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展现鸿鹄之志的诗句(100句)

2023-02-05 15:05:3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表明鸿鹄之志的诗句

1、第二个证据是文献学证据

2、周孚:“深惭鸿鹄姿,肯作荆鸡伴。”

3、翻译:处境越窘迫,意志尚且越坚定,志向远大。

4、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汉刘邦

5、(注:诗歌的赏析为该诗作者自我品鉴。)

6、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也都会因为接受了季节的力量,

8、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9、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10、从《大风歌》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到《鸿鹄》的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一代开国皇帝刘邦尚且如此,遑论别人?人啊,都有衰老的一天,平时还是悠着一点吧!

11、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12、赏析:本诗描写了枫叶飘飘,秋风袭袭,细雨寒蝉,晚自习的灯迟迟不灭。此诗重温幼时之梦,挥汗青春,誓成鸿鹄。不枉挑灯夜读之奋发,不枉时分时秒之默移。——K1810班李文娟

1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14、点击标题下蓝字“中国好父母”关注

1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16、当然,这无法成为北大校长读错字的辩解依据,读错了就是读错了,现代汉语“鸿鹄志”还是应该有约定俗成的读法。如果校长讲得出“鹄”字的这许多出处,反倒令人佩服了,这完全是两码事。

17、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18、《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9、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20、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但愿能够发挥自己的本领,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二、展现鸿鹄之志的诗句

1、纵使抱歉致青春,未留半热忱祭过往

2、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3、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4、答:关于雄心壮志的诗句:

5、也或许每个人都学会了不悲不喜,也或许每个人都习惯了不哭不闹,倒显得这世上的悲伤和欣喜都很可笑。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7、(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8、政治斗争(宫廷争斗)的残酷就是这样的。

9、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10、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11、异兽如飞星宿落,应弦不碍苍山高。

12、同时,文章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斗争的历史图景。

13、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14、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5、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16、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7、于右任写的是唐代诗人、宰相权德舆的诗句:“秋天鸿鹄姿,晚岁松筠质。”

18、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0、赏析:本诗上部分描写蝉声哀鸣,寒风席卷,白霜冷凝,下部分抒发自己的磅礴大志,即使面对破败之景也无半分退却之心,向世人展示:即使没有过人的天赋,也要凭自己的努力登上雄峰!——K1705班刘思懿

三、形容鸿鹄之志

1、看到了么?“胡沃切”,古文字学里面,某某切就是说发音,用“胡”的声母、“沃”的韵母,注意了,“沃”在《说文解字》里也有记载“从水,芺(yāo)声”,所以“沃”的韵母是“ao”,配上“胡”的生母“h”,是什么?是“hao”!

2、♡过了年少轻狂的日子,有关于这个词,总会让人怀念起曾经总是热泪盈眶的日子。是回不去的奢侈,也是忘不了的炙热。

3、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幽香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5、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

6、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这三个铁证,分明从不同学科予以论证,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8、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

9、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10、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1、再来看看魏晋时“鸿鹄”入诗的情况——

12、《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13、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14、“每日一禅”:刊登禅联赏析。

15、不过,这样的诗句,还是不写进领导的报告为好,否则,又可能出现什么差错,涌现新的“某某门”也未可知了。

16、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17、那么鹄到底是hu?还是hao?

18、以下是特等级获奖作品—古典诗词篇

19、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文章也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有政治远见,他要求人民从“苦秦”中解放出来;他聪明果断,具有组织群众、制定策略、指挥战争的卓越才干,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

20、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四、鸿鹄之志的古文

1、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e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4、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5、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7、忆昔范增碎玉斗,未使吴兵著白袍。”

8、下面再来看古诗里“鸿鹄”和“鸿鹄志”的一些用法——

9、《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10、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11、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12、《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3、在秋天,幺幺的每一个学子,

14、第一个证据是古文字学证据

15、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16、而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成功的关键在于思想,而不是这些字音字形的细节。不可以把自己宝贵的青春时光耗费在这样的惩罚式学习上。

17、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18、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9、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0、校园景,秋意浓,唤斗志,咏飞鸿。2018年金秋诗会,幺幺高中学子创作诗词品味金秋多姿美景,抒写青春鸿鹄志向。

五、体现鸿鹄之志的诗句

1、南北朝的两位诗人,写燕雀时都拿鸿鹄对比。可见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对后世还是有影响的。

2、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知道我们~~

4、“画坛钩沉”:刊登美术史稗史逸闻。

5、校长没念错,就是鸿鹄hao之志!

6、李处权:“夫君丘壑姿,鸿鹄杳鶱举。”

7、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8、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9、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10、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11、读错字,一样当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当北大清华人大的校长,当优秀的央视主持人。

12、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3、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14、——从于右任对联“秋天鸿鹄姿,晚岁松筠质”说起,无关“鸿鹄门”

15、“平闲吟稿”:原创古典诗词选登。

16、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17、♡大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鸿鹄志,曾经心高气傲,后来归为凡人,后来残存的梦想与现实的生活相撞,狼狈的抬不起头的,是曾经的痴心妄想。

18、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19、《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20、“鸿鹄鹍鹏鵰鹗鹘,鳟鲂鲦鲤鰋鲿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