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表示儿童嬉戏的诗句(100句)

2023-02-04 15:52: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清代《村居》 译: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5、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6、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8、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9、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1、☞屈原竟然不姓“屈”!这七条端午节冷知识,你知道几条?

12、两小儿辩日先秦:列御寇

13、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14、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15、见人初解语呕(ōu)哑(yā),不肯归眠恋小车。看到人就学着咿咿呀呀的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睡觉。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16、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17、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18、《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19、比如:莲花、芙蕖(fúqú)、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水旦草、芙蓉(夫容)、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20、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二、表示儿童嬉戏的诗句

1、译文: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3、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宋代《宿新市徐公店》 译: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5、冬天,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孩子早晨起来,把冰从盆里剜出。这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可以想象孩子由嘻乐转向愕然失望,孩子就是会玩啊!

6、春风中,燕儿欢叫着在河堤那边上下翻飞。放牛娃稳稳躺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回家。放牛娃一路回去,心里却算计着如何偷母亲的线,明日好放风筝玩。大好风光,不放风筝,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的美意?

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8、无题二首作者:李商隐(唐代)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9、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10、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1、小娃撑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

1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宋代《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13、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14、马汉彦.唐宋绝句选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1月第1版:190

15、小孩子天真无邪,男女幼童也能相处得来,的《长干行》前几句也为我们描绘了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几句就几乎囊括了形容男女儿童之间相处融洽的词汇。诗的开头几句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宛如一幅民间儿童嬉戏的长卷,为读者塑了一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形象。“竹马”,儿童游戏时以竹竿当马来骑,马在古代不仅是交通工具,还代表了战场上的勇士形象。古代的小朋友们也希望骑马,竹马虽然是一根小小的竹竿,却代表了小朋友们渴望驰骋的梦想。小时候一起骑竹马的孩子,成为最好的玩伴,因此后来人们就用青梅竹马来形容少年时期男女幼童纯洁的友情,青梅竹马时代是人生最纯洁无邪的年代。

16、“斗草”是古代儿童常见的游戏,有“文斗”和“武斗”。

17、清宣宗道光四年(1824年),32岁的龚自珍在一次午觉醒来,有所感触,写了这首诗。

18、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9、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20、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三、形容儿童嬉戏的诗句有哪些

1、①楝(liàn)花风:指夏季的风。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

2、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3、“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4、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决:决断,判定,判断。

5、那场暴雨过后的荷花显得特别的夺目,在阳光的映射下散出光芒,荷叶也绿得发亮,荷花瓣上的露珠似乎也染上了粉红色,随风摆动显得特别好看。浑浊的荷塘里有锦鲤露出背,雨后的蜻蜓低飞,与舞动的荷花瓣相嬉戏,一派生动的画卷。

6、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7、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唐代《池上》

8、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9、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10、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11、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旧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1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3、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14、最好也最好理解的就是高鼎的杨柳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16、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若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1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8、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1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20、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同时描绘了儿童牧牛与牛吃草的动态画面,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全诗远景写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写人,工笔勾勒,细致入微。诗中浸润着古典的静穆与纯净。

四、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诗句

1、朝(zhāo)牧牛,牧牛下江曲。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朝:早晨;日出的时候。

2、阳光投射在湖面上,反射着叠叠波光,就像展开一卷斑斓的彩墨画。池中的荷花,绿叶亭亭,清淡美丽。几条的可爱小鱼从荷叶下游过,生怕打破静谧的画面,偶尔也有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湖面上“跳舞”。你看,湖边那婀娜多姿的垂柳,轻风一拂,可爱极了。

3、这里是教育私享汇,感谢你的阅读

4、赏析: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小女孩越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5、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6、孩子都有淘气贪玩的天性,古人也有逃学的经历。

7、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唐代·杜甫《江村》

8、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

9、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10、荷花不仅没有牡丹那样华丽高贵,而且没有桂花那样十里飘香。既没有梅花那样顽强不屈,也没有水仙那样朴实秀丽。但是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11、夏天里的荷叶很美丽,荷花比荷叶还美呢!

12、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1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译: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1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

15、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16、儿童较之成人和大自然更为接近。儿童的世界天真烂漫、自由自在,能够被外界小小的事物所触动,完全沉醉在自然的怀抱中,不知归路,目之所及,尽是惊喜,这与成人世界枯燥乏味、无暇自娱的重压生活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17、答: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句有:

18、诗人也有一首长诗中涉及到自己的小女儿,纯用白话,很明显是受到左思《娇女诗》的影响。诗人经过战乱回到家中,一家得以团圆,是一件喜事。他的妻子就把那些很久没有用的化妆品拿出来。他的儿女没有见过母亲化妆,觉得很新鲜,“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她们本来就不懂怎样化妆,就拿着胭脂水粉在脸上乱涂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她费了好长时间擦胭脂涂粉,拿起眉笔就乱描乱画,把桂叶眉(阔叶眉)画得乱七八糟的,让人忍俊不禁。这几句通过对小女儿化妆动作的描写,不仅传达了小女儿的活泼与可爱,更衬托出离乱中的家人重逢是如此的令人感动和令人珍惜。

19、孟子说:“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宋明儒学又把“赤子之心”发挥到“仁心”的高度。李贽的“童心说”即来源于孟子。

20、出自:唐代·杜甫《江村》

五、描写小孩嬉戏的诗

1、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2、⑶鸂(xī)鶒(chì):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

3、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一作:玻瓈)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09:1094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6、毛铉的《幼女词》通篇也是白描,侧重于娇女的羞涩的童心,寥寥数语,一个纯真可爱的幼女形象跃然纸上。“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幼女穿新衣,初次学着新娘成婚时拜堂的动作,侧重突出小女情窦初开的心理。“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看到人时她羞赧地低下头,怕别人取笑她“学小姑拜”,但害羞又不能太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她通过摆弄裙带的动作来掩饰其羞涩之态。幼女懂得用自然的动作来掩饰其不自然的神情,说明她已不止“六岁”,但稚气还未脱,仍是幼女。这两句显示了幼女的聪慧机灵。

7、在荷花丛中,偶尔有几只蜻蜓飞过,停在荷叶上休息;还有几只蜻蜓用自己细长的尾巴去点水;还有几只蜻蜓在用优美的舞姿吸引周围的游人……

8、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9、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1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11、牧竖持蓑(suō)笠(lì),逢人气傲(ào)然。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牧竖:牧童。持:穿戴。傲然:神气的样子。

12、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13、古代的女孩成熟较早,爱美心理往往在不经意的举动间流露出来,诗人们很能抓住这一极富情趣的动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娇羞、稚气、爱美又略带顽劣的小女孩形象。

14、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15、⑸蚕:农家养蚕女。渌(lù):水清而深的样子。

16、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7、赏析:幼男幼女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家家等游戏情景,也由此诞生了沿用千年的两个成语,即“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

18、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六岁的小孩模仿大人堂前拜月,至于拜月的含义她根本不知,只是她见大人这样做,自己也跟着学,认真的样子叫人怜爱。

19、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

20、赏析: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