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边塞诗5言(100句)

2023-01-27 18:25:3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边塞诗五言

1、沙漠结冰百丈纵横交错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暗淡的愁云。

2、B.“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角度描写战场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3、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边塞发生的战争,多数都是汉人不得已而为之的自卫之战,都是仅为保护财产生命安全而进行的正义之战。

4、假如闻一多能活到中国古诗文研究会发展到什么高度?

5、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6、“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7、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8、示例:“黑云压城城欲摧”在修辞方面,以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2、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1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14、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慰问边关守军,途中经过居延。

15、第一小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从“风”入笔,写风色。

16、用典:运用“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1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j。

18、请你选取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战争场面,并写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岑参性情豪放,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看到凶险的环境,他不是恐怖,而是兴奋,而是好奇。这样的性格,再加上六年的异域体验,成就了唐朝最为瑰丽的边塞诗。《走马穿行奉送风大出师西征》是写“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写“雪”,两首鬼斧神工的佳作,堪称岑参边塞诗双壁。

20、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边塞诗5言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3、按:本文参考了莫砺锋《莫砺锋说唐诗》(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的相关章节。又,本文还参考了袁嘉秀《“玉箸”别解》(《语文月刊》,2000年第10期)一文的相关部分。特此致谢!

4、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5、乐声响起,连绵起伏,刚柔并重。似高山流水,如溪水潺流,令人陶醉。琵琶偏偏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调,如诗那般幽静,极富有意境,让人沉醉在清幽旷远之中,想象着佳人婀娜的舞姿。此刻诗人的心会随乐曲平静吗?不过乐曲听多了也会乏味的,这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让诗人又怕听、又爱听。哎,北方边患未消除,怎能不心烦呢?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如巨龙卧地,等待腾飞;秋月高照,又免不了秋日凄凉的感觉……雄壮而又悲凉。此时此刻,诗人怀有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但为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他多么希望甲兵尽息,哪怕自己再无用武之地呢!

6、《塞下曲·其二》——唐代·王昌龄

7、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启功的《汉语现象论丛》

8、(作者)李白(朝代)唐

9、五言律诗就好比表格,用五言律诗写边塞诗,就像按照表格填表。写五言律诗,要理解几个概念,句式,(五言八句中间对仗)。平仄格式。平仄即声调,平水韵的平声是平,中华新韵的平声是阴平,阳平,平水韵的仄声是上去入,中华新韵的仄声上去。

10、天秀校区(中国农大国际创业园2号楼2层)

11、李白是浪漫主义天才,好像很少写边塞诗。但别忘了,李白出生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的碎叶城,怎么可能不了解边塞?

12、表达征人思乡常用的意象:月、羌笛、芦管、雁

13、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和王昌龄李白等同时代。本诗中的阳关在玉门关南面,和玉门关相同是其时通往西域的要塞。

14、《昭昧詹言》: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余韵,仍是俗手耳。

15、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16、《马诗·大漠沙如雪》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17、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18、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19、修辞、情感:“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这里的悲怆情调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败、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边塞诗五言绝句

1、陈寅恪《读书札记》三联出版社

2、全诗句句押韵,除前两句外,每三句一小节,每三句一转韵,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铿锵,声调激越,读者就像听着进行曲,踩着行军鼓点一般,自然被诗中的昂扬情绪所带动。

3、这是卢纶创作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反观网络诗词多以网恋相思,古代园林,楼台亭阁,大家闺秀,才子佳人,书画琴筝,闺怨离恨为主题。似乎缺少点什么?现代人的诗词已经没有了古人诗词中的豪气干云、豪放不羁,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z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5、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6、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10、游牧民族经常凭借着精湛的骑术骚扰边境,掠夺我们农耕民族的劳动果实。临洮在今天甘肃省的岷县,吐蕃军队越过岷县便会进入唐朝的主要产粮区了。正因为如此,临洮被当时人称为“吐蕃麦庄”。农民“汗滴禾下土”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岂能容强盗不劳而获?所以,防卫边塞的哥舒翰将军被写进诗歌,大受赞誉。

11、第一问实际上问的是颈联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不是问某一个字的炼字艺术。因此,第一问至少有两个答题要点:一是表面意义是什么,回答自然环境;二是深层意义是什么,回答人物的心理感受。当然,第一问也可以从“坏”“低”这样的用字特色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加以补充回答;可惜高考所提供的答案有所局限。

12、⑷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13、七言绝句 押寒韵

14、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15、有唐一代,写边塞诗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看!边塞将士们喝的是葡萄美酒,弹的是琵琶,吹的是羌笛,那里有黄沙白云,那里有冰川雪山,那时候国家强盛,民气昂扬,诗人们都带着欣羡之情渴欲一试,于是烽火狼烟、宝剑铠甲、孤城羌笛、夕阳大漠等词汇一时上了热搜。

16、《塞下曲·其四》——唐代·王昌龄

17、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8、B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9、可见,高适写此诗的直接原因,是有感于张守珪(即小序中的“元戎”)边塞军事失败一事。《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

20、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四、边塞诗五言两句

1、(2)除《使至塞上》外,古代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还有很多,请你列举出其中一个代表句,并描述其展现的图景。

2、概念: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

3、(乙)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4、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5、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6、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7、第二问命题质量不高。别路:离别的道路。结合诗意,其主语是边地的士卒。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10、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11、恰似飘飞的蓬草随风飘出汉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

12、⑤《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答案:(1)“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14、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15、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16、据说以为龟兹国王爱好音乐,在大山中听风声水声后得来灵感谱成歌曲,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后献给玄宗,乐工们再把这些曲调填词,成为“伊州词”、“甘州词”和“凉州词”等数种,成了唐朝的新乐府曲名。

17、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18、写作手法: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是静;边声、号角则是动。边塞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悲凉的气氛;在层峦叠嶂之中,荒漠上的烟与夕阳衬托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突出其戒备森严。

19、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五、边塞诗五言四句

1、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3、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4、A.此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王维在诗中以“居延”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6、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境慰问边关守军。“属国”,是诗人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实际诗人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样写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7、用典:化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塞外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乡吴地截然不同。

8、《夏日绝句》不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9、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它开在远古的楼兰,它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10、(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11、王昌龄比较擅长几绝诗?

1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3、③都护: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14、两者之间,想来也无甚大的区别,就是要: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16、戍边的艰苦精神,又批判了“游侠儿”只以骏马矜夸的莽撞。

1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8、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19、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0、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