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书法意境的诗句(100句)

2023-01-26 18:36:4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写书法的意境诗句

1、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2、密林深处,尘世的喧哗已然遥远。没有人知道,有一方静土,可以收留起岁月的浮华。今夜,手握琴盘的人,目睹了太阳的殒落。

3、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宋苏轼

4、天忽阴忽暗地亮了。两把油纸伞,在芙蓉楼下久久伫立。雨丝是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叮咛,杂乱无章地横在心口,打湿了所有的离情。这个清晨,有两只鸟伤感地栖在树上,忘记了飞翔。

5、辐合式。书法中有主笔和中心意象。外围“意象”向中心“意象”靠拢,是为“辐辏”;中心“意象”向外围“意象”扩散,是为“辐射”;多种“意象”结合,组成大的“意象”是为“联幅”。“辐辏”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唐楷,大都中宫紧密,四周点画向中心靠拢,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辐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汉隶,中宫宽博,气势磅礴;“联幅”最好的例子是条屏,由许多独立的部分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相交式。书法意象通过“穿插”和“缠绕”可以塑造第三种“意象”,这就是相交式。书法家往往借线条的穿插增加顾盼的情趣,体现揖、让的礼仪,王羲之《丧乱帖》“酷甚”二字的穿插,错落有致,王徇《伯远帖》单字在行间摆动,与下一行穿插,更显出左右相得的趣味。书法线条的缠绕可以造成一泻而下的“意象”。王献之《中秋帖》“中秋不复不得”等多字连写,米芾《张季明帖》中“气力复何如也”六字连书,势如长江大河,滚滚而下,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

7、书法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现。历代沿用的“意境”,不断地纯熟化、定型化、公式化,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不断减弱其情感特点,不唯引不起审美的愉悦,反而惹人讨厌。对于传统书法,要“识其陈”而“大其域”,改造旧“意境”,创造新“意境”。清代书法家用“碑学”粗犷豪放改造“帖学”靡弱,创造了雄浑博大的“意境”;现代有人用竹简和残纸的风格改造“碑学”和“帖学”,创造了高古简远的“意境”,都推进了书法的进步。当今信息社会,借鉴国外书风和姊妹艺术的条件比较优越,也应引起书法家的重视。(完)

8、线条通过不同的组合表现“意境”。线条自身具有表现能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性格。所有的线条都可以分为几何线和徒手线两类。几何线是借助圆规、直尺、曲尺等辅助工具做出的线条。这类线条规范,表现力较弱;徒手线是在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做出的线条,形态变化大,表现力较强,由于毛笔笔毫柔软的特性能增加线条的变化,所以书法的线条最具有表现力。

9、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10、朦胧美。书至妙处,妙就“妙在含蓄无垠,思至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书法不能直接摹写物象,只能以含蓄的手法反映世界,而含蓄到了极点,就是朦胧。“现代书法”中的邵岩和白砥的作品,以极具韵味的线条和不可解析的形式,展现了完整、浑沦、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境界。我们不知作何解法,但其原始、粗犷的生命力和震撼力却没有减弱。

11、满城的灯火,潜伏在喧嚣的背后,渐渐熄灭。月亮是天空留下的唯一灯盏,千里之外的火把,照亮道路,照亮一些沉淀经年的往事。

1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3、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14、很多人因为怕变胖,所以都尽量减少食用油的摄入,但与其他油相比,山茶油就不需要这样,因为山茶油具有“不聚脂”的特性,所以即便是食用了也不会在体内产生脂肪堆积,而是很快就会被消化掉,所以食用山茶油并不用担心肥胖问题,而且很多产后的孕妇也会食用山茶油,除了滋补身体外,它还有助于恢复身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17、书法这样写,才容易有味道!

18、书法的意境,来此于书法家的人文素质、才情涵养,道德品格等多方面的修炼,无法用语言能表达。高雅的书法作品,引人注目,耐人寻味,细玩赏趣无穷。由于意境有高低之别,层次之分,有一些作品就经不起端详琢磨,玩味欣赏。有的作品细细玩味品尝,毛病百岀。这就与书家意境丰富深厚的潜意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19、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20、《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宋代: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二、关于书法意境的诗句

1、书法的意境高深莫测,书法的形体饱满圆润,奔放有力。书法的神韵,气质超迈,内容丰富多采,变化无穷。

2、赏析:《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的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

3、度体书法也称度学书法,由度学创始人李云飞创造。度体书法源自李云飞得竹之灵感,每一笔划如同风中飘荡的竹叶,潇洒自然,自成一体。度体书法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人物一体、书画一体”的新境界。今用度体书法再现《诗经》中的经典句典,别有一番情趣!

