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被贬潮州后所做的事(100句)
一、韩愈为什么被贬潮州
1、为什么这位未来的文坛领袖,在接连受到重创,难道这之中有什么猫腻吗?
2、韩愈说:“既是这样,我们就得想法把它除掉。”话虽那样说,可韩愈是个文人,一不会动刀,二不会射箭,怎能除掉鳄鱼呢?后来,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专门派人到江边去读这篇祭文,又叫人杀了一口猪一头羊,把它丢到江里去喂鳄鱼。在那篇祭文里,他限令鳄鱼在七天之内迁到大海里去,否则就用强弓毒箭,把鳄鱼全部射杀。
3、刺潮只是韩愈人生中的一个小片段,也不算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然而对于潮州人来说,韩愈就是我们的至圣先师,我们家的山水树木,我们家用的物品,姓韩又算得了什么?
4、庆历四年(1044年),以太子太师致仕的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5、潮州的人民为感念韩愈,当地的江山都姓了韩:韩江、韩山、韩堤、韩文公祠、景韩亭、昌黎路、祭鳄台、韩山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等。
6、等韩愈到达潮州向皇帝上表谢恩后,皇帝跟大臣说:“韩愈这个人,很爱护我,我能不知道吗?但是说事归说事,我只是遵照我们大唐的习俗,他干嘛咒我短命呢?”
7、你看,即使再次被贬,而且被贬得更远,韩愈的言语中并没有透露出后悔之意,只是感叹人生变化大,预料也许回不去,淡淡交代后辈处理后事吧了。
8、那为什么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9、有玩行为艺术的:绕梁三日、掷果盈车、白舍人行诗图。
10、元和十四年,韩愈此时已经是晚年了。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也因为这件事被贬为潮州刺史,来到潮州,使荒凉落后的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山水也因为韩愈而改姓。因为韩愈在潮州当官,潮州也就有了韩江,有了韩山,韩山脚下有了韩山师范学院,有了昌黎路,有了昌黎小学,韩山上也有了韩文公祠。潮州人民世世代代感恩韩愈,韩愈也成为潮州历代官员学习的楷模。那么,韩愈到底为何受到潮州人民的尊崇,韩愈在潮州做了哪些历史功绩,有了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
11、韩愈为人正直而不曲求,在他看来一件事是错就是错,不允许有狡辩的余地。韩愈的正义凌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很多的体现,同样也反映在他的为官生涯。韩愈说话总是直言直语的,谏言必中要害,语言深刻入理极具感染力。但就是因为这种性子,给韩愈带来了小人的诽谤,带给他多次的被贬经历。
12、唐宪宗时,官居刑部侍郎的韩愈向皇帝上书《论佛骨表》谏阻皇帝迎“佛骨”进京。一心想长生不老的唐宪宗盛怒之下将他贬到偏远的潮州去做刺史。
13、被贬到偏远地区,也不是过来吃闲饭的,当然也要干点事。再者,朝中的皇帝、大臣都在看着你。如果不好好表现,彻底颓废破罐破摔,那以后就更没戏了。韩愈当然不是这种人,他在潮州又是兴修水利,又是大办教育,让当地百姓刮目相看,无不称颂。可谓京城来的好官,实属百年难遇。好官不假,韩愈在勤奋工作的同时,也在加紧筹划,准备逃离潮州这地方。
14、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15、但是,唐宪宗看了《谏佛骨表》后,把重点放在第二段:
1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所以,在唐朝科举中,流传着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就是说,你在考中明经的人里面,30岁都算老的了,而考中进士的人50岁都算年轻的。
18、传说韩湘想点化叔父随他修道,被韩愈拒绝。他就护送叔叔到潮州赴任。潮州有鳄鱼为害百姓很严重,到任后的韩愈写了篇著名的文章《祭鳄鱼文》以驱逐鳄鱼。韩愈将这篇文章在河边设祭焚烧后,所有的鳄鱼都乖乖退出了潮州地面,不再为害百姓。据说,这主要是韩湘子施仙法相助,迫使鳄鱼逃离潮州的缘故。
19、甚至在唐朝时候,还有一个滑稽的榜单叫“五老榜”。唐昭宗时期,有天因为平定了内乱,皇帝心情不错,说:“这次咱们放宽一点进士的名额吧。”
20、不过,史料记载,韩愈被贬潮州之后,开始学习佛教,开始参禅,经常去拜访潮州的大颠禅师,也做了不少功德,至今潮州还有大颠禅师建的韩愈的“留衣亭”。所以,即使堕入饿鬼道,也还是有机会超生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浪子回头金不换,韩愈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韩愈被贬潮州后所做的事
