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表现鸿鹄之志的诗词(100句)

2023-02-05 15:06: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表达鸿鹄壮志的诗词

1、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2、《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3、释义: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捐赠仪式上,李校长代表第九中学对学校一行人员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讲到此次捐赠的书籍和文体用品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部分课程和教学物资缺乏的问题,对九中学子来说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支持。2021届毕业生之星代表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苏禹森同学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了此次爱心捐赠活动的背景,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感悟和学习经验,并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体毕业生表达了对长安九中学子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希望同学们能够把爱心助力化做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感恩父母,反馈社会。

7、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衔书表周瑞,入幕应王祥。暮宿江城里,朝游涟水傍。愿齐鸿鹄至,希逐凤凰翔。

8、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9、此词作于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宋室南渡八年,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一味向敌求和,与敌妥协,使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作者作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对此深以为恨。词中抒发了作者归居后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情怀。

10、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古以来,我国就很重视家庭教育,许多名家都写下了以家教为主题的诗词。但遗憾的是,这些诗词都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11、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12、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13、何其有幸,未来君喜获《先贤家教诗话》组文,共五十余篇。每一篇介绍一首“家教诗”,并由此铺展开来,解读诗词作者和诗中蕴含的教育内涵,让人回味无穷。现特开此专栏,未来君邀您每日一读,共同品味诗文里蕴藏着的教育思想及诗词素养。

14、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15、这首词写重阳节后,登高饮酒,面对深秋傍晚的景色,排遣思乡怀人的愁怀。“九日黄花”,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饮酒赏菊的季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风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赵可这首词中说“九日黄花才过了”,重阳节才过,却又登高饮酒,作者说是“一尊聊慰秋容老”,似乎是为了抚慰秋光。但从词的收尾句“酒阑望断西河道”,却透露了作者的真实心理,实际上是为了排遣思乡怀人的苦闷。作者因重阳节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似乎还萦绕心头,只不过不愿明白对人道出罢了。

16、(先贤家教诗话)③差幸身优心知足

17、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18、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1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0、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二、表现鸿鹄之志的诗词

1、释义: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2、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3、(先贤家教诗话)⑥从来作字先作人

4、注: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

6、文/东方湟(首发于百家号《读诗词歌赋》)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步出夏门行》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翻译: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1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1、“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12、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曲艺概》中说:“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之三昧。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梦得词似已得此三昧,波澜跌宕,曲尽其妙,且处处转折,无不紧扣题意,即便这首小令也是如此。

13、(特别介绍)《先贤家教诗话》作者——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谭南周先生,原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市教育科研工作办公室主任、教育专家;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1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17、译文: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18、仪式结束后,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代表与第九中学的同学们进行现场互动,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同学们表示要向“学霸”看齐,努力学习,将来争做榜样人物、科技人才。

19、wljyj910@1com

20、(先贤家教诗话)⑧当思前人家训在

三、展现鸿鹄之志的诗句

1、注:岑参(cén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2、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3、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7、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8、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2、赵彦昭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九日幸临渭亭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3、《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1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15、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16、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17、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8、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人不风流枉少年”语出《左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人不风流枉少年”中的“风流”涵义:关键词释义风流——本义有三层意思:有功绩并有文采的;有才学但不拘礼法的;指男女私情行为放荡的。

四、鸿鹄之志的诗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3、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雄心壮志的积极思想。

4、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5、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6、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有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8、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未来教育家》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12年教师节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这是国内第一份中央级教育家类期刊,更是国家教育部新闻宣传的一份新生力量。2012年,荣获“中国好教育影响力媒体奖”,2014年荣获“全国教育好新闻二等奖”。

11、释义: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鲁迅

1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4、释义: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5、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16、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17、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

18、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1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关于鸿鹄壮志的诗句

1、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5、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鸰——壮志能吞鸿鹄,遥心长伴鶺鸰。鸿是指大雁,而鹄则是天鹅。鸿鹄是古人对大雁、天鹅之类飞行极为高远鸟类的通称,表达远大志向往往用“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句。鹡鸰,俗称张飞鸟,栖息于海拔在400~2000米的山区、河谷、池畔等各类生境中。《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鶺鴒”比喻兄弟。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作者希望外甥既要有杀敌报国的鸿鹄之志,又要有团结战友同心戍边的鶺鴒之情。

6、笑傲江湖里的: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梁启超将民主进步之光带给民众,成为近代中国伟大启蒙者。毛泽东说,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胡适也曾经说,少年时读了梁启超的文字像受到电击。戊戌变法已经过去100多年,梁启超却从未淡出中国社会改革者的视野,每次我们回望梁启超,都能够强烈感受到新的启迪与冲击。

8、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如今你舍弃放养牛羊猪,观看研究八阵形图。三性:古代祭品,牛、羊、豕(猪)。三冬业,三个冬天的学业;八阵形,即古代名阵八阵图,杜甫诗云:“功盖三分国,名垂八阵图。”

9、《塞上曲》,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10、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11、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12、树底鸣鸠相唯诺,花间飞蝶自绸缪。二虫得失聊堪笑,鸿鹄谁能问弈秋。

13、注: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14、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15、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6、“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这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身世之感。诗人看到水流不息,联想到那已经过往的岁月和消逝的年华,不禁感慨万端,悲从中来。

17、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8、翻译: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19、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题乌江亭》杜牧(唐代)

20、文人雅士必读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