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有关于儿童的古诗词(100句)

2023-02-04 15:53:0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儿童的古诗词句

1、《牧竖》唐代: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释义: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可惜人总要长大的,总有一天要被穿起牛鼻子,老老实实去耕田,再不能自由自在。

7、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8、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阅读延伸)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鹅姿态优雅,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技巧。因此,只要哪里有好鹅,他都想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11、(阅读延伸)清明节是踏青祭祖纪念先人的日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现在一般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

12、今日旧地重游,回忆起小时候逃学频频来到鸟石山,又一一找到了昔日的踪迹。那时候为捉游鱼,一群孩子跳下水去把水弄干;为了争敲山上的响石,便比赛看谁先登上山峰。

13、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14、(赏析)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没有固定的声腔。可是小牧童却陶醉在这样的笛声里。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15、今天,为您精选了40句励志古诗词,告诫自己也告诫孩子人生路上、求学路上不要轻易放弃。

16、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8、(简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9、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与小女》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20、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二、有关于儿童的古诗词

1、“穿牛鼻子”是乡间比喻管束儿童的俗语。这个顽童非常淘气,又要去打鸟,多象一头穿不住鼻子的犟头牛。

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3、《巴女谣》唐代: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释义: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4、儿童天真未凿,想象力奇特。本是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联想和想象会变得美丽又奇特。童心让幻想更加绚丽缤纷、瑰异非常。儿童的想象,往往是纵横万里、漫无边际的。

5、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9、(阅读延伸)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冧案被流放夜郎。当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顿时惊喜交集,随即乘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此诗诗题也作《下江陵》。

10、(阅读延伸)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写的新型格律诗体。其特点,在于词是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阕,且依声填词,不同的词牌对词的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晚唐时的第一个大词人温庭筠的出现,标志着词这一新型诗体正式进入成熟阶段。

11、孩子们在一起争抢着骑竹马,出于恶作剧去“偷折四邻花”。他们欢笑着敲击羊皮鼓,拉着牛犊的下巴走,晚上贪看露天演出的夜戏,直至星月西斜。

12、(诗词大意)一下子走到离家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炊烟袅袅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路上看到六七座亭台,周围有十来枝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

1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15、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6、《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17、(诗词大意)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地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吧,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18、请右上点(···)分享!看完请在右下角点个赞。

19、关于《风筝》的古诗词有如下: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词》

20、(简析)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三、关于儿童的古诗词名句

1、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3、《花影》(宋)苏轼

4、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合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7、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8、孟子说:“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宋明儒学又把“赤子之心”发挥到“仁心”的高度。李贽的“童心说”即来源于孟子。

9、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限于篇幅,我把这50首诗分成上下篇,明天会出下篇。

13、“古代有‘诗教’一说,诗自然而然能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6、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旧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17、孩子都有淘气贪玩的天性,古人也有逃学的经历。

18、《与小女》唐代: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释义: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19、孟子小的时候很聪明,喜欢学习模仿别人。他们住在墓地旁,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感到这个地方不适合孟子,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到了那里,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孟母看到这些,感到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孟子。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在这里开始接触学校,接触儒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20、孩子在人多的场合可能会害羞。小孩子们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四、有关儿童的古诗

1、“武斗”是儿童采来花草,取其茎柄粗壮老成者,与他人的叶茎两两相交,用力对拉,赛茎柄的韧性,以不断者为胜。从诗中“狼藉”一词看,儿孙的玩法应该为武斗。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赏析)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裳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5、孩子发现了乌鸦长着几根胡须,和“老夫(诗人)”的胡须有相似之处,而又不敢对着长辈笑,就只好对着乌鸦笑,写出了儿童顽皮而又拘谨的情态。

6、(阅读延伸)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据《汉书》载:汉武帝时,曾遣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霍光派博介子去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唐时与吐蕃在此交战颇多,王昌龄在诗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典故,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

7、(诗词大意)千里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红花绿叶相互映衬,水乡村庄,山边城郭,路边酒旗迎风招展。南朝以来修建了数不清的寺庙,许多楼台都掩映在烟雨之中。

8、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黄庭坚《采桑子》

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诗词大意)小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去池塘里采回了白莲。他还不懂得隐藏踪迹,小船划过,水中的浮萍被划开一道波痕。

11、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12、——明·徐渭《题风鸢图》(其二)

13、(阅读延伸)这首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1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5、騃(ái)女痴儿那念此,贪看蝌蚪满清沟。

16、(诗词大意)月儿西沉,归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秋枫泛红,渔火点点,伴着孤独的我,在船上愁绪满怀,辗转难眠。已经半夜了,而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的钟声还不时传到我的客船里。

17、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8、4—6岁孩子必读100本经典绘本

19、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0、(简析)牧童的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这首诗里描绘的牧童憨态可掬,腰间插上几枝蒿竿子,小胸脯一挺,自信心爆棚,就以为自己是李广了,老虎来了也不怕。

五、关于儿童的诗句古诗词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诗词大意)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它又生出几枝新枝。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发思念之情。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田家》(宋)范成大

6、——南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7、(阅读延伸)“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薛”两句化来,表达了了诗人送别朋友之后的惜别和依依不舍之情。

8、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0、(阅读延伸)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觉得学习太辛苦,就跑到外面玩去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婆婆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觉得很奇怪,就问这位老婆婆在干什么。老婆婆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更加惊奇,老婆婆说:“只要工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回家后刻苦认真地完成了学业。那老婆婆自称姓武,如今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2—3岁孩子必读的20本经典绘本

13、(简析)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作者刻画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

14、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15、(诗词大意)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在河边学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青苔上,野草遮掩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向他问路,连忙远远地摇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6、(阅读延伸)重阳节的来历:传说东汉时,汝南有个叫桓景的人,瘟魔给他的家乡带来一场大瘟疫,他的父母因此病死。他到东南山拜仙人费长房为师学艺。桓景拿着师傅给的降妖青龙剑,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了”。并且给了他茱萸叶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他把茱萸叶、菊花酒分给大家,瘟魔不敢近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从那时起,才有了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

17、(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