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在荷叶上的古诗(100句)
一、一只蜻蜓立在荷叶上诗句
1、姑娘的黄绿色裙子与春草争绿,粗直如象鼻的竹酒筒胜过美玉杯。
2、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4、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5、一生品行高洁的人,必定有一颗赤子之心,像杨万里就是这样。正因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眼中的小池与小荷才能那样生机盎然、摇曳有趣;正因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他才能与自然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
6、“泉眼无声惜细流”,这是岩石对泉水的关爱疼惜。“无声”既是呼应着细流,因为泉水很细,所以声音也很轻微,同时无声也是爱的表征。喧闹的爱是哗众取宠,无声的爱才是沁人心脾、落在实处的。而对于岩石和泉水而言,怎样的爱才是最踏实的呢?那就是岩石只露出小小的一道缝隙,让泉水一点一点地出来,就像一位母亲轻轻地抱着孩子让他轻轻地呼吸一般,这样无声的爱又归结到细流上了。所以这第一句的诗眼就在这个“细”字上,杨万里看到了细,在细上做文章引申出无声,再联想到惜,便在无情之物中体会到了有情之思。
7、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8、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9、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
10、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11、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12、立夏北,无水通磨墨。
13、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4、五黄六月: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15、微风吹来,池塘里的荷花舒展着身体,蜻蜓翩翩起舞。
16、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17、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18、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而且此诗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充满了诗情画意。
19、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20、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二、蜻蜓在荷叶上的古诗
1、经典的文章,可以抚慰我们日渐浮躁的心灵,陪我们去思考,去品味人生。让我们一起打开“清风漫语”,调低音乐,细细品读,把心平静下来。
2、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3、诗句里,一个“惜”,一个“爱”,是万物有情的心动,是诗人被这静谧美好的景致打动的诗意的心动,是由怜爱、喜爱而生的静静的欢喜。更可喜的是有了小荷,有了蜻蜓,整个画面顿然有了主角,蕴含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生机——这样小小的一个世界,清新,单纯,明朗,不由得你不从心底生出一份快乐喜悦,简单而纯粹。这就是这首诗传递的情韵和意境。
4、杨万里的诗,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
5、上头:上面,顶端。
6、174幸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7、小满不下,梅雨较少。
8、蜻蜓在天空自由的飞舞着,像一位姿态翩跹的舞者。
9、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10、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11、蜻蜓扇动着美丽的翅膀,悠哉悠哉地飞过来了。
12、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13、你看,小池对泉水的“欲留”和荷盘对小荷的不放是何其地相似啊,他们就像是父母、长辈、师长对孩子的看管教育与不舍,可是真的等到留他不住与穿破盘来之后,他们又宽容怜爱地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去寻找自己的天地。这明明写的是小池与泉水、荷盘与小荷,可自然而然地透着满满的人情味,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拟人。自然与人其实是一个完美的整体,自然的一景一物在诗人的眼里都富有言之不尽的妙理与情趣。
14、金锣腾空:金锣:比喻太阳;腾:上升。比喻太阳高照。
15、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16、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书画作品,则讲究的是写意,是神韵和意境,哪怕是北宋一干人的绘画,仔细描摹,高度写实,但细腻精妙,还是意境至上,其意并不在状物,而重在画外的诗意和情韵。
17、芒种逢雷美亦然,端阳有雨是丰年。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杨万里的《小池》
19、65传奇:没有钱,也可以过富有的人生
20、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三、荷叶上有一只蜻蜓的诗句
1、9对比北欧人的幸福,我们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2、《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汉代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3、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4、蜻蜓立在荷叶上,享受这无忧无虑的时光,不希望别人来打扰。
