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初中边塞战争诗(100句)

2023-01-27 18:26:0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初一至初三全部边塞诗

1、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2、(写作特点)①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糅人与花于一体。②想象奇特,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3、首联不从题目中的“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边塞凄凉景象:所见路断行人,所闻戍鼓雁声。“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4、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5、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7、一二句写诗人虽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三四句运用设问,回答“无车马喧”的原因。“心远”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五六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诗人的闲适心情。七八句是景物描写。诗人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飞而知还来表达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九十句中“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以哲理句结尾,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0、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2、颈联写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4、首联写出了农家热情好客,以酒肉与友共庆的欢乐场面。“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既写出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景,又表现了在逆境中往往充满着无限希望的哲理。颈联运用对偶的手法,写乡俗民事,展现了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热爱。尾联写诗人归途中的愉悦之情和对重游的期盼,表达了自己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5、(诗词赏析)这首诗以高亢的诗篇,抒写了自己的爱国之志和博大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16、(诗词赏析)这首诗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之情,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17、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辞及人物事迹(附视频考点预测)

18、希望每天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字“语文阅刊”关注就可以。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二、初中边塞战争诗

1、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写作特点)①写景抒情紧密结合。②虚实结合。

4、和“燕”,抓住初春季节特征,描绘出盎然生机的景象;用“争”和“啄”两个动词,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颈联写花草。“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5、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6、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7、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8、(写作特点)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

9、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1、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2、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项链》《羊脂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13、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14、东城二模:东城区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高三语文205

15、语文试卷中,对古诗词的考查,很大程度上跟它们的意象和典故是不可分割的,今天整理了初一到初三各个年级课内外的古诗文意象、典故、主题和哲理,收藏起来吧!

16、(诗词赏析)这首曲借咏喇叭,活画出明朝中后期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社会现实。

1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8、第一句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又展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也不需要同情,而是需要理解,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这样就引出了第二句“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

19、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20、(写作特点)①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②侧面描写以及反衬手法的运用。

三、初中边塞诗(10首)赏析

1、(写作特点)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写作特点)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尾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赠之意,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4、(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即物起兴,托物咏史,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明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5、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6、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7、(写作特点)①托物言志。②运用比喻、烘托的手法。

8、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9、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0、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11、(诗词赏析)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12、(诗词赏析)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1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4、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16、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7、首联叙事。“单车”露出失意情绪。“居延”点出地点,透出边塞的特色,为借景抒情作铺垫。颔联叙事兼写景(途中所见)。“征蓬”形容漂泊无根,“归雁”表现思念家乡。诗人在写景和叙事中传达出了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一“出”一“入”,形成对比,凄凉中含着悲壮。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对雄奇壮丽景象的赞美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悲伤的情感。尾联虚写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既表现出军情紧急,又表现出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18、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20、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四、初中边塞诗大全100首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5、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颔联运用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这两句揭示出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尾联运用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思乡之情,遥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9、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2

10、“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

1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1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诗词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14、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5、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16、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17、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18、2020上海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1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五、初中边塞诗句有哪些

1、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3、首联简单地交待了时间、地点,铺开了一幅“山林晨景图”。树密,但不是密不透风;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密密匝匝的树林伴着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红,红又间黄,从树缝、树头间漏下道道光柱,袅娜着林间微微的雾气,氤氲着别样的轻柔。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6、(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7、(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8、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10、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1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14、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15、(诗词赏析)《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16、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7、(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诗中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1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9、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故乡》选自《呐喊》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一篇杂文,按论证方式看,是一篇驳论文。《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最得意的小说之一。

20、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