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赞美太白山的诗句(100句)

2023-01-24 15:45:0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描写太白山美景的诗句

1、小镇上的青云林海度假村,打牌、发呆、钓鱼、晒太阳,随时呼吸大自然的氧气。

2、表达技巧:以动写静,赋予山河波涛汹涌的气势。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胜景的不变来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来做历史的见证来揭示封建统治者以为个人的利益的争夺,给人们带来了苦难。

3、长白山长白山头皆冰雪,长白山下狂风恶。铁鞋踏破人饥渴,林边歇:山重水复路又折。质天何人能晓我?万里愁云困星锁。人生能有几次搏?顾四野:可叹壮士一腔血。松花江白发何以祭英魂?守住乡村,守住家门。九月警钟长鸣时:龙吟山涧,虎啸丛林。松花江畔寻故人,清清江水,悠悠白云。试看白山黑水间:多少丰碑?多少荒坟?

4、C.“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前一句是想象与妻子会面时的情景,后一句是写实,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5、不惧颠簸自驾游,驱车直上太白山。

6、交通:从西安出发沿着连霍高速向西行驶,到兰家村立交桥处向南行驶进入法汤线,再进入公园路到达景区。

7、作品译文:京城大道下着小雨,如酥油般细密润泽,远远看去草色碧绿,走到近前却不见了踪影。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就在这早春时节,远胜过烟柳满城的暮春。

8、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9、作品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0、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11、“不会吧。唐古拉山口都去过了,两千八百米怎么可能高反!”最终,还是先登记了住宿,在附近体验了一把“云深不知处”,便回房间休息。原以为,山里会很凉爽,却没想到,这里应该用“冷”来形容更贴切。好在服务员温馨提示,晚上打开电热毯,防止感冒。虽说是冲着“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美名而来,可谁能想到,在距离大火炉西安城不足百公里的太白山,真的体验到了冬天才有的气温。随着电热毯升温,背上暖洋洋的,尽管还不到晚上七点,人已经开始昏昏欲睡了,然而,额间传来的痛感却撕扯着我不能安然入眠,原来,真的是高反!看来这是我这次能到达的最高处了,明早只能下山。

12、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13、循着林荫小道缓缓前行,淙淙的流水声渐渐变成了轰鸣。拐过两道弯后,一道银色的练条跃入眼帘。仰头望去,奔腾的水流被岩石割裂成无数细小的水珠,阳光下,隐隐泛着七彩的虹,旁边那尊莲花座的石刻微笑着,仿佛在和游人温柔地交流。这条高度超过十数层楼的白色练条就是著名的莲花峰瀑布了。

14、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15、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极。

16、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17、(东白山有江南不多见的雾凇,由于风的缘故,这里的雾凇像是一杆杆船帆,带着我们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18、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

19、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20、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用比喻的手法把令人凄清的雪花比作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了一点亮丽的色彩。

二、赞美太白山的诗句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作品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3、第四类山水田园类——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4、思想情感: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5、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6、作品译文:路过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向远处看去,水面开始涨平,白云低垂,黄莺正在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门口的燕子衔来了春泥,鲜艳的花朵迷人的眼睛,青色的野草正好将马蹄淹没,湖东的景色让人喜爱,最爱的还是那满是杨柳的白沙提。

7、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8、太白积雪六月天,酿成美酒醉神仙。

9、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

10、表达技巧:白描,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上片写景近乎于白描的手法展现边塞气象,千嶂、孤城、长烟、落日为视觉,边声、号角声为听觉,视听结合。

11、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对 太白山 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

12、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13、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14、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15、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16、B.“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17、思想情感: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18、B.“白日斜”与“天涯”意象的运用,不但营造出天涯海角的空间感,而且描写出了诗歌广阔的审美境界。

19、思想情感:离国去乡的锥心心之痛

20、转首桑田变沧海,景物凄凉画图在。

三、描写太白山风景的句子

1、雪路夜朦胧,寻师杏树东。石坛连竹静,醮火照山红。 再拜开金箓,焚香使玉童。蓬瀛三岛至,天地一壶通。 别客曾留药,逢舟或借风。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 过洞偏首,登门未发蒙。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2、"万亩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秦晋相望",这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真实写照。15万亩的湿地面积,10万亩的芦苇荡,使得洽川拥有“天下第一荡”的美誉。枯黄绵延的芦苇荡为这晴朗的冬日增添几分祥和,太阳洒在水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游船带动水波荡漾,惊起了芦苇荡中过冬的候鸟。