5、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休息厅,每当我飞累了,就停在上面休息休息。
6、一只蜻蜓在水面上轻轻踮着穿着舞鞋的脚尖。
7、小蜻蜓在荷叶上,表演着精彩的舞蹈。
8、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9、天被它炙烤,日间火盆,夜间炭钵,逼得人要妥协,要失态,甚至要发疯。它是哪里来的这一股威力?这已经不是热烈多情的王子,挥洒些烫人的酒水,这分明是一个复仇者施放的火焰弹。到处是沸扬的白铁溶液,冒着腾腾的热气,烤灼着它所到之处的一切,莫说是袒露的白墙被烤成了一面不能近身的赤壁,即使是躲而又躲地缩身在阴凉地里,都似乎能听到强烈的火正哈哈笑着寻找而来,即刻就将你提在他的手心里,再把你抛掉,使你遍体硝烟,一身炽烫。
10、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
11、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12、空心雷不过午时雨。
13、你好!这个是小学语文的内容吧?蜻蜓立在荷叶上干什么呢?因为小蜻蜓把荷叶当做了停机坪,所以小蜻蜓会立在荷叶上。
14、这边水流四溢当然是动态的景象,可另外一边本来应该是静态景象的小荷,受了小池的影响,也跟着动了起来。“荷盘不放荷尖出”,荷盘为什么不放荷尖出来呢?因为荷盘看上去是很大,而荷尖看上去是很小的,小到什么地步呢?大概这时候连才露尖尖角都没有呢。所以大荷盘盖着小荷尖,就像是严厉的父母看管着自己幼小的孩子一样,可是孩子终究是在成长的,她要挣脱父母的看管,调皮的在父母的羽翼下伸出自己的小脑袋来,也就是一定要露出它自己的尖尖角来。而等它一露出自己的尖尖角,荷盘就再也不管它了,也没法管了,只是慈祥地看着小荷快乐地成长。
15、原文《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6、词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所冲散,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和洒脱情怀。
17、(每日一诗)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8、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19、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20、蜻蜓在荷花中迈着舞步,传递着夏的消息。
四、蜻蜓站在荷叶上的古诗
1、《童年的水墨画》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故事——春天,柔嫩的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仿佛爱美的姑娘在溪边梳妆打扮。静静流淌的溪水像一条绿玉带,沿溪边行走的人,倒映在水里的影子都给染成了绿色。一群小伙伴在小溪边垂钓。他们那么认真,鱼竿一动不动,路过的红蜻蜓还以为钓竿是树枝停在上面歇息。忽然有鱼上钩啦,扑通一声打破了平静的水面,鱼儿很快被拽了上来,小伙伴们高兴极了,在草地上围着刚刚钓起来鱼儿,又蹦又跳,笑声传出很远很远。
2、炎天暑月盛暑炎夏暑气逼人酷暑难当
3、五月的天气,晴柔和煦,乘着炎炎的夏日还未来到,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吧,哪怕就在小池边,信步闲游,看水波荡漾,赏鸢草风荷,观树阴照水,戏蜻蜓蝴蝶,你会发现,凡人的生活,也可以是如此的惬意美好。
4、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5、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7、《小池》与《荷池小立》,应该都写于初夏的季节,池肯定都是一个池,甚至那个穿破盘来的小荷可能就是后来那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当然可能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呢?答案是因为杨万里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古今第一荷痴、第一莲痴。杨万里虽然没有像周敦颐那样写一篇名垂千古的《爱莲说》,但他的爱莲之心却是一点儿都不逊于周敦颐的,甚至在创作上,至少在数量上那是远远超过周敦颐的。事实上,杨万里的《荷池小立》还有一首,叫“点铁成金未是灵,若教无铁也难成。阿谁得似青荷叶,解化清泉作水精。”诗人说点铁成金算不得什么功夫,算什么功夫呢?没铁就点不成了嘛,谁也比不得这青青的荷叶,它轻易地就把泉水点化成了水精。你看语言很幽默,意象很新颖,也是“诚斋体”的代表风格。
8、如果说前两句的关爱之情是细水长流的质朴相守,那么最后两句中蜻蜓对小荷的关爱则是充满着机敏和灵气的趣味相投。初夏的荷叶刚刚长出一点尖角,就被机敏的蜻蜓发现了,如此美妙、轻灵的栖息之所,正好让它立在上面。
9、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初生的荷叶颜色是很浅的,质地是特别地嫩,嫩到张不开,蜷缩成一个小卷儿,正好尖端呈现出翠绿的一个小角。等到荷叶再长大一点儿,才会舒展开成为圆形。而蜻蜓的体态以及它停落在荷叶尖角上的姿势,犹如悬在虚空中一样,摇摇欲坠、跃跃欲飞,仿佛是蜻蜓点水的定格版。这么幽微的一幕都被杨万里捕捉到了,可见他观察之细、用心之勤。而“才露”“早有”云云是刻意强调二者的相遇时间之短,用以突出二者心有灵犀。这种上升到思想观念层次的拟人,就是钱钟书先生说的,“杨万里在努力与大自然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的明证”。
10、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杨万里《小池》。尖尖角:还未绽开的嫩荷叶的尖端。这两句大意是:小荷刚从水中露出那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调皮的蜻蜓落在上头了。本诗描绘了初夏的自然风光。原诗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此二句构思别致,意境清新。新荷刚出水面,蜻蜓早已立上,一个是“才露”,一个是“早有”,前后接续,把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和谐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了,给全诗增添了无限情致。用以描写初夏的风光,十分恰切。这两句还被人们赋予新意,常用来形容政治眼光敏锐的人对新人物、新事物的关注、热爱;也用来比喻人物才华初露就受到赏识和支持。
