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长篇(100句)

2023-01-28 19:37:2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诚信的文言文短篇

1、B.“目似瞑,意暇甚”通过动作描写揭示狼的狡诈。

2、精彩演讲|何兵:风物长宜放眼量

3、(1)学而不思则罔()

4、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5、译文:不要改变对臣下的信任,(这样)即使有危难臣下也不会动摇,用正直诚信来显扬,才能得到所求的人才。

6、(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7、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出自:《周易·家人》解释: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8、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9、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两狼”)

10、(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①()者,必固②()其根本③();欲流之远者,必浚④()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⑤(),臣虽下愚⑥(),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⑦()乎!人君当⑧()神器⑨()之重,居域中⑩()之大,将崇⑪()极天⑫()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⑬()。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⑭()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1、少时(一会儿。),一狼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似的。)。久之(时间长了。),目似瞑(闭上眼睛。),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屠暴(突然。)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打洞。)其中,意将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屁股)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以诱敌。

12、杨幼萍: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13、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8分)

14、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世说新语》二则

15、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古代诗歌四首

17、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再到“闻爱迪生发明电灯,试练千次有余”

19、(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20、翻译: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如果任用长处然后补充缺点,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看见短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求他们好坏,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那该怎么办?”“不能肯定。不能因为乡村的人喜欢就认为好,不喜欢就讨厌他.”那是因为好人和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君子的话那么小人之道就会废止,听小人的话那么君子之道就会消失。

二、关于诚信的文言文长篇

1、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3、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周亚夫军细柳

4、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5、请同学联系编辑部左老师领取电子证书☝

6、翻译: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7、形容词,本来的、原来的

8、(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9、子曰:“温(温习,复习)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为(做,当)师矣。”——《为政》

10、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修身》

12、(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指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甘于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明:明确,坚定,使……坚定、明确

13、翻译: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1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15、●答案:竭尽诚心,就会使像吴越这样的敌国也能成为一个整体;傲视别人,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得分点:傲物、骨肉、行路,句意通顺)

16、总结全文,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事情不可轻信。

17、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传·象传下·家人》

18、《谏太宗十思疏》理真情切,情与理得到了有机的交融,不仅使情的抒发不失之空泛,更使理化为了一种闪烁着个性色彩的情思。《答司马谏议书》体裁虽是书信,其实也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王安石用不到四百个字的短信就把司马光的错误观点彻底驳倒。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文本的论证艺术。

19、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说苑·谈丛》

20、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三、关于诚信的经典文言文短

1、四川省都江堰市奎光小学六年级五班

2、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5、(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6、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7、天津小学辅导,娃们升学路上的陪伴者

8、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9、答案:内容五方面:一是俭,“知足”“知止”,生活方面戒贪心奢侈,实际上是要减轻人民的负担,取得民心;二是谦,“谦冲自牧”“江海下百川”,待人方面戒骄傲自满,实际上是要“竭诚以待下”,以免君臣解体、离心离德;三是慎,“三驱为度”“慎始敬终”,处事方面戒好逸无度,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四是正,“虚心纳下”“正身黜恶”,用人方面戒受蒙蔽利用,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五是明,“无因喜谬赏”“无以怒滥刑”,执法方面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肆意赏罚。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1、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12、(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13、例: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读书时要沉静,将身心全放在所读材料上,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理解。

14、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15、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16、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7、北大61岁美女教授的演讲刷屏了,说的非常大气

18、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19、形容词作动词,保持到底

20、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四、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1、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修身》

4、(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翻译: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难以担当大任。”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儒家经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儒家经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深信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6、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7、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8、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诗词五首

9、☞2020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0、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1、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12、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第一章》

13、(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应为神态或肖像描写))(3分)

15、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

16、再说二思“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说“有作”以“安人”为戒。姑且可以令人接受,但仅至于此尚不尽善。安人为不扰民,不扰民之作是否就可肆意而为?而有些“扰民”之作是否就丝毫不可为?现今国家的许多重大项目工程,需有大量民众迁移,不可谓不扰,但一切所作都为民谋利,为民谋福祉,虽扰而安。再说“有作”思“知止”,如所“作”是为个人谋私以图享乐安逸,就必查杀以惩戒,一土一木而不当兴;如所“作”能为国家兴利,为百姓造福,愈加多不止,则民愈安,国愈泰,业愈兴,又焉能有止而不思进?

17、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为奸

18、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19、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0、③整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本文大量运用对偶句、三排句的同时,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等,这些散句的插入,使得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五、关于诚信的文言文短篇5个

1、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唐诗五首

2、翻译: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一定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如果)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前往的。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4、翻译: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认识。服虔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这部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于是走到车边,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是服氏《春秋注》。

5、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6、译文: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7、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8、(内附投稿方式及具体要求)

9、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10、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他们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商人淹死了。

11、回复数字(2117)获取

12、☞2020秋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3、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14、精彩演讲|由浩杞:抱火哥,我也算一个!

15、精彩演讲|肖绪曙:学有所获,业有所长

16、景公问晏子曰:“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17、“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此联是郭沫若写给谁的故居的?()

18、28字文言文诚信的故事是,

1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20、填空《吕氏春秋》《吕览》吕不韦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