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写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100句)

2023-01-27 17:37:4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1、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

2、(5)看着画面和板书,再读一读词句。

3、(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4、“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5、(1)背诵、默写全诗。结合注释解释全诗。

6、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7、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8、教学中,我有一个问题是:在这片田园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的本意是将三首诗整合打通,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为问题主线,将三首诗中涉及的相关意象一一呈现出来,再对意象进行分类整合,得出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两大意象类别。但由于我的过虑和啰嗦,在此问基础上我又补充问道:你看到了怎样的田园?这一问就让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是要说“什么田园生活”,还是“怎样的田园生活”,绕了一会儿圈子才找到正确的方向。

9、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10、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1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2、(1)读读第第二句,说说你看见了哪些颜色?听见什么声音?

1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5、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16、老师可示范配乐朗读。

17、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赐名的,是志在平和的意思。

18、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9、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20、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二、写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1、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2、(优雅、悠然、纯洁、舒展、自由)

3、(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5、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6、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7、白——白亮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平地的稻田之中一片白色。凸显农田密布,农事繁忙。

8、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1、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12、师:再看看桃花流水……

13、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14、(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15、欢迎加入qq交流群:657729293

16、李白在烟花三月送别孟浩然,如果说,“烟花三月”我们可以理解为“三月花如烟”,那么请你快速搜索你脑海里的诗词库,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如烟?

17、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18、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19、(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20、读了这首诗,你能简单结合注释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乡村人们忙碌的情形

三、写出几句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1、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2、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3、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5、B.“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6、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7、(3)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8、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9、读诗先读题,说说你从标题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10、(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11、现在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12、清新、田园、宁静、安逸、闲适

13、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4、A`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5、《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所描写的内容以田园生活为主,“耘田”“绩麻”“学种瓜”等场景的描绘,极富画面感和生活气息。《乡村四月》在《四时田园杂兴》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田园风光的描绘,“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派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呈现在眼前。与前两首诗不同的是,《渔歌子》弱化了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而在写景之外,又表达了诗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人生追求。于是,这节课的教学主线就出来了,即“田园生活——田园风光——人生追求”。

16、《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田园乐·其六唐代: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雨过山村唐代: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张志和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的词就是一幅画,这幅画中有什么景物?

18、(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9、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李白《田园言怀》

2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3、A.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4、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5、说明: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6、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7、诗人既写了孩童追逐黄蝶的奔跑场景,又写出了黄蝶与孩童有意逗趣。瞧,黄蝶似乎看透了孩子的心思,故意飞入黄花之中,以一片金黄作为自己的天然保护色;而孩童呢,则被那一色的花、蝶弄得眼花缭乱,怎么也辨不清哪是蝴蝶,哪是菜花,只好呆在当场。这在诗人看来,自然是妙趣横生。

8、l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又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9、“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10、l指导书写: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不可写成撇;“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

11、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乡村四月》的前两句设计的。诗人看到了——绿遍山原白满川;听到了——子规声里雨如烟;而感受到的,应该是诗人在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中的所思所感。学生的现场反应是顺着诗句继续往下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13、初中:451119193@qq.com(联系人:闫井顺)

1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6、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17、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

18、《古诗三首》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主题,为我们呈现了淳朴美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古诗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这三首田园诗词内容浅显易懂,诗句朗朗上口,画面感和节奏感都很强,很适合小学生学习。下面我将从备课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19、王维的绝句很多,但是佛意作品较多,有些脱离田园色彩,我们找一首相对比较接地气的《山中》:

20、(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五、写出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1、“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2、同学们想象一下,蒙蒙细雨,徐徐清风,潺潺流水,点点落花,如此美的画面,如此美的意境,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独坐江中小舟,静静地垂钓,斜风细雨不须归。此时的渔翁形象所传递出来的感觉与前两首诗中的人物形象所传递出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3、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4、(解决了生活最基本的衣食问题)

5、(3)仿照第一联,用上颜色、声音和比喻的手法说一说四月还有哪些景色?

6、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7、(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8、(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9、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0、媒体出示:“范成大简介”

11、说到“田园”和“隐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总绕不过三个人,这三个人也代表了中国古代隐士的三种状态,第一种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孟浩然是一生都没有做过官,所以说他“红颜弃轩冕”。第二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的诗句,也正是陶渊明,给后世文人留下了一片可安放精神和灵魂的诗意田园,最后一种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的诗句,其实苏轼并不是“隐士”,他一生仕途坎坷,但从未辞官归隐田园,他也曾用这样一句诗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的向往,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不就是像这首《渔歌子》中的渔父一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吗?

12、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13、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14、(2)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

15、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16、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8、如果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三首诗看作是一片芳草鲜美的世外田园,那么在这片田园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三首诗。大家先齐读这三首诗,我们来给这三首调换一下位置,先读第二首,再读第一首,最后读《渔歌子》。

19、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0、农民把收获的粮食装上船,送到官府缴赋,粒粒如珠的粮食都是血汗凝成,白白地送给了那些管官仓的人,更可恨的是他们还要在份额之外巧取豪夺,明是该交一斛,实得缴纳两钟(宋朝之后,1斛为5斗,1钟为34斗),一家老小为求活命,只好以糠屑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