3、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4、久在城市里“霾”头苦干的我们

5、上山小道上,除了偶而见到几只早起的鸟儿,就是出来觅食的小松鼠。我对着隐在云雾中的山林扯开嗓子大吼几声,惊得树上的小鸟歪着小脑袋偷看。山道非常陡峭,走一小段,就开始喘,不得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再走。两小时后,到达拜仙台,这里就是苏轼祈雨的地方了,一方高台高耸入云,海拔三千三百米。想当年,苏判官从凤翔到太白山,行程二百余里,千年前,只能徒步或是骑马,就算是乘坐马车,也是颠簸难耐,更何况还要徒步登山。苏判官这份为民请命的诚心,让我对他又生出了几分崇敬之情。

6、天池寺在长安五台乡石砭峪青岔老龙桥村,距离西安约50余公里。据说是秦楚古道路旁的一座古寺院,天池寺所在地因在沟道东侧,又叫东天池,化外仙境天籁香音,峰峦叠嶂风云闲荡,自古以来就是修行的圣地。

7、9月26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大型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摄制组抵达太白山,摄制组将根据天气情况,在太白山景区择机拍摄,拍摄时间持续一周左右。

8、李白在太白山留下的是登太白峰

9、下午四点半,到达拂云阁,一下车,就被眼前美景吸引了,清澈透明的云雾在层峦叠障间缠绕,似是身临仙境一般,如梦似幻。此时,刘先生却大煞风景地提醒我:“看你脸色有些发青,是不是有点高反?先休息,明早在这里看过日出,再决定是否登山。”

10、艺术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巧傲比喻,“剪不断”三旬,以麻丝喻离憨: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11、B.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12、思想情感: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3、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14、央视走进太白山连拍7天!超多美景都将上镜!好激动~好激动!!

15、表达技巧:白描。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16、A.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全景尽收眼底。

17、心惊胆战地走过三国古栈道,掬一捧清可见底的溪水洒在脸上,顿感精神抖擞。前方有一个狭窄的山洞,非常潮湿,看上去有些昏暗,但是扑面而来的凉爽气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不禁想要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强忍着心中的一点点不安,穿过阴冷的山洞,竟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心情也随之明朗许多,抬头看到崖壁上有四个遒劲有力的朱色大字“世外桃源”,此情此景,非常贴切,据说这是前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此考察时所题写。

18、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我来逢真人,长跽问宝诀。

20、表达技巧:触景生情,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入”字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

四、关于太白山的古诗名句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见一闻,一动一静,画面鲜明,色调和谐,给人以清空明净,而又充满生机的美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2、一到冬季下雪的日子尤为惦记。

3、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4、华林酒艳长庚醉,沉香春浓海棠睡。

5、宋代苏轼在《太白山祷雨记》中就有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冰雪戛琱锼”的描述。

6、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7、思想内容:官场失意的苦闷

8、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9、《水经注》有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之记载;唐代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诗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记》一开头就写到:“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尚已也。”宋代苏轼在《太白山祷雨记》中就有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冰雪戛琱锼”的描述。元代朱铎《太白山》一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句,极言降雪、积雪之早;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阴崖皑皑积古雪,绝壑长松几摧折”的诗句

10、登太白峰 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11、太白山的云海一直被人们所赞颂,每一位登临太白山的游客,看到云雾缭绕的云海,都会有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

12、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李白《登太白峰》

13、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14、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独秀峰尤冠其首。

15、对点练习: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长白汝来前,问汝何年有。 只自云间偃蹇高,不肯轻低首。 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 怪得朝来爽气多,浮动杯中酒。 ——刘敏中 《卜算子 长白山中作 》

17、植被茂密松为先,负氧离子满林间。

18、作品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19、九经三史学,尽妙又穷微。长白山刚出来,青云路要飞。江僧人酬雪句,沙鹤知道麻衣服。家在黄河北面,南来偶还没回来。

20、思想情感: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触发的思乡之情。

五、描写太白山的古诗

1、思想内容: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

2、艺术特色:比喻、正侧结合等,写景手法多样,全诗以雪起,以雪终,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并以深挚的别情镶嵌其中,既情意含蓄,又奇恣酣畅,境界雄阔,这也是岑参对边塞诗有创新的表现。

3、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思想情感:全诗脉络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感情起伏变化,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宏大理想的阻遏,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内心强烈的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6、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C.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

8、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9、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11、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

12、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13、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14、数千年过去了,这片人们陌生却又熟悉的地方蒹葭依然,白露仍旧,数千年前的佳人活成了诗歌,供后人传唱。我们与游人一同穿梭在这片蕴育了无数美好传说的田野里,恍惚之中,千年已逝。

15、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16、坡上灌木织葱茏,谷中游云卷白龙。

17、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8、简单的话语,让我觉得惭愧,休息了片刻继续往上攀登。

19、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县汤浴林场境内,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鸟兽繁多,景观迷人,有绿色植物宝库和天然动物园之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园和动物园。

20、C.诗人的写作思路是由近而远,由议到叙,叙议结合,融情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