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竹子的一些诗句(100句)

2023-02-05 14:31:3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两句关于竹子的诗句

1、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4、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6、这里的竹子是做笛子最好的材料。“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我虽然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用这样的竹子做成的笛子,吹出来的声音应该非常美妙,比一般的乐器更为精彩。“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竹子从来不像“蒲柳”那样,随风凋落,遇到秋风就枯萎。

7、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9、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可爱极了。

10、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1、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

12、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13、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4、释义: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15、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清)郑板桥《题画》)

1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7、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18、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19、城步的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今天抛砖引玉,期盼渊源流长的城步文化更加行稳致远,在文化与旅游大融合的时代发展中更加璀璨夺目。

20、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二、关于竹子的一些诗句

1、翻译: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2、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4、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5、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6、▶赏析: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

7、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8、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高风亮节,高尚不俗,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它有许许多多的优点,然而,我最欣赏它的坚贞不屈。它那“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美好品质。它偃而犹起、柔中有刚的高尚品德时时刻刻激励着我!

9、译文: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10、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1、诗人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这里因借“楚辞”含蓄地表达了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意十分丰富。

12、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13、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4、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5、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16、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17、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18、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瑶池》

19、作者:肖丁勤(15873907157)

20、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

三、关于竹子的两首诗

1、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3、尤其是诗人描摹竹子的形态时,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色彩形成强烈反差的对比,来表现内心的忧愤。

4、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5、寻苗裔,湘江曲。——陆容《满江红·咏竹》

6、飘雨的天来到这里,淅淅沥沥的雨声,让人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荡涤了奔波的尘埃;叮叮咚咚的泉水,流淌出一曲曲与心灵对唱的歌谣。

7、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8、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9、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李颀

10、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11、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12、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13、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14、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15、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16、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虽无农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百草千花零落尽,请君来向此中看。

17、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18、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19、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20、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四、关于竹子的诗四句

1、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2、“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这是王昌龄另外写送友人赴任城步的离别诗《送程六往武冈》,也跟城步关联。城步,古称雄溪,为五溪之首。宋代大诗人陈与义途经城步枫门岭也叹曰,“丹枫如染带烟光,幻出人间锦绣乡”。

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高斋闻有万琅干,坐对怀山饮秋绿。官闲胜日无一事,樽酒不空仍有肉。他时剥啄叩君门,高枕矮床容我宿。

6、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黄滔《题友人山居》

7、翻译: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8、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出栏出五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9、此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就表现手法而言,写竹的形态是实,写人的感情是虚;而从命意来说,则正好相反,写人的感情是实,竹的形态是虚。因为诗人写竹,从头至尾写竹,却又无处没有诗人自己的面目和精神。

10、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11、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12、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13、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14、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1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16、溪光竹色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宋)陆游《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17、《严郑公宅同咏竹》——唐代杜甫

18、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宋)王安石《竹里》)

19、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20、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五、歌颂竹子的诗句

1、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2、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5、肖仁福谈文化自信:火遍全网的两句古诗与城步有关

6、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白头吟》

7、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8、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9、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0、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11、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12、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4、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15、时间回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誉的大诗人王昌龄在今湖南龙标(今黔阳)写下流传至今的《送柴侍郎》: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城步何曾有幸,就这样通过流传至今的巫水、沅江,跟唐朝、跟大诗人王昌龄攀上了文缘。

16、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17、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8、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19、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20、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