1、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
2、这一年,他遇见了一个叫李蟠的孩子,十七岁能,不受当时世俗流行骈文的影响向韩愈学习古文。于是韩愈写了一篇《师说》送给他,里面有了脍炙人口的教育名句:
3、宋朝制度,从事制诰必定先试用而后任命。大宋开国以来,没试用就任命的只有三个人:陈尧佐,杨亿,还有一个醉翁欧阳修。
4、为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师资力量,使地方文教事业不因州镇官调迁而发生变动,韩愈大胆起用当地人才。韩愈推荐潮州海阳进士赵德来主持州学。在赵德主持下,乡校得到蓬勃发展。
5、但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让韩愈失去对生活信心。反而让他在磨砺中成长,他打小就知道自己是一个孤儿,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刻苦读书,不需要别人激励。
6、这就和唐朝入朝为官难的第三点原因有关:在唐代,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具备做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经吏部选试合格,才被授予官职。
7、通过体察民情,调查研究,得知当地恶溪鳄害甚烈,伤害人畜、毁坏良田,给百姓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威胁,而这里彼时群众十分迷信,只知道投牲畜以祭,不知综合治理,导致鳄鱼危害愈演愈烈。
8、如果当时有微博,想必热搜上都是#愤青韩愈潮州认错#、#著名硬骨头还是被现实磨平了棱角#、#人间清醒韩愈#等等。
9、其实不然,前面提到过苏轼就称韩愈,“勇夺三军之帅”。
10、每天5分钟,成为朋友圈的语文百科小达人
11、说起韩愈,大家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百代文宗”、“古文运动奠基人”……有人说韩愈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斗骈文,提倡古文风;斗藩镇,维护中央集权;斗佛法,尊崇儒家思想。也正是这一“好斗”之性让他人生遭遇过重大挫折。
12、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3、陈尧佐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北宋官制,陈尧佐已到臣子的巅峰:宰相。
14、韩愈的硬气与坚持,让他攀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
15、后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16、然而,韩愈的仕途并没有顺畅。
17、如今牌坊街中的十相留声坊,就是民众为纪念来过潮州,并为潮州作出巨大贡献的十位宰相所立的牌坊。
18、可见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作为一个文学家,敢于劈开当时浮靡的文学弊端,用气势磅礴的诗文重开清新俊朗的文风,回归古文。而韩愈作为一个个体,又是个正义凌然的大丈夫,在政治上不向权贵低头,而是敢于发声。
19、在他通过了"博学宏词科"后,担任了国子监四门博士。
20、六甲番人仔细一想,真是巧合啊,韩愈刚好出生于公元768年,或许这正是潮州与韩愈的不解之缘。
三、韩愈被贬潮州的直接原因
1、“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2、正如每个故事中的主角开始都会有些不同,陈尧佐这次的任用,已经是名列北宋建立以来的前三了。为什么?
3、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群臣极力反对,但皇帝依然十分愤怒。后来,那些厌恶韩愈的人们都觉得给韩愈加的罪太重了,纷纷为韩愈说清。
4、韩愈的这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祭鳄行动,消除了民众对鳄鱼的恐惧,安抚了民心。
5、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写下著名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端拱元年(988年),四川阆中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
7、由于韩愈的到来,阳山曾一度改名为韩邑,湟川改名为韩水,牧民山改名为贤令山。直到今天,这里还有望韩桥、望韩门、尊韩堂等,赞美韩愈的政绩与德行。一直到清代,还有人写诗怀念他:“阳山终不穷!天下知韩公。至今贤令山,何人继高风?”
