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解析(100句)

2023-02-06 13:40:2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江上渔者范仲淹译文

1、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3、《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用词精练,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4、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赏析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全诗仅二十个字,但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之意,蕴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5、“江上渔者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中的往来,但,美的意思: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爱:喜欢。美:口味鲜美。全诗:《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6、1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多舛的身世,加之自己的不畏辛苦那也没有后世的范仲淹了,只有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才能创出一番大事业2范仲淹的刻苦学习,吃苦耐劳,敢于磨砺自己。。

7、江上往来人,但2爱3鲈鱼4美。

8、《江上渔者》白话译文

9、《江上渔者》英文译文

10、每当我们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千古名句时,就会对范仲淹呈上我们虔诚的敬仰!您可知道他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的故事?知道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知道他为人师表的故事?

11、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人规劝之意。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的意旨所在。

12、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3、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14、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15、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16、江上渔者全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白话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用词精练,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17、正是范仲淹对民情疾苦的深切同情,才促使他提起沉重的笔,写了这首《江上渔者》,“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18、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19、风波:波浪。(2)

20、可是你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他们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二、江上渔者.(宋).范仲淹解析

1、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每一份美好的劳动成果背后,都暗含着艰辛甚至危险。“江上往来人”,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是如此热闹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人似乎很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原来人们都喜爱吃鲈鱼,等待的都是买鱼的人。但是鲈鱼哪里这么容易获得呢?诗人接着说,你看那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它就像是飘在江面上的一片叶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鲈鱼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捕捉它确实极其艰辛。

2、于是作者在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3、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2)

4、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5、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这首言浅意深的小诗。

6、宋朝的特点,是内盛而外弱。一方面,宋朝的皇帝宽厚,大臣谨慎,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对富足,文化也特别繁荣,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这是内盛。但是另一方面,它的战斗力很弱,跟少数民族政权打仗很少打赢。

7、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8、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10、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人规劝之意。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的意旨所在。(4)

11、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12、鲈鱼味虽美,捕捉却艰辛,由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13、看看那些可怜的&#x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14、原文: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5、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改革以失败告终。

16、《江上渔者》的作者范仲淹。原文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行人来来往往人,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7、《江上渔者》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描绘了古代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艰苦,批评那些只知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饮酒作乐的人,却不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反映诗人对渔民劳作的艰辛极其同情,想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关注的高远格局!

18、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19、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0、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三、江上渔者宋范仲淹这首诗的翻译

1、渡江来到江南的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总会来到新亭,在草地上宴饮。周伯仁在宴会上哀叹说:“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江山不一样了。”大家听后都相对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沉着脸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辅佐朝廷,恢复中原,怎么能像楚囚那样相对而哭呢?”

2、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3、《江上渔者》是范仲淹的一首著名的诗,估计肯定不是第一首。这首诗表现了范仲淹爱仁的慈爱胸怀,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怀。

4、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张贤明:这首诗的本意是写渔民生活的艰苦和危险,劝告人们要爱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但文艺作品总是形象大于思想,读者也可读出另一层的诗意:每一项劳动成果的获得总是要做出艰辛的努力。(《中国好诗歌最美的古诗词》)

5、索书号:K827=441/9

6、“但爱鲈鱼美”这句诗使很多人受到启发、受到教育,而今还有很多不懂珍惜父母劳动辛苦的孩子,浪费现象还是存在的,当他们读到范仲淹的这句名言时,肯定会对自己以前的做法忏悔不已。

7、Lo! The fishing boat braves

8、制作:中国少年国学院新媒体编辑部(未来网)

9、宋朝签下“澶渊之盟”条约的这一年,范仲淹刚刚16岁。堂堂的大宋之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部落,竟然签订了如此耻辱的盟约,宋朝的读书人无不痛心疾首,这件事对范仲淹的触动非常大,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要进入仕途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通过他的努力和拼搏之后,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10、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11、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12、中山市作协副秘书长黄刚:此诗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写出了江上渔舟穿行波涛之中的生动形象。更在于诗中表露的诗人对冒着生命危险出没风波的捕鱼人的同情和关怀。以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作,吃鱼和捕鱼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生动地显示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宋诗精华》)(5)

