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语来形容盘古(100句)
一、从盘古的词成语
1、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震耳欲聋、天崩地裂
2、(解释):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3、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4、(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5、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6、许多日常用语,你以为它只是个词语,殊不知它却是真真正正的成语。比如:闭门羹、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地无银三百两等…
7、拼音:(gǎitiānhuàndì)
8、而夸父呢?什么正经活儿不干,追太阳玩。最终死了,身体零部件化为各种山川湖泊
9、(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10、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11、成语解释: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12、(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13、成语解释: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14、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15、女娲,造人、搞婚姻中介;
16、成语解释: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17、开天辟地(kāitiānpìdì)(解释)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出自)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
18、(注释)负:背着。荆:荆条。
19、大刀阔斧(ài cái rú mìng)
20、(召父杜母)两汉时期,南阳水利发达。元帝时,九江寿春人召信臣任南阳太守,他提倡兴修水利,“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汉书·召信臣传》)当时的南阳召父渠与“郑国渠”所在的关中、“都江堰”所在的成都并称全国三大水利区。东汉初年,杜诗任南阳太守,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后汉书《杜诗传》)对西汉时所修的陂、堰加以复修。水利促进农业,南阳“因其利而富之”,“比室殷足”,召信臣、杜诗提倡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轻刑薄赋,爱民如子,被吏民尊为“召父”、“杜母”。“父母官”这个称谓,便是从成语“召父杜母”演化而来。
二、用成语来形容盘古
1、以雪开头的成语28个,跟(cityqun城市群)一起学成语
2、从一段文本内容中提取所有的成语
3、(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4、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5、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6、(提示)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7、(出处):《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8、(出自):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二:“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9、拼音:(kāitiānpìdì)
10、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改天换地,混沌不分,大刀阔斧,惊天动地 ,惊天地泣鬼神,震耳欲聋 ,天崩地裂。
11、(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12、混沌不分: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形容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13、开天辟地这个成语来源于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相传,盘古曾到过沧州境内的青县。在青县城南有村叫“大盘古”,村西有座盘古庙,庙南有小盘古村。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14、成语解释: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
15、古调不弹(解释)古调:古代的曲调。陈调不再弹。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出处)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刘长卿,河间人。
16、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在它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17、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18、(提示)比喻失败者恐惧、多疑的心理。
19、(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20、(注释)金玉:泛指珍宝,比喻美好。败絮:烂棉花。
三、盘古成语有哪些
1、人声鼎沸(ài cái rú mìng)
2、东晋时,秦王苻坚率兵百万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八万兵马应战。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苻坚却在首战落败,士气大伤。一天晚上,心中烦躁的苻坚登高观察晋军,只见晋军布阵整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对弟弟苻融说,敌兵很多呀。后来,在淝水的决战中,秦军大败。
3、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4、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作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5、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字。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6、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7、(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8、追什么不好,非要追太阳!
9、(提示)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10、(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11、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12、成语解释: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13、(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14、(注释)罗:捕鸟的网。
15、解释:比喻有史以来;现在常用开天辟地来比喻开创某种事业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棘的英雄们。
16、译文:孔子长叹一声说:我和点的。朱熹注释: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为人的意思,而他胸中悠然,直接与天地万物上下一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17、(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18、成语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19、(提示)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20、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盘古开天,昏天黑地,改天换地,混沌不分,大刀阔斧,变化万端,与日俱增。
四、带有盘古的成语
1、(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2、译文:像天塌下、地裂开一样,天下离开席位。
3、成语出处: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4、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5、释义:求你为了我去各方拜访;希望用这些来报答我;这是有史以来对我最重要的事情。
6、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7、人们同情精卫的不幸遭遇,也钦佩精卫不屈不挠的精神,把她叫作“誓鸟”“志鸟”“帝女雀”,还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一诗中,也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句子。“精卫填海”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8、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苛酷的统治,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9、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10、(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11、点一下在看,胜过赞赏100
12、(佼佼者)典出《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刘秀打败了赤眉军,其首领樊崇率领丞相徐宣来降,刘秀受降后对樊崇说:“你降我后悔吗?如果后悔,我把投降殳降的士兵、兵甲还给你再决雌雄。”徐宣赶快说:“我们离开长安,就商量好投降,如今好比回到慈母怀抱,没什么遗憾。”刘秀得意地说:“你算是铁中的钢,铮铮有声,与一般人比较,你才是较有才能的。”今用佼佼者称赞才能出众的人。
13、作威作福(ài cái rú mìng)
14、解释: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15、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郑国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16、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我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17、天地开辟(ài cái rú mìng)
18、盘古这个神话还曲折地表现了人类的伟大力量和创造精神。人是比天、比地都更“神”,更“圣”的。天和地是由人开辟出来的,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当时生产力低下,我们的祖先同大自然的斗争是十分艰难困苦的。
19、成语解释: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20、望文生义(解释)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出处)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张之洞,沧州南皮人。
五、关于盘古的词语
1、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2、从前,有个卖柑橘的人,他处理过的柑橘放置时间久,外表非常漂亮,可是里面却干得像一团烂棉花。于是有人指责他这样骗人太不应该了。卖柑橘的人笑着回答说:“世上的骗子多的是,那些掌握军权的武将、神气活现的文臣,难道都是为国为民的人物吗?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内质败坏呢?人们对这样的现实视而不见,为什么非要挑剔我的柑桔呢?”
3、开天辟地了,顶天立地,坚持不懈,矢志不移,无私奉献,乐观向上,意志坚定,昏天黑地,大刀阔斧,混沌不分,与曰俱增
4、舍己为人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5、(出自):唐李百药《北齐书·王纮传》:“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6、成语解释: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7、仓颉(jié),造字,教人民文化,造出文字,这个贡献太大了!仓颉造字、夜有鬼哭,说文字里隐含天机,鬼神都要哭泣......
8、译文:求你为了我去各方拜访;希望用这些来报答我;这是有史以来对我最重要的事情。
9、改天换地,读音:gǎitiānhuàndì,释义: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10、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11、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12、(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13、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14、踏上新一年的征途了吗?
15、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16、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17、成语出处: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18、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19、(英文):creationoftheworld
20、(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