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僧繇的画龙点睛(100句)
一、张僧繇画龙厉害诗是那几句
1、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指谋利求财。龙,通“垄”。
3、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4、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钳(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wèi)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qín)之。——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5、(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6、杜门却扫:杜,堵塞;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7、(反义词):碌碌无为、胸无大志
8、支离破碎: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9、汉字笔画笔顺书写示范(全集)
10、刚愎自用:刚,强硬、固执;愎,任性;自用;自以为是。意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借以形容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11、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12、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13、(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4、(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15、意思: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16、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
17、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18、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9、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第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20、诗词界的“神、仙、魔、鬼、圣、佛”分别是谁?太涨知识了!
二、张僧繇的画龙点睛
1、西施经常心口疼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的样子,觉得很美,便仿效着,皱眉蹙额,走到街上。村里富人看见她的这副怪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拖捧心皱眉的样子很美,但却不知道为什么美啊。
2、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人。
3、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4、(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5、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6、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7、(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8、忠言逆耳: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赏给仆人们一壶祭酒。仆人们商量说:“这壶酒大家分着来喝不够尽兴,一个人喝就比较爽了。不如我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怎么样?”大伙一同说好,于是各自在地上开始画蛇。
11、衣不蔽体: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12、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13、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14、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15、交口称赞: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16、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呆头呆脑的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整个地吃下去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17、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
18、始终不渝: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19、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20、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三、张僧繇起初画龙之后不点睛的原因是什么
1、(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没齿难忘:没齿:终身。一辈子也忘不了。
3、(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4、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5、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6、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7、(注释):⑴鬻(yù)——卖。⑵誉——夸耀。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⑷或曰——有的人说。⑸莫不——没有不⑹应——回答⑺或——有人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⑽“吾盾之坚”的之:同上⑾坚——坚固⑿以——用⒀俄而——片刻、一会儿⒁莫能——没有什么。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8、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9、(义正辞严)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10、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
11、(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12、恃强凌弱: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13、传说中讲是因为“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14、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15、叶公喜欢龙,衣服的带钩上画龙,喝酒的杯上画龙,房屋上的雕刻花纹是龙。于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下来,从窗子探进头,把尾巴放进厅堂。叶公看见了,掉头逃跑,(吓得)魂不附体,(吓得)脸色茫然无主。这个叶公不是喜欢龙,是喜欢象龙又不是龙的东西。
16、(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
17、王顾左右: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18、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19、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0、生搬硬套: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四、张僧繇画龙文言文翻译
1、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2、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义同:点铁成金)
3、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成语):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zú)
5、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
6、痴心妄想: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7、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8、下面点题了,他的徒弟颜成子游,听到南郭子綦躺在那里,半睡半醒的嘴里在盖,盖到这里以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他说:老师啊!你讲了半天,我懂,刚才讲风吹的声音是地籁,是地球表面的现象。这个天、地、人三才,风是地的作用;人呢?他也不要老师讲了,人籁是什么?子游就自己说“比竹是已”。
9、人有亡斧①者,意②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③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列子·说符》
10、(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11、意思: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12、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13、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似大姐这般玉质花容,清歌妙舞,在这歌妓中可是少也。”
14、(饮血茹毛)意思是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现形容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
15、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6、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
17、比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18、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19、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0、人心所向: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五、张僧繇画了几条龙
1、但点睛之笔无论在何处,都必须与全文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在篇首则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里的“顾”、“注”即前后的照应。这句话告诉我们,点睛之笔是万军之统帅,全文都需环绕着它。
2、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3、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4、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5、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6、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同“龙翔凤舞”。
7、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8、(成语):后来居上(hòuláijūshàng)
9、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10、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1、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传神。
12、延颈举踵: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13、(哑口无言)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14、悄无声息:悄: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形容寂静无声,听不见一点声音。
15、极目远眺: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16、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7、(研精覃tán思)研:研究;精:细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18、出处:郭小川《在社会主义高潮中》:“六亿双巧夺天工的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
19、挂齿:放在嘴里说。哪里值得挂在嘴上。
20、东窗事发(秦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