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的事迹简短(100句)
一、简要说说袁隆平的事迹
1、周优老师(瓯海区任岩松中学)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以“回顾建党百年历史,传承革命优良传统”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4、诗词鉴赏(9分)
5、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6、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7、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8、新闻评论题目地一般特征:①开门见山,观点,态度鲜明;②内容贴近读者心理,吸引大众眼球;③语言简洁,语势强烈,多用祈使句。
9、教师浏览每位学生的个人演讲成果和互评记录,补充修改建议。每位组员根据同伴和教师的修改建议,继续修改演讲成果。
10、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11、学好第一单元的小说,需要学生联系特定历史背景,在“读”“思”“写”的循环贯通中,学习鉴赏小说的描写艺术,学会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典型的细节描写,并对它们作简要的点评。
12、根据材料内容,请简要概括说明我们要从哪几方面着手来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率。(5分)
13、师:大家对这篇人物通讯“用怎样的语言写”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介绍科学家袁隆平的人物通讯“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写”?
14、《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选取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从不同侧面揭示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描绘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形象。
15、为此他在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荣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金质奖章,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93年获美国布朗大学设立的菲因斯特饥饿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著有《杂交水稻》等。
16、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17、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两首诗歌中描写的美好的劳动场面,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18、典型事件(与文本对话)
19、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20、C.揭示了战士在朝鲜流血牺牲的目的。
二、袁隆平 的事迹简短
1、困难: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2、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3、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生:作者通过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春节过后的第二天”“空中不时飘下雨点”可见袁隆平为了工作,顾不上休息也不在乎困难;“眯”“打量”“跨过”“走进”“蹲下”“翻看”,表现袁隆平深入科研现场,工作细心,作风扎实。
5、核心任务:制作“青春歌词本”。
6、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长诗《黎明的风景》、长篇小说《东方》、散文《我的老师》等。
7、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8、(3)每个小组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优秀通讯和评论各一篇,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
9、在日常阅读中,我们可以采用画思维导图地方法去分析文本地结构和思路
10、袁隆平院士对年轻人的寄语
11、①正面刻画:a.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12、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
13、树老师特别强调:回答此类题目,答案尽量要点化,要点学会序号化。
14、明确:开头三段,作者从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了明确中心的作用。结尾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的情境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人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15、师:请大家梳理概括这两份作业里选取的新闻事实和表现的人物精神风貌。
16、本单元的专题学习融入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任务群。学习本单元,需要整合多种文体的学习资源,在学习活动中感受、认识劳动的伟大,了解新闻通讯的文体特点,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撰写新闻评论的一般写法,辨析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会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学写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根据以上学习重点设计了本专题学习的核心任务:学习从某一个角度对新闻/通讯进行评论。
17、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余载,一生浸在稻田里,直到今年年初,这位乐观的老人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袁隆平早已成为国人心中的“神农”,成为中国农业乃至科学界的代名词,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夸大了袁隆平的成就,让中国人“吃得太饱”不仅仅是袁隆平一人。
18、在朱光潜先生的恳切言辞中,总有一些话语能够触及我们心中最柔软之处。请你圈点勾画有感触的句子,提炼关键句或摘抄语句,并选取一年中于你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日子,制作心情日历。(具体样式见“学生作品”)
19、他开发出的水稻杂交系统,经过千千万万育种工作者的努力,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亩产——也就减少了我们对农田面积的需求。
20、“钉钉群”线上直播演讲比赛。在直播过程中,听众可以通过发弹幕的形式,分享自己被打动、受感染的心得体会;全体同学和评委根据评价量表打分;专业评委对每组优秀演讲作品进行点评;组员记录评委提出的修改建议、听众反应,用于后期演讲调整。
三、关于袁隆平事迹的
1、第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生:表年代的语言。1961年7月,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1964年7月,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1992年6月,发表文章驳斥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具体数据语言。比如“1976年—1999年,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等等。
3、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4、系列动作写出了火盛烟浓的环境,表现志愿军战士为救朝鲜儿童奋不顾身
5、王阿姨:“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必须多花时间学习。哪顾得上近视不近视?”
