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有什么(100句)

2023-01-27 18:21:4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描写儿童小孩的古诗有哪些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译义: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3、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

4、乱插蓬蒿(hāo)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dú)。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蓬蒿:“茼蒿”的俗称。黄犊:小牛。

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于是,诗人的眼睛发现了“童子柳阴眠正着”,童子在柳树的浓荫下酣睡。在诗的节奏上,第三句是个顿挫。前两句写的是自然界景物,都充满生气和动态,到了最有生命力的人(又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呼呼大睡,一动不动。轻快的诗歌节奏在这里仿佛停了下来,放慢了速度。然而,情绪上的顿挫,是为了推出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童子的牛在哪儿呢?牛儿吃着吃着,已经挪到了柳阴的西边去了。因为牧童的安然静止睡眠,使牛儿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动着。画面因牛的活动,又活动起来。这样一静一动,和谐自然。这里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

7、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8、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9、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11、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2、与小女唐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村居

15、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1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8、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孩子,

19、《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二、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有什么

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胡令能

2、(赏析)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4、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5、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6、蚕娘洗茧前溪渌句子大全http://Www.1juzI.coM/,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7、释义: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8、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9、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1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1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1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3、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6、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7、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一作:玻瓈)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18、“襁褓”一词,指的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襁,指的是背负婴儿的宽带子,褓,指的是婴儿的小被子。古时候人们劳动时间多,婴儿又离不开父母,于是父母就用小被子包裹着儿童,再用一条宽带子绑在背上,带着孩子行动。

19、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三、描写小孩子的诗有哪些

1、与小女唐代:韦庄

2、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3、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4、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5、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唐代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唐代的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今天,我们为大家选取诗人笔下12种类型的儿童形象,

7、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8、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9、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0、“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1、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12、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13、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1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1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16、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8、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李涉《牧童词》

19、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0、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四、有什么描写儿童的古诗

1、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颗童心。

3、新竹高于旧竹枝,绪干为扶持《新竹》

4、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5、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初:刚刚。

6、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7、巴女谣唐代:于鹄

8、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象传,分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小象是解释六爻辞的。这个句子,分别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9、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10、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1、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13、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4、指的是十岁以下的儿童,这里是将小孩比喻成小鸟了,小鸟们的口都是黄颜色的,黄口之鸟,就是小鸟。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一首,名字我记不得了,是宋代的。夏日炎炎长,芭蕉飘清香,双鸟共相嬉,心定自然凉。

16、(赏析)老年杜甫在成都回忆起童年时的情景。十五岁还是一股孩子气,身体健壮得象一头小牛犊,整天跑来跑去。到了农历八月间,庭院前梨枣成熟时,他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爬树去摘取品尝。

17、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18、(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9、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20、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五、有哪些是描写儿童的古诗

1、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2、(赏析)幼男幼女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家家等游戏情景,也由此诞生了沿用千年的两个成语,即“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儿童处在人生的幼稚阶段,天真烂漫而又充满幻想,这大概就是人一生之中那最真挚、最纯洁的那段感情吧。

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gāo)停棹(zhào)坐船中。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

4、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同时描绘了儿童牧牛与牛吃草的动态画面,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全诗远景写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写人,工笔勾勒,细致入微。诗中浸润着古典的静穆与纯净。

5、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另: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儿垂钓(胡令能)篷头稚子学垂伦,侧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7、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8、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9、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0、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11、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12、溪居即事唐代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14、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15、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16、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7、《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8、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9、始龀(chèn)或龆龀

20、意欲捕(bǔ)鸣蝉(chán),忽然闭口立。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欲:想要。捕:捉。鸣:叫。立: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