1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14、君5看一叶舟出没7风波8里。(1)

15、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16、意思: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7、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18、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诗运用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19、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20、宝宝也喜欢鲈鱼吧,那宝宝你知不知道,味美肉鲜的鲈鱼,是渔人驾着一叶扁舟,搏风斗浪,捕捞得来的呢?这首小诗就是要告诉胎宝宝: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同鲈鱼一样,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所以我们要用心品味,并珍惜身边来之不易的东西。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

四、《江上渔者》宋范仲淹译文

1、北宋的时候跟辽朝和西夏打,金朝崛起之后又跟金朝打,还被金朝赶到了长江以南,所以宋朝又分成了北宋和南宋。最后,南宋又被蒙古政权所灭。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充满了悲情色彩。王朝的风貌映照在诗文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我们用七首诗一一道来。第一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Perilous wind and waves.

3、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创作背景: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

4、江上渔者宋朝·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但:只(2)君:你(3)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5、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江上渔者》表达了诗人对渔民劳作艰苦的同情,意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7、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9、为官之时的范仲淹处理事务极为认真,绝不徇私枉法。他敢于直言,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而且他还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办教育一向被范仲淹认为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他一生中,不论被派到哪儿任职,都不忘在教育方面注入全力。范仲淹在应天府教学的情形,极为后世所称道。

10、宋·蔡正孙:希文《江上遇风》及《赠钓者》诗,语虽同而意各有寓也。(《诗林广记》后集卷十)(5)

11、宋朝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2、有一天,范仲淹到江边散步,看到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原来江上来来往往的那些读书做官的人们是为了来品尝鲈鱼的鲜美味道。这些人,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品尝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

13、江上渔者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14、雨足高田白,批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这诗里写的情景是农民披着蓑衣半夜冒雨去耕田,人和牛都精疲力竭了,天还没有亮,此间辛苦,可想而知。郑谷《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发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写白头钓翁以船为家,露宿野餐。新钓鲈鱼,吹火荻花,举家得以就食,终年顶风扁舟垂钓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

15、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

16、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17、这首诗语言朴实、对比强烈、耐人寻味,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18、江上渔者(jiangshangyuzhe)范仲淹(fanchongyan)江上往来人,(jiangshangwanglairen)但爱鲈鱼美.(danjianluyumei)君看一叶舟,(junkanyiyezhou)出没风波里.(chumofengboli)

19、意思: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0、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五、江上渔者 范仲淹译文

1、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您请看看一叶小扁舟, 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

2、You love to eat the bream.

3、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4、后两句诗,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虽然没有出现渔者的具体形象,也没有直言渔者打鱼之苦、生命之危,但我们透过一叶扁舟浮沉于浩淼烟波中的情景,从“一叶舟”与“风波”一小一大之物的强烈对比中,不难感觉到渔者的存在,体察到渔者艰辛的生活、危险的处境,了解到当时吃鱼者不打鱼、打鱼者不吃鱼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也分明可以触摸到诗人关切与同情渔民之心。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寓于景,与前两句诗正好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那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深情欲露还藏,尽在不言中。

5、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6、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8、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今译: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您请看看一叶小扁舟,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再来个简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实在没那么多翻译撒~

9、“江上渔者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0、“江上渔者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中的往来,但,美的意思: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爱:喜欢。美:口味鲜美。全诗:《江上渔者》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11、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全诗仅二十个字,但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之意,蕴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12、一叶舟:小船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水上。

13、指导老师:白国宁、马骁编审:李远

14、于是作者在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15、《江上渔者》翻译: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附)原文《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赏析)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16、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7、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3)

18、诗的首句“江上往来人”,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场面。第二句“但爱鲈鱼美”,写岸上的人只喜欢味道鲜美的鲈鱼,但是鲈鱼是怎么来的,他们从来不关心,揭示“往来人”的冷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将读者的视线引到江中在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上,展现了捕鱼者与风浪搏斗的危险与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劳作疾苦的同情,包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提醒。“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主旨所在。

19、诗人范仲淹,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敢言之名。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诗中描写的情境,知之甚深,于是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20、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