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牧童的古诗(100句)
一、关于牧童的古诗六首
1、鸡肋天教辞怒臂,牛心公与慰谗唇。 —— 毛滂 《 曹使君舍夜饮归步月出城色山色如画作诗一首 》
2、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3、通过对稚子脱冰、穿线、敲冰和冰块落地等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孩童生活的无限乐趣和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4、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山中》李涉
5、蓝天白云:春柳(组诗14首)|旷野牧童:情人节有感神爱咏|西山布衣:游昆明湖诗4首
6、《村晚》写夏日乡村傍晚景色。“草满池塘”,“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诗名“答钟若翁”。是“牧童”写自己的生活。出有可乐,入有可足,悠然自得,不为名利所羇。
7、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8、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语言质朴清新,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适与恬静。诗中的草原、笛声、月夜、牧童,既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又如一首赞美劳动的欢快小曲,给人的心灵世界带来安然恬静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9、点击重庆小学古诗词下方菜单栏“诗词打卡”,“唱读古诗”即可查看
10、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曹丕 《 燕歌行二首·其一 》
11、跳出净慈牛栏,撞入太白马厩。 —— 释如净 《 偈颂九首 》
12、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13、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14、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17、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18、骑鹤腰缠空入梦,跨牛髀骨惯行山。 —— 方一夔 《 宋震翁以诗见推次韵为谢 》
19、鹿顶殿中逢七夕,遥瞻牛女列珍羞。 —— 朱有燉 《 元宫词(一百三首) 》
20、作为八仙之吕洞宾在他的诗歌当中,显然有着浓厚的道家思想。所以在这首唐诗当中,表现出了诗人内心世界对于自然生物,表现出了诗人内心世界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二、有关牧童的古诗
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
3、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4、注:元宵节习俗,北方吃水饺,南方吃汤圆。
5、在这首古诗的前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我们能够看得出其中运用了多个数字,“六七里”、“三四声”,展开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充满田园牧歌般的美丽的意境世界。
6、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7、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9、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10、三顷水田秋更熟,北窗谁拂旧尘冠。
11、这一首唐诗是吕洞宾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懂得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13、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4、热爱古诗词的你,还记得哪些呢?
15、定知禾黍胜桃李,何似犁牛问老农。 —— 胡寅 《 赴宣卿牡丹之集和奇父二首 》
16、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 杨朴 《 七夕 》
17、蝇虎寒窗搏,蜗牛败壁缘。 —— 洪咨夔 《 又次及甫渚宫 》
18、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 岳飞 《 题青泥市萧寺壁 》
19、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20、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 李白 《 君子有所思行 》
三、描写牧童的古诗有哪几首
1、淮岸经霜柳,关城带月鸿。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2、目录长歌行七步诗敕(chì)勒歌咏鹅回乡偶书咏柳凉州词登鹳(guàn)雀楼春晓宿建德江凉州词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鹿柴(zhài)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hè)刨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秋浦(pǔ)歌(其十五)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其三)赠花卿(qīng)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绝句(其一)江畔(pàn)独步寻花(其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寒食滁(chú)州西涧(jiàn)塞(sài)下曲游子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其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mǐn)农(其一)悯农(其二)山行清明江南春……
3、《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田家元日》——孟浩然(唐代)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村晚》——雷震(宋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山中》——李涉(唐代)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4、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唯将一童子,又欲上天台。
5、(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6、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 王维 《 田园乐七首·其四 》
7、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8、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9、相比儒家在古代被奉为正统思想,佛家是来自国外的文化传播,道家思想可谓是我们国家最原汁原味的文化体系。从老庄哲学发端开始,虽然历史上极少有哪一个朝代真正把道家思想作为立国之本,但是却并不妨碍它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播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至少延续几千年,从未断层。
10、他没脱蓑衣,就躺下来观赏高空中的明月。
11、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
12、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严光旧钓矶。
1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15、水来天上险黄河,牛马风烟日日过。 —— 申佳允 《 炼城口阅工 》
16、杜预春秋癖,扬雄著述精。在时兼不语,终古定归名。
17、漫卷:胡乱地卷起。
18、老子骑牛沙上去,仙人化鹤苑中还。 —— 汪元量 《 函谷关 》
19、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 孔平仲 《 禾熟 》
20、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四、古诗关于牧童的诗
1、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 颜仁郁 《 农家 》
2、宋朝划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定都于北方的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统一全国。而南宋则长期定都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偏安江南。大部分的北方地区则在金人的铁蹄下沦丧,作为主战派的陆游等人主张收复中原,但屡遭主和派的阻挠。外有民族矛盾,内有国家冲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陆游写下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
3、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4、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 蒋捷 《 贺新郎·秋晓 》
5、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6、常驱牛趁机春雨,人前元不似英雄。 —— 孙应时 《 读通鉴杂兴 》
7、曾见江南多鸭舍,亦知吴下剩牛宫。 —— 吴宽 《 作鹤房 》
8、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 苏轼 《 狱中寄子由二首 》
9、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10、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 《 村居 》
11、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12、通身何更有踪由,三十年看水牯牛。 —— 释印肃 《 颂十玄谈·玄机 》
13、写诗人在深秋的早晨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陷入敌手,沦陷区的人民在敌寇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表现了诗人盼望朝廷能尽快收复失地,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14、伦杀淮南炎杀攸,天将造化马为牛。 —— 陈普 《 咏史 其四 司马宣王 》
1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 《 自嘲 》
16、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17、《所见》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18、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9、投荒万里无归路, 雪点鬓繁.
20、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五、描写牧童的古诗3首
1、童子遥迎种豆归。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
2、《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3、织女牵牛饯我车,归来篱菊已荣枯。 —— 邹浩 《 次韵德符寄世美因以招之 》
4、一口吸西江,赤土涂牛奶。 —— 释绍昙 《 偈颂一百零四首 》
5、牛羊平野散,鹅鸭小溪浮。 —— 贝琼 《 横港 》
6、诗人雷震年事已高,隐居在这山清水秀之地,安享晚年。当他闲来无事游览农家的时候,看到了这优美的景象,便忍不住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村晚》,得以流传至今。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8、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9、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10、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11、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A*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A*(gou4)=句子的句+难题的难的右一半野鸡鸣叫。
12、投稿体裁主要包括散文、小说、诗词、评论、摄影、书画、小视频(横拍)等。文稿一般在300字以上,3000字以内(一次性投稿300字以上者方可单独成辑);摄影(每幅)、书画(每幅)、小视频(每集)不超过20mp。如自荐自带插图、配乐、小视频更好。如一周内未收到本平台采用之信息可转投其它自媒体。
13、由重庆学而思小高团队、重庆学而思大语文团队,联合打造
14、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肤语洗心。
1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 《 秋夕 》
16、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刘禹锡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17、一牛络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像间。 —— 弘历 《 韩滉五牛图 》
18、不知自偿债,却笑牛牵磨。 —— 寒山 《 诗三百三首 》
19、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20、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