8、韩愈的以古文也就是散文擅长,但是唐朝进士考试硬性要求是骈文。
9、所谓:“文起八代之衰”,意思是东汉一直到隋代,六百多年的时间里,所有的文章都赶不上韩愈,是一代文宗。“道济天下之溺”,韩愈在唐代举起了复兴孔孟之道的大旗,用孔孟之道来复兴大唐,消除安史之乱后的沉溺之气。“忠犯人主之怒”,他为了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劝谏皇帝,不惜得罪皇帝。“勇夺三军之帅”,就连文人最缺乏的武功和英勇之气,韩愈都具备。
10、这场考试被称为"博学宏词科",如果没有通过铨选,得通过当权派的保举,才能入朝为官。否则只能到地方节度使去做幕僚。
11、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
12、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于唐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洲刺史,也南来广东。韩愈虽然此时已调任袁州刺史,且自己从未到过南海神庙,但他还是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千里之外为好友撰写了一篇极为精美的碑文。成文后,交由当时名重一时的书家陈谏书写。
13、公元819年,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唐宪宗满怀虔诚精心策划了一场隆重的礼佛大典:恭迎法门寺佛骨于宫中供奉。
14、有关古诗词的原创赏析、诗人的传记、诗词有关景点的介绍等等,凡是诗词有关的文字都欢迎投给我们。
15、在韩愈考上进士的那一年的副考官是梁肃,他的主要责任是向主考官推荐他觉得好的文章,这个人是韩愈哥哥的至交好友,这个因素十分重要,再加上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个倡导者之与韩愈的风格和观念都十分一致。
16、王庭凑装摸做样地辩解道:
17、韩愈25岁中进士,29岁开始走上政治道路,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18、(答案)C(答案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韩愈在潮州做官时,大力兴办州学、推广唐朝普通话,虽然只有8个月,且当时没有显示出什么明显的效果,但这些文化建设举措却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9、在韩愈正在仕途上飞黄腾达时,唐朝迎来了一件大事,每三十一年迎奉一次佛骨(佛陀的指骨舍利)的传统活动。
20、唐宪宗一听,心里的火稍为平息,对裴度说:“那就把他贬得远远的,不要让他在我眼前晃悠。”
四、韩愈被贬潮州之后
1、▲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碑文
2、韩愈的文学主张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后世,影响都是巨大的。自南北朝以来的浮华文化,也自此渐渐被抛弃,一股文学清风开始吹起。
3、参考各地史籍资料古驿古迹,韩愈韩文公当年贬谪潮州,途经武平石径岭古驿,再乘舟楫顺韩江源流南安溪汇石窟河直下潮州城,是韩公乘驿赴任的必然之选,也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如今韩江之水涛声依旧,但直下潮州水路舟楫已断,石径古驿也已人迹罕至,古道石桥早已碧苔满径…又应了古人诗意,武平西山嶂另一八景名胜“灵洞仙山”的寻访诗境:灵洞山门曲曲开,白云生处无人来。我今欲觅山中景,洞口无尘多碧苔。是啊!石径云梯也早已无尘多碧苔…
4、韩愈在正月十四日从长安启程,越往南走,韩愈的心越凄凉。当他进入泷水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地区时,韩愈对潮州的恐惧心理已经在疯狂滋长。有诗为证,“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虽然有当地的官员给他各种宽慰,韩愈仍然忧虑难解,又有诗云,“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韩愈一路跋山涉水,直到三月二十五日才到达潮州,整个行程大约走了70天。旅途的劳累与气候与饮食的不适应,这一路可把老头折腾惨了。
5、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少年乐相知,哀暮思故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7、韩愈曾经给自己的门生李幡写过一篇文章《师说》,文章可以说是韩愈对于自己分不顾俗流的一种回顾。韩愈用深刻有利和极为严谨的语言反驳了当时士大夫们耻于师道的现象,以孔子求学的例子证明了古时就有的求师的做法。韩愈批评了当时社上那些自认为身份高贵,不肯拜师学习的人,并指出应该不因为对方年龄、地位的差别,而耻于求学,真正的学识是要虚心求教才会有的。
8、于是就录取了五位年龄比较大的考生。其中两位已经到了七十岁,另外几位也年过六十。
9、早上上谏朝廷,晚上却被贬到离京八千里外的潮州。为皇上除掉不好的事,哪里还考虑自己的余生呢?站在风雪飘落的蓝关,回望秦岭,也许这次会回不去了,请侄儿帮我处理后事吧。
10、韩愈之所以能够做到不顾俗流,犯众人的笑侮,和他那刚正的性格分不开。韩愈在政治上就是那种有话直说,直言不讳,也不会忌惮说出的话会给自己带了什么麻烦,甚至是生命危险也不顾。那么韩愈在平时的社会观念上的看法自然也是有话必说的性子,他必定会践行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反驳他人错误的观念。
11、常怀德——高宗仪凤二年刺潮;
12、于是他只能到达幕府,去担任地方官员。
13、那时候潮州就是还没有开化的蛮夷之地,韩愈几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到了之后,想着来了也不能白来啊,韩愈就开始帮当地做一些实事,兴办学校,修治水利,还解决了困扰当地已久的鳄鱼灾患,把中原文化都传播到了潮州,帮助当地发展起来。
14、这时,耿直性格的韩愈见全国上下对佛教的迷信陷入一片疯狂,忘记了自己之前屡屡被贬的教训,马上写了一篇《谏佛骨表》呈给唐宪宗。