4、大雁在空中列出了回家的队阵,那箭簇一般的翅膀,指向了遥远的南方。贫穷的屋檐下,会有一双期盼的眼睛,在等待它们的归来吗?这时候,纷纷扬扬的雪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大地。那是天堂的问候,还是一些受伤的羽毛?

5、首先在于普洱茶茶性温和,养胃,护胃,暖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一般轻发酵茶对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尤其是我们这些整日喝茶又饮食不正常的现代人,在咖啡因、单宁酸的长期浸渍下,常有搜肠刮胃之苦,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6、赏析:如果把《蒹葭》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7、译文:下笔之间就像风一样疾走。

8、“意象”组合为“意境”“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可以暗示另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多个“意象”结合,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意境”。“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本不相关的客观事象和物象按照艺术家的主观倾向结合起来,可以相互为用,相互辉映。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当中。“胡马”与“北风”,“越鸟”与“南枝”本无关系,一经结合,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9、弟赏夜花飘温风,恭拜天神赐春同。送目流英枝鹊喜,傲来蛙鸣伴露莹。敏观天地昼夜合,兄韬大业步去东。至辛苦出莫思顾,沪上婵娟共乡明。这个还是藏头诗。再送一首:《乐音》谁道妙音配管弦,珲抉清歌近自然。夜含江柳不闻笛,日护溪竹双齿间。不为成名脏肝苦,只求心悦日日练。真身未现非是俗,纯音袅袅已化仙。还有:《好雨》暑日常月雨隔遥,近期暑气却易消。落红湿泥还草色,风吹涤叶迎柳条。清酒欲醉把夜色,梦里紫烟思凉朝。才恋昨日烈雨过,便遇今霖下九霄。

10、书法虽为一门艺术学问,作品却是客观规律的映照,其间富于变化的笔墨、点线集成组合,从二度空间范围内反映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从事物构造和运动中蕴含着上层人文精神风韵。所谓事物构造和运动的规律,从根本上讲就是对立统一这个诸多元素的规律映照,包括形神、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

11、山茶油所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就是预防三高的关键,它们可以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含量,并且对于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等都有着不错的保健作用。

12、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13、书法美学讲“藏锋”,讲“棉中裹铁“外柔内刚”,其实都是在书法里放入了人事的学习。苏轼许多线条都是“棉中铁裹铁”,在灾难痛苦是隐忍收敛,把顽强的生存意志内敛到外面不容易看出来,变成“藏锋”,把“锋芒”藏起来。“锋芒”是会伤别人的,当然,也会伤自己。作为帝王,宋徽宗发展出与传统汉字美学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锋芒”的鼓励。“瘦金体”把所有应该“藏”的“锋”全部外放,闪烁灿烂到刺眼。

14、天天好心情!(祈祷)(祈祷)

15、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16、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17、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18、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消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

19、书法的意境是无止境的。你习书的功夫愈深,造诣就愈深,造诣愈深书法的意境就愈高。

20、封面为秀米生成的长图截图

三、欣赏书法的诗句

1、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2、从古到今,万事到了极至的水平都要靠天生的才能。何必要像张旭一样,要观看公孙大娘《浑脱》剑舞才有所启发呢?

3、风继续吹。雨是昨夜没有流尽的泪么?一点一滴,让一颗碎了又碎的心,依然寒冷,依然找不到一丝温暖和慰藉。满江烟雨跟心情一样迷蒙,所有的风景,都被一片忧愁笼罩。寂寥的吴地,不知道有两个人一夜未眠,有一盏灯一宿没熄。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

8、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9、于是,不知趣地化成一派漫无目的的飞雪,在空中四处流窜。只可惜,那些纷错的词语,却组不成一句可以让人吟诵的诗行。

10、 唐代: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11、内容是:山水有神能忘我,微风怡情本无言。落款内容:辛卯年秋即兴一挥(云蜀)之紫(气?慕?)里说明:因书写不规范错误和照片模糊,故“一挥”两字似为一个字“挥”了;“云蜀”两字难辨,疑似“高问”形;“之紫”后面的字,笔画严重模糊与缠绞,不规范,似作“气”或“慕”,但“紫(气?慕?)”或是一个地名(你可以了解一下),或是作者意境的心造处所状态的描述词。无名有钤章,但钤章根本就看不清,不知何人所作,但就作品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平看,应是书法爱好者所作而非书家作品。以上仅供参考!

