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悯农诗句 古诗(100句)

2023-02-04 14:41:0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悯农全部诗句

1、悯农二首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白话文释义: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3、《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一共有三首,共有十六句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第二句中,“万颗子”的“子”,是指作物结出的果实颗粒。万颗当然是一种虚指,表示数量很多。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7、(每日诗词)感谢您的关注!

8、(每日一诗)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李绅、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干将,也是最核心的三位诗人。甚至李绅本人还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之他当时写了乐府新题二十首,都是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创作的,所以元稹见到之后非常佩服,和作了十二首新乐府,然后才是白居易紧随其后又写了五十首新乐府,这样才兴起了大胆揭露社会上存在各种弊端的具有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对民生疾苦深切关怀的“新乐府运动”。在白居易的五十首新乐府里,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像《卖炭翁》这些名作。

11、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12、(每日一诗)40小儿垂钓

13、(每日一诗)39忆江南

14、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5、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16、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17、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8、《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9、李绅,字公垂,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往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2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前两句讲的是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很容易理解,烈日当空,然后农人还在怎么样?还在辛苦劳作。为什么在炎炎夏日,“日当午”的时候还要辛苦劳作呢?是因为要给禾苗翻土,要除杂草,因为农事辛劳啊,一点懈怠不得。“汗滴禾下土”,是多少汗滴到禾下土上呢?不是一滴汗,是滴滴汗,这样到第二个场景就和“粒粒”饭对应起来了。

二、悯农诗句 古诗

1、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他力主抗金,刚直敢言,后因忤权相韩某,罢官居家十五年,忧愤而死。他的诗同情民疾,构思新颖,感受别致,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风趣。他的诗歌今存四千二百多首。

2、(每日一诗)35望洞庭

3、徘徊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于丹)

4、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5、《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6、(每日一诗)31游子吟

7、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记得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如果有米粒子掉,或者有剩饭没吃完,家里的长辈就会拿那个筷子在你头上敲一下,有时候就会念叨这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当下提倡“光盘行动”,提倡“吃不了要兜着走”,这完全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我们孩子们如果不知道“粒粒皆辛苦”,那个粒粒的米饭是滴滴的汗水孕育出来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也很难收获沉甸甸的价值与未来。

8、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9、一天一首古诗词小国带您学古诗

10、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1、本文应@雪点发,谢谢@雪的支持与建议。

12、《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3、《悯农》的作者是李绅,李绅还是唐朝时期的一代宰相,他也是当时主张诗歌革新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与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人的交往十分密切,其留存的《悯农二首》广为后世传颂。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4、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15、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悯农二首李绅〔唐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若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请将其设为“好评”,谢谢!

16、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7、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18、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9、其二的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20、《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籽。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悯农》之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悯农的所有诗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3、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4、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5、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6、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7、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间悲剧呢?种出的粮食到哪里去了呢?遍地粮田五谷丰登,种田的农民却两手空空,凭什么会这样呢?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只是如实记录下如此不公平的现实。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到,在古代的很多时期里,农民都是生活得最艰难的:他们要面对田间日夜的辛劳,要祈祷老天不要有灾害,要承担朝廷压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要忍受地方上豪强的掠夺,要忧心未知的战乱和动荡......

8、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在田间锄草,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9、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10、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1、“四海无闲田”一句,四海,指全国各地。中国古代的观念里,中国大地四个方向都被大海环抱,因此“四海”也就是古人对天下各处的称谓。“闲”是空闲、闲置的意思,“闲田”是空余的农田。这句诗是说,天下到处并没有空闲的、没有耕种的土地。然而这又怎么样呢?下一句揭示出残酷和悲惨的现实:

12、《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赏析:这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3、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14、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5、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孙。

16、译文: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19、不过既叫《悯农》,就是替农民伤心的意思,或更直接,是可怜农民的意思,顾名思义,肯定都不是春天的诗歌。

20、悯农其一古诗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四、悯农古诗全部

1、悯农二首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

2、“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3、觉得不错,请在页尾点赞哦......

4、(每日一诗)41悯农

5、《悯农》其一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四海无闲田”,写出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闲置。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谁知结果却是“农夫犹饿死”形成强烈的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平。

6、(每日一诗)37赋得古原草送别

7、《悯农》有李绅的三首,杨万里的一首。不知你的其一指哪一首?

8、我个人觉得很好用,悯农农业是央视宣传品牌,中国15诚信企业,由此可见,口碑以及质量绝.对是一级的。

9、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1、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12、(每日一诗)36浪淘沙

13、春天中一粒种子,等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全国没有一块田地是空闲的,但是还有农夫饿死。表现了社会的黑暗。

14、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传诵。

15、当然可惜的是,李绅除了这两首《悯农》,他创作的二十首新题乐府没有流传下来,但是我觉得只凭着这两首《悯农》,也足以体现诗人所具有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了。这种情怀不仅是李绅身上可贵的品质,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一种宝贵品质。他们往往拥有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怀抱着拯救天下苍生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地去关注黎民百姓、去反思国家社会的问题,而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与眼光又使得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的所在,并通过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局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18、《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解释:悯:怜悯。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9、《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20、所以在这两首《悯农》诗里头,不仅有极出色的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对黎民百姓深切关怀。所以中唐的时候有一场著名的“新乐府运动”,一般我们都知道是由白居易、元稹倡导起来的,叫“元白新乐府运动”,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干将,就是李绅。

五、《悯农》的诗句

1、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2、《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绅的那首千古名作《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因为有这首诗,李绅后来又被称为“悯农诗人”,一首诗成就一个人,这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惊艳之作。诗名很惊艳,但诗的内容很沉重。

4、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5、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6、作为一个读书人,李绅能同情农民的遭遇,体察民生的艰难,是值得尊重的。据记载,写这组《悯农》诗的时候,李绅还没有做官,还不是那个一顿饭要吃掉几百条鸡舌头的朝廷宰相;这个时候,他还可以对农家的生活感同身受,所以这个时候,人性的光辉还闪现在他的诗里。

7、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之翘楚当属唐诗,深入浅出而富于生气的唐诗总是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李绅的两首《悯农》虽为人们耳熟能详,但每每读之,总能被深深打动,身处太平盛世的唐朝,李绅在诗歌中却把目光转向了最底层的农民。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悯农》。

8、这三首都很浅显,沒什么可解释的。只是第三首的嫫女,是丑女的代表,下一句是对一笑干金的否定。

9、所以受这首《悯农》诗的影响,尤其是受第二首《悯农》诗的影响。你看宋代诗人梅尧臣就写了《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而张俞写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使用的创意,都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创意。在古人笔下,受《悯农》的影响,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作品,这些作品汇聚成一条大河,从古代一直奔用到当下,不断触碰着我们的灵魂。好,有关《悯农》,我们就分析到这。谢谢大家!

10、《悯农》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11、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12、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13、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4、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15、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16、首句里,“粟”是中国特有的粮食作物,今天我们一般叫它小米。粟是古时候北方重要的食物,在诗里,粟代指所有粮食。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19、河北悯农农业的肥料很好的,可以强根壮苗,防bing抗bing,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减少各种bing害发生蔓延。

20、稻云不雨多不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己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