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重阳节的诗词有哪些(100句)
一、关于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1、重阳日酬李观(唐)皇甫冉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2、赏析: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3、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4、隔霜云叶绕天愁,闰节重来续旧游。
5、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6、白居易能随时留心观察生活,他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丛白色的,然后由花联想到酒席上相似的情形,将自己喻为白菊,比喻自然贴切,颇有情趣。
7、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8、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9、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10、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11、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2、这十五首诗词,有各种抒情,咏物,思乡等,大家还有其他的诗词是描写重阳的么?
13、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4、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15、这首诗也是重阳节上赏菊的诗句,诗文的意思是这样的,“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1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17、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18、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19、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20、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二、描写重阳节的诗词有哪些
1、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2、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4、天高云淡又重阳,吹尽西风叶已黄。一片萧条花影瘦,三分憔悴水流长。遥山满目层林染,旧梦盈怀去日忙。浊酒何堪秋意劲,年年岁岁话沧桑。
5、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6、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在诗词作品中多有体现。
7、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同:沾)
8、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9、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10、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11、重阳日陪韦卿宴(唐)朱湾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12、今译: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13、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14、重九日广陵道中(唐)罗隐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
15、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16、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17、一望海无穷,浪起秋风。恰如诗兴一重重。我在天南君在北,害煞飞鸿。
18、芰荷滟潋碧波柔,漂泊荡轻舟。今天九九重阳日,家盼尔回头。游,满目彩云收。
19、九日登玉山(唐)钱起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20、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三、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是什么?
1、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2、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3、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4、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5、这首诗从诗名就可以看出不是重阳节那天所做的,而是重阳节后一天,这一天又叫“小重阳”,是古代的时候,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采菊宴赏觉得不尽兴,所以在节后一天又再次宴赏,所以称为“小重阳”。
6、赏析:少年时自负才高八斗,哪知世人不辨良玉瓦砾(从后面一句“常恨世人”解),我这满腹经纶生花妙笔,随着年华,渐渐凋谢,年轻时的愤懑不满,都落成了满怀的萧瑟。只好空望着北去的大雁,无尽的黄昏。
7、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8、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清代:纳兰性德。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定西番·苍翠浓阴满院。五代:毛熙震。苍翠浓阴满院,莺对语,蝶交飞,戏蔷薇。斜日倚阑风好,余香出绣衣。未得玉郎消息,几时归。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金朝:元好问。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9、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
10、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11、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12、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13、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14、重阳阻雨(唐)鱼玄机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15、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6、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17、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18、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19、.苹果版.在苹果商店搜索“书思墨语”进入!
20、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四、描写重阳节的相关诗句
1、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2、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3、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4、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唐)武元衡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5、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6、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寓意"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8、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9、(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10、如此重要的节日,自然也是文人墨客们抒发情感寄托之日。那些关于重阳节的经典诗句,你还记得多少?
11、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12、每到重阳思赋稿。古典新书,复去翻来讨。浊酒三杯明月到,骚人感慨知多少。
1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14、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15、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16、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17、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8、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
19、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20、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
五、写出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1、浑身湿透脸水,咬牙躬行。
2、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3、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重阳日至峡道(唐)张籍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5、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6、重阳日即事(唐)赵嘏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7、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8、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唐)李适炎节在重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9、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10、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11、赏析: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12、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
13、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1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5、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16、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7、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1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9、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0、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