12、“意象”是艺术上最小的单位,是单个的物象;而“意境”是众多“意象”的组合。“象”,指个别的物象和事象;“境”,指整体的场景。“意象”在书法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符号语言,包括线条、墨色、形状等;“意境”则是后者的组合。二者一大一小,不能混淆。

13、此时心花南宫放,观北碑牢骚生不断

14、一个书法家从融合万物变化之机枢,悟到破旧立新之法度时,才是自己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这个“破”就是破不适应自己个性的东西,不适应现时代审美意识的陈旧风格。“立”就是立自己的法度,形成自己的风格,适合现时代的风貌。只有形成自己风格,适合现时代的风貌,才是现时代的书法作品。

15、这些表现方式都是书法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本质特点。这个特点,反映出形象美,意识美,体现书法艺术美。这些美的特点就是书法的意境在书法作品中的集中表现。

16、梦中的洛阳,被一种浓浓的乡愁唤醒,每一位游子,都辗转难眠,泪水打湿了思念。

17、忏泪难补情天恨,爱到深处无怨魂。摘自《白发魔女传》张智霖蒋勤勤版。由我们班的天字第一号发起,口口相传,经久不衰。你就说有没有韵味美不美吧!

18、翻译: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

19、对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来说,集百家之长,写出自己的风格,才会给自己的书法作品赋有一种新的生命力,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书法作品的意境。

20、宋徽宗是书法绘画都颇有特色的皇帝。宋徽宗的书法一般被称为“瘦金体”。

四、有诗意的书法

1、对比“破灶”与“衔币”,笔锋变化极大。“破灶”用到毛笔笔根,字型压扁变形,拙朴厚重,如交响乐中的低音提高琴,沉重、喑哑、顿涩,有一种破败的荒凉;而“衔币”二字,全用笔锋,尖锐犀利,如锥如沙,如刀刃切割,有苏书中不常见的愤怒凄厉,透露了流放诗人豁达下隐忍的委屈。“币”的写法特别,“氏”下加“巾”,“巾”的最后一笔拉长,如长剑划破虚空,尖锐笔锋直指下面的一个小小的、萎缩的“君”字。《寒食帖》的这一段,错综了荒凉、悲愤,混合了自负、凄苦,交织着委曲、伤痛,使行书点捺顿挫借助视觉流转,成为生命底层的呐喊,动人心魄。

2、高雅的书法作品,变化无穷的艺术手法,玄妙莫测的意境,蓬勃有机的生命力,充分反映着一个书法家的人生修养,道德品质,也反映出书法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一个书法家一生辛勤耕耘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一生劳动的果实。

3、古诗为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链接如下:

4、主观象征性。艺术是一种人文现象,反映的是“道”—物象之本,就是客观世界的真理和人类精神生活的真实。精神生活反映在艺术领域,表现为情趣。但是情趣在艺术家的手中,要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现。比如我们说“贫富不均”,这只是简单的叙述,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才是艺术的表达,“意”必须通过“象”,即情感思想必须通过物质形象进行表现。“意象”实际是主观思想情感的一种象征,而“意境”,则是精神境界的象征。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奉先咏怀诗》,颜真卿在杲卿之子刚死时决写不出《祭侄文稿》,因为他当时的情绪超过了创作允许的强度,无法将情绪化为思想,将思想化为意象。

5、今天的楼宇,没有目睹到悲伤!今天的柳影,没有流泪的风拂过!

6、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7、喻象美。中国文字源于象形,书法“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被书法家贯注了生命力量的线条,作为象征性的语素,表达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正所谓“点如山颓,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山林。”

8、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9、译文: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1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度学创始人、度体书法创造者李云飞书法作品: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2、“瘦”是线条的“紧”“窄”,一般书法史常说宋徽宗瘦金体从唐代薛稷而来。薛稷书体也“瘦”。一般而言,唐初的书体承袭隋碑的严谨,线条都偏瘦,欧阳询如此,褚遂良也如此,只是薛稷瘦中带转折的刚硬,是与“瘦金体”关系较深。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书法被称为“金错刀”,用“金”这个字比喻线条,美学意涵的复杂性与深度都比较不容易理解。

13、我那位癫狂的酒友张旭,也号称草圣,他现在可是廉颇老矣,饭都吃不了了,现在凑不上草圣的名号了。我的小师傅的笔法不拘于古人的规矩。

14、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15、Chinesezither

16、书法的意境,使其作品变化多端,奥妙无穷。但是,绝不允许在一幅作品中各种书体掺和混写。如果在一幅作品中及有隶书又有篆书、草书、甲骨文等掺和在一起,给观众的感觉是杂乱无章,不成一体。而意境恰恰是体现书法美的形象。意境的内涵意蕴和外面表现力量,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其书法作品一气喝成。如果没有一气呵成的神韵。那又有什么意境可言呢?一幅作品不能一气贯通,就是乱字一堆。所以,书法作品形体美,神韵貫通,一气呵成,彰显书法作品的意境美。