15、唐宪宗收韩愈的奏章,非常生气,立刻召见宰相裴度,说韩愈诽谤朝廷,要处死韩愈。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16、立碑并非小事,撰写碑文者,一需文笔才情,二需信任。孔戣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将此重任交付给自己的好友——此时正奔赴潮州任刺史的韩愈。
17、现在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有创作古体诗词的朋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邮箱:158297340@qq.com。
18、当然,韩愈能考上进士,除了才华和坚持不懈以外,还跟运气有关。
1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礼佛最甚的,莫非魏晋南北朝,纵观整个北朝,有哪个皇帝是长命的呢?典型的例子,便是梁武帝,梁武帝三次舍身事佛,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活活饿死。韩愈毫不掩饰,直言不讳,直接劝告唐宪宗理智一点,推崇佛礼的皇帝都不长命,如果唐宪宗一意孤行,那么下一个就可能是唐宪宗了。
20、韩江原名恶溪,因古时溪中有鳄鱼出没,经常伤害人和家畜。后韩愈被贬到潮州当刺史的时候,驱杀鳄鱼,又作《祭鳄鱼文》,任职期间,大兴教育,授民技能,人们为了纪念韩愈的功德,故笔架山更名韩山,恶溪更名韩江,江山皆姓韩,由此表现潮州百姓对韩愈的敬仰以及纪念。诸如此类的还有韩文公祠,市区的昌黎路等等。
五、韩愈被贬的潮州在今何处
1、韩愈还在阳山传播中原文化,如在牧民山创办书院,处理完自己的工作后亲自教导学生。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他的门下,吟诗论道。而韩愈自己所写的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也都很可观。今天我们从书本上依然能看到他的很多优秀诗文。
2、潮州八景——“鳄渡秋风”、“西湖渔筏”、“金山古松”、“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
3、韩愈在离开潮州时,送给大颠禅师两件衣服,并赠大颠禅师一首诗,说明韩愈已经醒悟佛法的伟大,死之前已经后悔自己所作的《谏迎佛骨表》,这就说明他还有救。这首诗如下:
4、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民间流传的韩愈文集里的其他文章错漏甚多,唯独此碑文因拓本流传广泛而例外;日本现代学者松浦章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现今常用“海事”一词,最早见于此碑,更显其科学价值。对碑中陈谏的书法,郑樵的《通志》指是陈谏的代表作;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也甚为赞赏,并把该碑文收入他编集的《唐碑选》中。
5、最后,又把皇帝一顿猛吹,那马屁拍得山响又带回音的。总之,自己“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很可怜,就是希望皇帝“哀而怜之”。
6、北宋时的潮州,虽已经有了唐时韩愈的治理,还有北方移民带来的新技术,但在当时仍然属于偏远地区,烟瘴之地。
7、五年后,韩愈出使镇州。但是镇州正经历叛乱,百官都认为此行韩愈必死。
8、面对贫穷落后、急需开化的潮州,他驱鳄除害、释放奴婢、扶助农桑、兴修水利、延师兴学、选拔人才,短短八个月,关注民生、“文明治潮”、惠及子孙,泽被深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厚重一笔。
9、在他第二次复任国子博士后的一年,韩愈认为自己才高学深,却屡遭贬谪,遍创作了另外一篇千古名篇《进学解》用以自我比喻:
10、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各八千,
11、在唐朝科举,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叫“明经”,另一种就是“进士”。
12、韩愈的硬脾气又上来了,说:
13、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韩愈在潮州上任未满八个月,然而却在潮州人民的心中待了一辈子。在潮州,韩愈积极投身于为民谋利的工作中。
14、宪宗览奏后大怒,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官场上没死,生活中倒是出了错,这错误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有情可原;但对于一个哲学家韩愈来说,就有点令人惋惜。
15、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6、韩愈就不一样,他无论到哪里都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干一些大事,在潮州只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到岭南,除此之外还驱赶鳄鱼、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兴学育才,为当地人办了不少有利于发展的事情。之后被潮人奉为神,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
17、点上面“蓝字”加入韩氏大家族!
18、教育: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又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
19、韩愈在韩江边摆开了阵势,一阵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之后,投进了猪羊。然后,穿戴讲究的韩愈,头顶苍天,脚踏大地,面对着滔滔江水,严肃地念起了他写的那篇脍炙人口的不朽文章《祭鳄鱼文》。传说鳄鱼就此迁走了。
20、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对他有个精准的评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