6、“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
7、年轻人要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8、生:新闻类文章,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文章的主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作为文章的“眼睛”,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修辞上是引用,引用了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内容上暗合袁隆平的水稻研究,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四个小标题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全文脉络清晰。
9、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10、请同学从文中找出问句,说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录主要内容:
12、C.既不是反问句又不是设问句
13、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个人的历史,个人是历史的个人”,回到2001年2月19日,那个时间点为什么要写袁隆平?课文题目包含着时代背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14、理由阐释: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手工业者应该具备的劳动品质,更该表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至高境界。
15、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按照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等;按照形式,可分为记事通讯、访问记、新闻故事、巡礼、纪实、特写、侧记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与消息相比较弱的时间性和描写的形象性是通讯的基本特征。
16、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17、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学习提取信息、概括信息,还要对小说细节进行点评,了解人物的描写方式,同时要学会结合背景资料进行讨论,进行歌词创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8、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他的作品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热情。他凭借长篇小说《东方》,在1982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9、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小组合作设计人物通讯的问题,拟写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
20、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四、袁隆平介绍和事迹
1、自作主张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考试并被录取;在大学及在工作岗位上广泛涉猎多专业的学习;在感情婚姻问题上善于主导,颇有主见;从武汉植物研究所放弃副局级待遇去做了一名大学教师。
2、学习之家:时下热门新闻评论栏目及优秀作品标题
3、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在1973年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4、(14)阳光可以像金子般在湖面舞蹈,心情也可以。
5、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6、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7、摁倒(èn)迸裂(bèng)
8、体悟“劳动”的意义
9、稻香阵阵,感恩斯人。一日三餐当念君。
10、选取同一个人物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分析作者采用了何种手法来塑造人物,梳理并整合描写方法的异同点。(1课时)
11、制作思维导图,掌握新闻评论文体结构。
12、文言文阅读(14分)
13、古诗文默写。(1空1分,共8分)
14、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
15、1995年,我国宣布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主要内容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在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国务院于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以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气氛,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新贡献。
16、张秉贵为何不自己买了糖送小女孩一块,非要拿掉一块?
17、A.描写了祖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景。
18、请说说第7—10段,作者在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时,是怎样层层推进的。
19、师:如果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你认为最好是什么?
20、C.和欧美国家家长相比,我国家长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于是电子产品就成了孩子的玩伴,使近视的几率大幅增加。
五、如何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1、(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的句子)
2、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
3、主持人发言:中央电视台近日播出的现实题材剧《功勋》,这部电视作品讲述了于敏、中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位国家勋章获得者的英雄事迹,他们吃苦耐劳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生:我比较欣赏第一位同学和第三位同学的,小标题切合主编要求。
5、推荐选择性阅读,这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分为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方法选择。请你选择一种,说说你会怎么阅读。
6、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7、(3)新闻评论:从报纸、新闻网站挑选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完成一篇新闻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述严密,层次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精练,不少于700字。
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9、《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新闻人物的行动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换言之,人物通讯书写的不只是人物,还有时代精神,要能够正确引导舆论,培育社会共识,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阅读人物通讯,跟阅读一般写人记事文章的不同源自其文体特征:为什么现在要写这个人,写这个人要表现什么时代主题,人物通讯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10、2020年元旦,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列举了大量成就,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工匠精髓就是这个时代赋予劳动者最崇高,最美好的精神褒扬。
11、他一直在朝着这两个目标不断努力
12、第一要做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
13、观看央视《“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了解十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故事,收集整理颁奖词,感受他们在平凡中孕育的伟大。
14、⑦在柜台里从早到晚全力以赴,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都不累,下班后连上楼还得扶着墙。
15、本课段的学习评价主要采用课程性评价,师生共同参与。写作的评价可先小组内同学根据评价标准互写评语、打分,再推荐优秀习作进行全班展示;讨论会可采用学生小组互评,教师进行总结的方式;积累的词语由小组进行整理后在班级展示。
16、目标导学三: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17、生:文章的一些侧面描写是为了体现袁隆平研究的价值。如“美国学者唐·帕尔伯格在他《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说明袁隆平的科学研究造福世界。
18、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19、包树珍老师执教的《新闻事实的选择背后是新闻立意》,陈勇宇老师执教的《报道角度、典型事件与人物精神》紧紧扣住报道对象“科学家”的身份,从整体结构的角度引领学生感受人物精神,挖掘新闻主题,理解科学家的追求与境界,很好地体现了人物通讯教学内容选择的特殊性。需要关注的是这两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包老师先请学生思考自己会如何组织材料报道袁隆平,然后分析课文的新闻事实及其对应的精神风貌,借助对比帮助学生认识到课文选材立意的针对性和指向性;陈老师请学生将小标题调整为统一的角度,借此引导学生关注选材的内在逻辑,在此过程中讨论人物精神。遗憾的是,两位老师都没有深入一步,没有引入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认识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没有凸显袁隆平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
20、他成为了我们国家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