呢?把培根、芝士、青红椒圈合拢来,洒在圆形面饼上,单是看那芝士融化的样子,闻闻那种香味儿,就足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盘大盘的装着,大口大口的嘴里塞呢!

6、同学们,节假日别忘了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去一趟动物园,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写前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最喜欢的是什么动物?把你看得最仔细的动物写清楚。

7、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8、①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9、①结构分析。第1自然段可以划分为3个部分。

10、小练笔。仿照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11、饺子上桌,妈也做下来吃了。先吃一个饺子,不蘸醋,是妈妈的味道,再吃一个饺子,蘸着醋,是我在外面工作时的心酸,最后一个饺子蘸着油泼辣子和酱油,是世界的绽放……

12、一打开盖子,一股浓浓的鱼香扑鼻而来,勾起了肚子里的谗虫。就算光闻不吃,也能把人给谗倒,令人胃口大开!

13、《语文园地四》名师课堂同步练习

14、石榴笑得咧开了嘴,露出一颗颗洁白的牙齿。

15、生:拍摄时间填的很准确。

16、这鱼肉质细嫩,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鱼片嫩黄爽滑。鱼汤中布着一层鲜红辣椒,把那一片片白色的鱼肉衬得分外诱人。夹一片放进嘴里,酸酸嫩嫩的,味道简直是妙不可言。

17、“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8、师:这个小组设计的视频脚本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脚本设计的重点是什么呢?

19、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0、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二、描写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用上修辞手法

1、醋:左边“酉”部中有短横

2、选择猪肉炖粉条,描写如下:一个炉台,一口铁锅,让猪肉与粉条圆满的团聚,彼此的结合让北方人充分享受了属于冬季的美味。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地修辞手法,赋予猪肉和粉条人的情感,让它们“团聚”,也就是做菜步骤中的融合,运用拟人,生动地描绘了猪肉炖粉条的做菜场景。

3、()拟人()夸张()反问

4、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5、例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6、师:好的,接下来确定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道菜。请看多媒体,这是美食达人评判美食的五个标准:颜色、香气、味道、造型、营养。

7、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8、一()花园一()李子树一()大草帽

9、我朝声音的方向看去,看见了一条井然有序的龙灯队伍朝我们走来。有的人举着龙头,有的人举着龙身,还有的人举着龙尾。龙的眼睛是由超亮的LED手电筒制成的,光芒四射,显得霸气十足。当队伍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我数了一下,这条龙灯是由十八节组成的。当我和妹妹正想跟在龙灯后面时,奶奶走了过来说:“龙灯今晚会到我们家来的,我们先回家布置一下吧!”

10、生:我觉得设计的很好,有各种镜头结合。

11、转眼间,春天终于回来了,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给大地披上了绿装,撒下蒙蒙的细雨为大地轻轻地洗涤。我们来到郊外,到处的花草树木长出了嫩叶、嫩芽,开出了鲜花,大地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嫩草。小燕子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空气真清新,我爱这里的春天。这里好像没有5个修辞手法,楼主见谅

12、熬:áo(熬夜、熬粥、熬药)

13、青山、白鸟、绿水、行客,任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然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14、一(个)花园一(棵)李子树一(顶)大草帽

15、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6、③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17、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18、师:美食选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写解说词了呢?

19、说到地方小吃,那真是如数清香利口家珍,北京烤鸭油亮酥脆像是动人的交响乐,重庆火锅辛辣美味像是酣畅的摇滚乐,上海小笼包像是优美的小夜曲...地方小吃真实美极了!

20、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三、描写某种食物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1、腻:斜勾上有点没有撇。

2、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同步练习

3、生:字幕和视频内容相互配合。

4、课本练习答案▍全套试卷

5、非连续阅读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6、可以看出孩子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显示出她的富有。(意思对即可)

7、鸡斩成块状,取一只砂钵(bō),下茶油、投姜块、炒香,放入鸡块煸炒,炒至色泽金黄。在碳火的加热下,植物油开始升温,溶出鸡皮下的鲜美油脂,酱油带着咸味和色泽渗透进鸡肉里,米酒和肉中的脂肪进行反应,渐渐生出独特的芳香。这道菜色泽金红、汤汁稠亮、肉质鲜美、酒香四溢、入口难忘,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补虚益智、通神、令人聪慧。。食物让人们的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三杯鸡”,是多么幸福的事!

