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超前夸张的例子及分析(100句)

2023-02-10 17:07:2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超前夸张的例子

1、例句: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2、咱们“西湖语文”这几天陆续推出的“2018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系列报道”想必大伙儿都看了吧!相信大家肯定是收获满满!“拟人”、“夸张”、“象征”,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写作教学,呈现于同课异构的十三堂课。十三位老师教学风格各异,他们或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或激情飞扬,滔滔不绝;或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或机智诙谐,妙语连珠……每一堂课都为我们呈现了别样的精彩。

3、适合学段:第三学段(小学三至六年级)

4、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什么是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6、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在这里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7、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8、生:我也觉得不是特别合适,我觉得加上去后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前面写夸张的部分远远不如中间加上去的好。

9、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10、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11、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12、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3、(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14、借代的作用:简洁凝练,引人联想,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15、(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

16、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7、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QQ120156131

18、(14)太阳象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

19、当破碎的心凝结了凝结,沉淀成沉淀,磨灭掉磨灭,才发现岁月早就划破我的脸,而时间他对我谄笑,那么耀眼,那么妖冶,忽而发现,自己离曾经的那天,那么遥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只听得主人一声“请”,众人挥舞着筷子,风卷残云一般,席上的菜肴早去了一半。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20、(2)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二、超前夸张的例子及分析

1、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2、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3、生进行小练笔。用时:3分30秒

4、(3)做人要先学会听话,然后在学会讲。

5、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6、听完如此精彩的一堂课,我们再来看看听课老师的精彩点评吧~

7、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8、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

9、师:如果浩哥知道他这么懂夸张,估计他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所以,同学们,我们看到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当中,我们要注意各种各样夸张方法的积累。好,浩哥还在这封信里附上了一幅霞姐的漫画,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10、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11、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12、(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3、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14、师:嗯,不舍之情。好,同学们,正像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的“艺术的夸张,不仅允许,而且必要”。的确啊,夸张,夸而有需是夸张的根本,是夸张的目的。

15、解析:例句中的三千、银河都是将诗人眼前的瀑布写得壮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个惊一个泣把文字的影响力写得广而深。还有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一个霹雳写出了老虎叫声的响亮。像这样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我们称之为扩大夸张。

16、(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8、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9、(12)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20、借助名家文本,搭建学习支架

三、超前夸张的例子小学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2、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3、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往往是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

4、还是先说说这封很棒的信。既有体现“夸而有术”的三处运用不同方法的夸张,也留出了能够让学生们尽情发挥夸张的“不夸张”处,构思精巧。

5、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6、师:这位同学已经写完了,我们来看一下。你自己来念一下吧。

7、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9、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夸张可分为三种,详情如下:

10、? (8)班里静的,连针掉都能听见。

11、对比的作用:更突出、更强调。

12、这玫瑰真香啊,香得十里外都闻得到。

13、(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14、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15、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16、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7、师:哇,你太厉害了!对,就叫“超前夸张”。好,在刚刚短短的一段文字中间呀,我们看到了浩哥其实已经运用到了三种夸张的手法:扩大、缩小和超前。看来啊,夸张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18、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19、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20、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四、什么叫超前夸张

1、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2、(2)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①我到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知识值多少钱一斤?

3、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4、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5、(2)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

6、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前后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1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2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7、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8、那么夸张都有哪些类型呢?我们一起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分析。

9、师:哦,有拟人的修辞在里面。那这个拟人你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点,是怎么把它当人来写的?

10、生:他的眉毛高高在上,把它当成人的高傲。

11、今天早上吃了个豆沙包。老爸一看:“哟!你吃屎啦?”,同学看到了:“哟!你吃屎啦?”,然后女神看到了:“哟,你吃。。。”我忍不下去了,怒道:“屎对吧!!”只听女神说一句:“我还以为是豆沙包呢···”

12、(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14、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15、师:刚才从浩哥的自我介绍中,我们认识了胖乎乎的浩哥,也见识了他的风趣和幽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浩哥还会向大家介绍些什么呢。(呈现PPT)再请一位朗读较好的同学替浩哥读一读。

16、师:这就是霞姐。同学们观察一下,霞姐的外貌有什么特征呀?

17、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18、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19、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0、(师呈现PPT,生齐读)

五、超前夸张的例子诗句

1、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2、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3、(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4、例子(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5、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6、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7、生:“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8、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在相对匀速运动的惯性系之间,每个惯性系中的观测者都会认为相对自己运动的钟比自己的钟走得慢——动钟变慢。

10、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11、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12、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13、生:我找到了四句。“她整天踩着一双‘恨天高’,那鞋跟如同金箍棒简直可以通天。”“已经敲击着我们的耳膜了。”“霞姐细细的眉毛高踞在脑门上方。”“眼睛有多小呢?需要仔细盯着她的脸,才会发现那两条线!”

14、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15、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6、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7、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18、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19、这篇文章是1925年12月26日在北京完成的,是他创作初期的一篇作品。是关于以往喝腊八粥的一些回忆,我们选择了他在文中描写人们喝腊八粥时的一句话。在这句话中,沈从文描写爱喝腊八粥的人的时候,不管老少年幼的人,都用了一个“孩子”,“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已经慢慢懂事“出门会叫洋车”的老孩子,以及“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用一个“孩子”,表现了很多内容:腊八粥是甜粥,最受孩子们喜爱;腊八粥也是节日之粥,丰收之粥,而孩子最爱节日,也最能喝出这其中的快乐。

20、(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