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描写夜景灯火的古诗词(100句)

2023-01-24 14:59:5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写夜晚灯火美景的古诗

1、嗨,小朋友们好,小站老师来喽!

2、白话文释义: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3、《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宋代:柳永

4、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6、?快来和小站老师一起学习《舟夜书所见》的古诗解读、注释、作者介绍,轻松愉快学古诗吧!

7、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招募全国合作伙伴

8、及至宋代,对元宵节更加看重,不但创造性地推出了“灯山”这种较为复杂的组合形式,还把张灯之夜增加至正月十八。

9、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0、《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的佳作。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

11、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2、(擎雨盖):举着的荷叶。擎,举,向上托。

13、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14、《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15、中国的灯节,又是中国人很久的一个梦。梦富贵,梦繁华。因为最早的灯市,是皇宫里的专利,是皇上恩赐大臣们参加的游戏。史书上记唐明皇开元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御勤政楼,宴群臣,连夜烧灯,因大雪而罢。因为玩得髙兴,于是下命令从此每年逢二月望日都做这种玩灯的游戏。灯是繁华富贵的象征,所以王建有“院院烧灯如昼日,沉香火底坐吹笙”的诗句,苏轼也有“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的美好记忆。后来,灯市转移到民间举行,也只是大官富贾之家才办得起,所以史书上记唐中宗夫妇微服观灯,也只是到了“中书令萧至忠之第”而已。《淸嘉录》记“比户燃巨烛于中空,或安排筵席,互相宴赏。华灯万盏,谓之灯宴”,灯烛之多寡,场面之大小,可以显示出主人家殷实富裕的程度;一如现代的商街夜市。

16、石径寒冷赠给盖住残疾

17、中国的灯市,又是中国人聪明智巧神工鬼斧的大展演。民间庙会里的各色花灯,精奇百出。花果有荷花,栀子、葡萄、瓜、藕;动物有鹤、凤、喜鹊、猴、鹿、马、兔、鱼、虾、螃蟹;人物有西施釆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八仙过海,那彩笺镌出的才子佳人,花竹禽鱼,以轻绡夹之,灯影朦朦之中,冉冉欲语,所谓“影灯戏”,即此类绝活。余生也晚,只能从古籍乐府中想象一二而已矣。

18、再看明代诗人唐伯虎的《元宵》诗:

19、《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20、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

二、描写夜景灯火的古诗词

1、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

2、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年代: 近代 作者: 宁调元;江水南流夜有声,万家灯火夹江明。我来不胜丘山感,对此难消迟暮情。狺犬靦颜喧上座,沐猴作态误苍生。酒阑重忆十年事,忽动热潮憾未平。;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

5、压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

6、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7、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

8、暗星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9、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0、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江楼夕望招客》唐代:白居易

11、先来看第一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闭上眼和小包一起想象:夜已经深了,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一颗星星。这时,远处的一盏渔灯在黑夜中孤独地闪着光。灯光很微弱,小小的,如同萤火虫的光芒。然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这一点萤火般的光芒却显得如此耀眼。光芒打破了黑夜的宁静,也照亮了深夜未眠的诗人那颗孤寂的心。“月黑”与“孤光”,这种明暗的悬殊对比,在构思上面貌似借鉴了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但将渔灯比作萤火却是诗人查慎行的独创,黑夜之中的一只萤火虫,让人在寂寥之余,能体会到一丝清新可爱。

12、坐:①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例:坐下、请坐。

13、记忆中的煤油灯的灯光,温暖无比,承载着回不去的时光。

14、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

1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16、灯火通明的盛世,不知哪一日就要与我们话别。

17、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8、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19、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20、《旅夜书怀》——唐代:杜甫

三、描写夜景灯火的诗句句子

1、(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2、刘liú(姓刘、刘海儿)

3、(作者)苏味道(朝代)唐

4、再看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六首》其一:

5、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6、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7、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8、历代皇帝不管什么节日,总要用很多物力人力铺张一番,供他游玩。还要大臣赋诗以纪,粉饰太平。那些官宦文士,多以词藻华丽的乐章歌颂天下升平以取悦皇上。而北宋大诗人苏轼的上元诗词则不同一般,诗内总是挂念着平民百姓。如《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诗:

9、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

1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1、星城月色映窗棂,璀璨楼身似彩屏。

12、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这首诗却取材农村。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

13、③坐落。例:坐北朝南。

14、唐·白居易 《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15、原文: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16、描写灯光的诗句有: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出自唐代杜甫的《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描写初夜之景,日暝灯起、更深月出。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出自唐代王维的《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表现繁华热闹,夜晚时分,月亮的光华都被灯光盖过了。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黄鲁直赤目》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出自宋代苏辙的《夜坐》。

17、《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18、再看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元夜》:

19、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

20、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四、夜景灯火诗句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2、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3、《夜看扬州市》——唐代王建

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6、小朋友们,你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呢?“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7、(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8、这是一首写元宵节的词,记录了当时京城元宵节的繁华和民俗。

9、听完诗名,你一定已经知道了这首诗讲了些什么吧?顾名思义,"舟夜书所见“,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可晚上黑黢黢的,有啥风景可以写呢?嘿嘿,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听完慢慢分析。

10、《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11、诗人描绘出正月十五灯光月光交相辉映的独特美景,再现了节日四处笙歌、欢赛社神的特有风俗,更写出了游人的开怀行乐、纵享节日的欢愉,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氛围。

12、我喜欢城市里的灯光,喜欢独自一人在喧闹的城市中随着灯的光芒不停的走着,夜是那么的迷人,但总好像少了点什么,对那就是灯光,如果没有灯光,大地上将一片寂静。如果失去灯光,城市的夜晚便不再如些炫丽,所以城市的灯光是迷人的。

13、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14、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15、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16、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17、中国人的灯市,起源于一种最古老的心理:火光可以辟邪、驱魔。或许是在狩猎时代,刚刚发明火的那会儿,先民就懂得用火光来驱吓荒野中的异类了。后来才有上元点万家灯哄骗天帝的传说。《宋史•马知节传》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边寇将至,方上元节,(帝)遽命张灯启关,累夕宴乐。寇不测,即引去。”或许凡有阴暗害人心理的人,真的怕光?吴越旧俗,上元灯节还盛行造桥灯、塔灯,越髙越能恐吓天神。《清嘉录》记:“桥梁植木桅,置竹架如塔形,逐层张灯其上。沿河神庙,亦植竿引索悬灯,云造桥灯,皆以禳祓。”不仅上元节,中元节亦有:“崑新风俗,是夕亦点塔灯。或曰,此以之照幽冥,非徒事游观也”(同上引)。所以,看灯一定要带小孩子去借光,帮她们消灾去病。

18、《红楼梦》中的成语与人物评价

1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以及“橙黄橘绿时”都点明是秋天。

五、描写夜景灯火的诗

1、先看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

2、因为灯芯巷内的“龙兴寺”曾名“祥符寺”,因此,东坡的这首诗就成了灯芯巷“钱塘灯会”的真实写照。女诗人朱淑贞却用更通俗的语句写道:“火树银花触月红,揭天鼓声闹春风”。

3、《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4、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5、描写城市夜景灯火阑珊的七绝诗有如下:

6、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7、《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8、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9、译文: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10、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课件+练习题

11、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1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3、夏天的夜晚,有一种特别的美:朗风习习,送来一阵阵清爽;蝉鸣蛙叫,谱出一篇篇别有诗意的乐曲;风吹叶动,沙沙声里伴着荷花的清香……在这无限美好中,墨一般漆黑的天空别有韵味,天空中闪烁着宝石般的星星,群星璀璨中簇拥着一轮明月,令人心旷神怡。在这诗一般的境界里,人们都安静下来,沉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这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即愿漫步欣赏,又想安安静静的沉醉其中。啊,夏天的夜,你真令人惊叹,令人陶醉!。

14、(菊残):菊花凋谢。残,衰败。

15、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多首描写上元的诗。先看于贞元十六年(800年)作的《长安正月十五日》:

16、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

17、盏盏街灯像黑暗中闪光的珍珠。婉蜒而去,无穷无尽。

18、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19、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

20、秋天的夜晚,月色如水,月光映照在湖面上,没有一丝风,浩瀚的洞庭湖湖面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倒映着月光,使得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远处,青翠的君山披着月光就像是美丽的田螺,而洞庭湖在白色月光的映衬下,就像一个硕大的银盘,两者相依,让人感到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