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有关暮春的诗(100句)

2023-01-24 15:01:2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写暮春美景的诗

1、这首词写思念恋人感伤春情,从视觉到听觉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春天风物画。然而“欲黄昏”时,“深闭门”的沉寂,又给这般春景笼罩上一层断魂的感伤。全词景中含情,含蓄隽永,意境优美,语言朴素清丽,十分自然。“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被后人评为“情景双绘”“趣味无穷”。

2、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3、上片以神话之笔,写梦醒后词人在友人家所见之情景。下片以象征的笔法,回忆着写春游中所见到的景象,回答上片所提出的问题。

4、huā kāi huā luò jí jīng chūn .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仲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暮春

5、翻嫌山气湿,未厌水声喧。

6、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7、还忆当年,绮席新相见。

8、总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更爱听那雨声,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

9、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10、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1、“嫩黄匀遍鸦啼处”一句不仅声色俱全,而且用“匀”字写颜色,一方面使人觉得处处都有春色,另一方面又仿佛是从一处匀向别处,因而色彩都并不算浓。这种著色法既符合初春的情调,也使色彩空灵透明。

12、简答:“树头花落未成阴”这一句可以看出时节是暮春。原诗: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1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5、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16、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17、十首《西江月》,尽得词中风流

18、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19、鸡犬不知处,桑麻无与言。

20、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有关暮春的诗

1、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4、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5、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单从字面意思来看,“红树……”这两句是描写景色的;但是如果联系行人动作来看“踏落花”也可以看做是对暮春景色的侧面描写,暮春到了,花儿都过了花期,败落了,也是暮春景色之一。但是一般这样问的话,应该是指正面描写,所以应该是前两句吧。

6、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7、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8、莺飞草长的暮春时节如期而至,

9、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10、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

11、溅溅流水曲穿沙,林叶深深不过鸦。

12、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13、数枝琼玉无由见,空掩柴扉度岁华。

14、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5、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1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7、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全词一唱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18、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到了春末夏初了。濛濛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地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风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19、春从花际来,却向天边去。

20、全诗从内到外,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当时凄凉的心境。通过对环境的仔细刻画,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三、暮春景物描写

1、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3、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时的诗人正值悲伤之际,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让他更加觉得悲凉,以至于看到春风吹掉了花瓣,燕子飞于春风之中这样的春景,在诗人眼里也满是萧条。

4、春天,有一种被水过滤过的清新。

5、莺蝶空徘徊,寻春不知处。

6、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7、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知道春天过去了多久。

8、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9、整个春天都在惦念家乡,人已憔悴有谁怜?于是只好在这落花时节的寒食夜以酒浇愁。

10、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11、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12、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13、此时的崇明是什么样子,你想知道吗?

14、这般纯净,故事充满了温馨。

15、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16、韵赋风花雪月,笺书四海升平。曲尽高山流水唱,可与知音阆苑逢。如仙奏瑟笙。

17、此词既是咏杨花,又是写思妇,一笔两意,韵味无穷。通篇以既不粘着于物象,又不脱离物象,达到了咏物词主客观不即不离的神境。

18、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0、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四、暮春的景色

1、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2、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3、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4、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暮春归故山草堂诗》钱起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5、此词为早春怀人,抒写相思离愁之作。以其构思别致、章法新颖而独有特色。全词以景起,以景结,前之柳丝、风雨、燕子、绿水,后之花坞、残照、黄鹂,烟波遥映,意象清丽,笔致宛转,造语俊拔,情蕴详厚。

6、暮色已浓,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无所隐匿,连词人的满怀相思也没有可安顿的地方,真个是“寸心外,安愁无地”,闲婉深曲的细腻感情在低低的诉语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见。句中的“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7、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暮春三月,与《望江南·超然台作》同时而稍后。

8、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9、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10、在屋瓦上活动的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雁阵有声无影,天涯沧海情长。万水千山魔疫阻,夜半三更梦未央。仙人指路扬。

13、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14、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15、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16、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

17、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18、风雨做春愁,桃杏一时零落。

19、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20、关注“上海崇明”——交一个工作生活的帮手,开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条喜欢小岛的理由

五、描写暮春的景色的诗句

1、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2、多情人当是多烦恼,想不思念心里却又难以割舍,倏忽间寒食节又到了。夜深人静,秋千空荡,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洁白的梨花沉浸在银色的月光里。

3、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4、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5、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6、山色青翠、春深花繁之时,流莺漫不经心地随意飞鸣,唯有杜鹃善解人意,于百花深处向行人殷勤劝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家之念,作客之愁。行人一梦惊醒后,已是阳光明媚,杜鹃仍在喋喋不休,“声声只道不如归”,使得羁旅之人益发孤寂、更多春愁,惹得他久久蓄积在心的思归怀人之情倾泻而出,因而斥责杜鹃,“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7、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8、贾成龙,笔名,月月明。沈阳市法库县人。诗作千余首,多发表于《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慢文字》《风儿姐姐说给听》《中国文苑一北京头条》《诗词文化一花开心上》《北国诗歌联盟》《巴虎山文学》《北大荒文学》等。

9、我会一直在,即使寂寞开成海

10、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11、春天,没有夏的酷热和浮躁;没有秋的萧瑟和寂寥;没有冬的严寒和衰败。春是草长莺飞,欣欣向荣的,它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活力。所以,每到暮春时节,多情的文人墨客都会伤感,于是就有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和"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伤春之句,寄托诗人惜春的情思和情怀。

12、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词人运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13、更多诗词资料,尽在:雨巷诗社

14、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15、碧水青山柳泛烟,桃红草绿蝶蜂翩。

16、这首词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张先所创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誉之为“张三影”。

17、这首诗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

18、此词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19、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20、此诗于《全唐诗》卷239与卷150均有收录,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