12、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13、同样的道理,“树阴照水爱晴柔”,也是从“柔”字发生联想。首先柔是光线之柔,既然是晴天,应该是艳阳高照,为什么会有“晴柔”呢?原来是树阴帮助小池遮挡了阳光,于是光线变柔和了。其次柔又是情态之柔,从最后一句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就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初夏的树阴没有那么茂盛,初夏的天气也没有那么酷烈,初夏的池水也没有那么泛滥恣肆,一切都是恰得好处、轻柔温顺的。
14、一只蓝蜻蜓停在一片荷叶上,他在想一件事情。一只小青蛙没有看到蓝蜻蜓,他使劲往荷叶上一跳,蓝蜻蜓吓得猛地飞了起来。小青蛙很不好意思,他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蓝蜻蜓没生气,他说:“小青蛙,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为什么呢?”小青蛙奇怪地问。“因为你很懂礼貌。”蓝蜻蜓飞到小青蛙身旁。“谢谢,我也很愿意和你交朋友!”小青蛙笑着说,“你没生我的气,原谅了我,这使我很高兴。”就这样,蓝蜻蜓和小青蛙成了好朋友。
15、钱钟书先生对杨万里有一句精彩的评价,说他努力和大自然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这个评价用在这首《小池》上是最为恰当的。《小池》里的每一个景物都是彼此关爱疼惜的,就像一个小家庭一样,而作者本人也深深地陶醉在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用自己的爱心去观察它们。
16、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1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8、蜻蜓立在荷叶上,那神情多么地专注,多么地认真。
19、这一场场降雨,门窗上已有潮湿的青霭,院落里里长满了小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20、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五、荷叶上有蜻蜓的诗句
1、一只可爱的小蜻蜓展开柔嫩的翅膀,在太阳光里像婴儿学步样左右摇晃的飞来飞去!
2、我们爱花,发展下去的话就会自己种花。杨万里也一样,他在闲暇的时候,也尝试着种莲花,所以他诗里说:“飞空天镜堕莓苔,玉井移莲旋旋栽。坐看一花随手长,挨开半叶出头来。”种花那可是门技术活,老杨是种过不少的花朵的,但还是莲让他种的更有信心,所以他说“旧来菰叶已全衰,旋买新荷带藕栽”(《卧治斋盆池》,“旧来菰叶已全衰,旋买新荷带藕栽。看得荷花作莲子,可怜时节被花催。”)。有花就有果啊,大家对莲花的热爱,大多还包含了对莲蓬子的喜爱,诗人杨万里早就惦记着了,他说:“山蜂愁雨损蜂儿,叶底安巢更倒垂。只有荷蜂不愁雨,蜡房仰卧万花枝。”(《咏荷花中小莲蓬》)
3、芒种夏至,檨仔(芒果)落蒂。
4、=============================
5、与其他很多好诗只有一两句名句相比,这首诗四句都是名句,很难得。后人喜欢用这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新人的崭露头角,则是合理的引申,寄托着对新人特别是对孩子最美好的祝福和期待。因为在此之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和繁华已经指日可待了。这便说到下面这两首诗。因这两首诗,西湖便成了赏荷圣地:
6、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站在那里。
7、荷花秀丽的颜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气如舞衣下的微风。这两朵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况且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8、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9、可惜小船白白地横着两只桨,没有人急催着把莫愁姑娘送回。
10、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11、整篇既有团聚的欢快,也有天各一方的离愁。欢快与离愁,皆出于纯真。
12、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13、蝴蝶蜻蜓在菱叶中快乐地玩耍嬉戏。
14、48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15、词作细致描绘了词人面对颍州西湖盛开的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词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强烈反差,寄慨遥深。本欲在淡泊利禄中使自己的心理获得平衡,然而实际上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使自己陷入愈加难以解脱的矛盾苦闷之中。
16、流金砾石焦沙烂石满头大汗挥汗如雨
17、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
18、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154年,杨万里中了进士,后来历任临安府教授、国子博、常州知府,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宝谟阁学士等职。屡次上疏指责朝政,最后忤逆了权臣韩侂胄,罢官居家十五年,忧愤而死。
19、*点击文章右上方的或分享图标→发送到朋友圈
2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