8、噗:形容水、气挤出等声音。

9、娴(xián)熟水浒(hǔ)传

10、积累补充:与春节有关的诗句

11、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问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2、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13、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4、杜甫似乎没有留下直接写民间庆祝端午的诗作。他寓居成都草堂时,院内的菖蒲丰茂,“渚蒲随地有”(《漫成二首》之一),一家人过端午时,采菖蒲非常方便无疑。他的“江飞竞渡日,草见蹋春心。”(《长吟》),或为其在蜀中所见之端午赛龙舟场面。而曾置身于巴山蜀水二十年的刘禹锡有《竞渡曲》追溯竞渡与屈原的渊源,细致描摹竞渡的热闹场面“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地方官主持奖赏,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诗人凭吊屈原,平添愁绪。花蕊夫人《宫词》:“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关于端午的描写多了几分香艳。

15、人教教学练测▍教学视频

1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17、第2课《腊八粥》同步练习类文阅读

18、生:第3组句子中,我觉得B组更好,以为B组详细地介绍了东北炖鱼的制作过程。

19、师: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哪个小组展示你们的解说词呢?

20、课本练习答案▍教案课件

四、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

1、南京市民生实验小学六(3)班杨雯萱

2、⑤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3、上下滑动点击标题查看内容

4、③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

5、修改清单:(1)脚本内容选择至少应包括三个部分:美食名称和特点,制作过程,菜肴特色和人物故事;(2)选择的镜头是否是全景、近景和特写等相结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应多设计几个特写镜头;(3)拍摄时间安排应突出美食制作过程。

6、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7、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是“都,全部”的意思。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11、“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12、一()果园一()白蝴蝶一()大蜻蜓

1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4、师:这几位同学的点评非常精彩,还提出了修改建议。老师觉得这段解说词整体来说是写得比较成功的,包括了美食名称和特点,制作过程,菜肴的特色和人物故事,详细描写了美食制作的过程,准确运用颜色、形状、香气、味道展开较为详细的描写,表达出对美食的喜爱之情。刚刚这位提到的相关的历史典故太长了,我觉得这个建议提的很好。但是,并不是每一道美食都会有历史典故,这道美呢,比较特殊,和名族英雄文天祥有关,所以历史典故这部分详写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评价清单、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解说词。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好的解说词,交到老师这里,我们一起寄给《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建议他们推出《中学生最喜爱的美食》节目,并希望能选择我们的作品。

15、《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那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了解资料。

16、学习《腊八粥》,抓住最能体现风俗独特的那一个方面进行重点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反应衬托出食物的美味,风俗的独特。可以用拟人化地手法。

17、出锅了,诱人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孔。尝一尝,真是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18、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19、西瓜最爱炎热的地方。

20、⑦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五、用修辞手法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1、生:我很喜欢这道美食,因为看起来很好吃。

2、沸腾——鼎沸惊异——惊奇搅合——掺合

3、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出门会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和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龙灯走街串巷,每家每户会在门前摆上红布和礼品,供奉着,称为挂红,以祈求龙的保佑。听说,当地人还会在龙灯舞到自家门口时,将小孩子放到龙嘴里“含”一下,认龙为“干爹”,以求保佑孩子平安聪慧。

5、测试卷及答案一测试卷及答案二

6、生活中,你见得最多的是哪一种小动物?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请仔细观察,写几句话,把它的样子介绍给大家。

7、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8、真诚地为孩子、家长和老师服务

9、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0、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

11、天空下着牛毛般的细雨,他在草坪上弹奏着钢琴,跳跃在琴键上的是一曲爱之舞曲,缱绻不休,缠缠绵绵!

12、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1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美食,设计完成一个美食视频脚本。

14、①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15、师:通过同学们对这几组句子的对比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东北炖鱼》解说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

16、在东北,一桌好菜离不开鱼。炖鱼的同时,可以在四周贴上玉米饼,鱼肉飘香之际,正是饼子焦酥之时。三月的夜晚,零下15度,是制作冻豆腐最适宜的温度,低温让豆腐中的蛋白质。与水分子继续分离,冰冻后的水,把豆腐均匀的质地变得像海绵一样。这是李树国最喜爱的食物。七八公里之外,有条溪流从不封冻,当地人称为“活水”,用它炖鱼最好。干货,放入热水,曾经的色泽和风味瞬间复活,这不仅是炖鱼的配菜,也是冬季里最主要的维生素来。油烧热,鱼很快焦黄成形,加入干货、大葱、姜片、蒜瓣、麻辣调味料等,加入溪水漫炖。半小时后,豆腐出场,蜂窝状的冻豆腐,充分吸收汤汁,饱胀丰满,鱼肉鲜嫩无比,口感爽滑,风味独特。

17、师:同学们看完视频,能不能用一句话概这括视频的主要内容?

18、⑨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19、青山飞白鸟,野水渡行人。

20、所属类别:社会人物|历史人物|文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