17、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

18、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9、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作者:张传明意思就是,名画不但是一种形象化的直观的艺术,还能从中品味出如同诗一样的意境,也就是说:名画作能做到画中有诗,一种艺术形式多种艺术享受。张传明,男,1963年出生,自幼酷爱书法,遍临诸家,主攻欧楷,得著名书法家田蕴章、田英章指点,作品清新秀美,笔法精到,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20、多义歧解性。“意境”的多义歧解性源于“意象”的多义歧解性。李商隐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历来就有不同的解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完全。同是一种线条,究竟是“屋漏”之痕还是“万岁枯藤”?钟繇的字,究竟是“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还是“秋夜晴空、星河落落”?禇遂良的字,究竟是“春风拂柳”还是“美女婵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说辞。但是无论它代表什么,都能带来相当的美感,都能引发丰富的想象,这就更加增强了线条表现的丰富性,达到了线条有尽而意味无穷的效果。

五、描写书法意境的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3、并置式。即两个或多个“意象”的平行罗列。这一点在篆、隶、楷书中最为明显。如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许多平行的笔划和单字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构成庄严、和谐的画卷。这有两种情况:A、本字自组。就是独体字点画与偏傍的平行罗列。如“二”、“三”、“川”等字,是相同点画的平行,其它独体字是不同点画的罗列;“品”、“淼”、“鑫”等字,是相同偏傍的罗列,其它组合字是不同偏傍的罗列。它们都强调平衡、匀称、和谐,构成“意”与“象”、“象”与“象”的组合,昭示种种不同的“意象”。B、多字相组。单字与单字的平行罗列,讲究“平”、“险”、“参差”、“错落”,或有行有列,或有列无行,在不齐中求整齐,构成变化而和谐的篇章。

4、“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最后结尾,想到不能接近群王,尽忠无门:祖坟远在四川,尽孝也不可能。流放江边的诗人,仿佛在生命中途,茫然四顾,不知何去何从。也想学古代阮籍,走到路的穷途之处,大哭几声,却发现自己心如死灰,连哭笑爱恨也都多余了。“哭途穷”三个字写得很大,“哭”与“穷”都像困窘尴尬的脸孔,在绝望中彷徨张望,啼笑皆非。

5、“金”是金属,是青铜,也是黄金。“金”是一种闪烁的光,是线条的锋芒毕露。先秦工艺流行“错金”,在青铜器中嵌入金丝或银丝,金银细丝在颜色沉暗的青铜表面闪闪发光,展现“错金”之美。先秦也常常用错金的方法镶嵌铭文,汉字错金,因此也有长久工艺的历史。把“瘦”和“金”连起来形容宋徽宗的书法,线条虽细瘦,却有华丽贵气,“金”才容易理解。

6、▲度学创始人、度体书法创造者李云飞书法作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7、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8、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9、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0、点击“回看历史”有更多精彩回顾!

11、乏香少色的杨花榆荚,也赶来凑晚春的热闹,想在最后的光景里,露一下脸,让季节记住自己惨淡的表情。

12、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13、本文内容来源于《汉字书法之美》蒋勋(著)

14、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15、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天涯何处无芳草!3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6、李商隐的《登乐游原》里的句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时至晚唐,中兴无望,诗人处于这样的时代,能不慨然兴叹!看到夕阳下的美景不禁豁然开朗,正是因为现在是黄昏时分,所以才有此美丽景色。感慨之下郁闷之气才被排解掉,所以作者才有此一诗流传。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心态。

17、在书法中,不同的线条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与线条分割后的空间共同作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书法形象,表现各种各样的境界。

18、而形单影只的楚山,会是一座回首的驿站吗?你的身影渐行渐远,一路的风雨,淹没了你孤独的行程。所有流逝的容颜,被岁月的车轮碾得支离破碎,仅剩一句哽咽而深情的问候。

19、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字写好了有了法,人们才称之为书法。书法作品不论是楷书、行书、草书,写出意境才为妙书。

20、苏轼楷书遵循颜真卿的宽厚,少一点刚强,更多一点柔和;少一点庄严,更多一点温暖。其实宋代书家还有蔡襄,也是以颜真卿为学习对象,颜体风格在宋代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到了宋代,苏、黄、米、蔡被后世传颂的书法,不是他们的楷书,而是他们手书墨迹的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