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画是王维的诗吗(100句)

2023-01-20 15:26:0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王维的画是一首什么诗

1、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一共60个字表达: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5、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6、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7、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8、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9、从前,在遥远的地方,我给自己的竹马配上马鞍,骑上马,超森林奔去。在森林里足吃了一顿,然后……

10、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11、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12、世外桃源,人人向往。若有一颗新知的世外之心,则人生处即桃源。

13、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14、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15、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16、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17、王维喜爱亲近自然,在他的眼里,每个季节皆有不同的美。

18、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19、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20、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二、画是王维的诗吗

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画是一首五言绝句。《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3、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4、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时弹琴,有时长啸。深林中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好似与诗人做个伴儿。在这样的地方,诗人欣赏着美景,自得其乐,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诗朗诵

6、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7、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

8、人rén来lái鸟niǎo不bù惊jīnɡ。

9、最深情的送别诗:《渭城曲》

10、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11、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12、《画》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

13、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浅显而有深意,简洁却余味无穷。北宋文学家苏轼点评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融诗入画,又作诗如画,带给人清新独特的美感。读王维的诗,就像展开一幅幅唯美的画卷,让人沉醉。

14、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15、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16、友人要去西北边疆任职了,王维到客舍相送,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17、还有人说这是明代唐伯虎所写,有一次他去杭州西湖游玩,发现西湖断桥的桥头栏杆上有一道填空题:X看XX色,X听XX声。X去XX在,X来XX惊。唐伯虎一看,起了写诗的兴致,于是把这道题填补全了。

1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两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

19、chūnqùhuāháizài

20、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三、王维诗中有画的一句诗是什么

1、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田园风光使人忘忧,使人沉醉,怪不得诗人总是流连。

3、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4、|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5、中国最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7、诗人乘着单车去慰问边关,已经过属国居延。纷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北归的大雁在异国飞舞。茫茫大漠里,孤烟直上,长长的黄河上,唯余一轮落日。大萧关遇到了候骑,告诉诗人都护正在燕然。大漠风光,辽阔而雄奇,直上的孤烟,温暖的落日,苍凉中却又透着希望。这样的诗,真是别有一番动人处。

8、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0、请大家将趣爸爸设为置顶哦

11、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12、王维〈酌酒与裴迪〉??????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彼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上联说的是,你如有个知己朋友,跟他相交一生,两个人头发都白了,但你还是别相信他,他暗地里仍会加害你的。他走到你面前,你还是按着剑柄的好。这两句诗的上一句,叫做『人情翻覆似波澜』。至于『朱门早达笑弹冠』这一句,那是说你的好朋友得意了,青云直上,要是你盼望他来提拔你、帮助你,只不过惹得他一番耻笑罢了。

1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14、斜阳余晖笼罩着村落,小巷里牛羊纷纷归来。老人记挂着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门口守望。野鸡鸣叫,麦苗即将抽穗,蚕儿睡去,桑叶已稀。田夫们忙了一天,荷锄回来,彼此笑语盈盈。这样的情形怎不叫人羡慕,诗人不由得怅然地吟起《式微》来。

15、《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

16、简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空旷的群山刚刚下过一场雨,傍晚的天气分外凉爽,已觉出秋意。明月从松树间洒下清辉,清清泉水在石间流动。竹林响动应是洗衣的姑娘们回来了,莲叶摇摆,渔舟正靠岸。春日的芳菲让它消歇吧,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长留。诗人爱上了这里的秋天,舍不得离去,它比春天还要美啊。

1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0、这是描写的一幅画,画上虽然有水,但画是静物,所以走近了也听不到水声。

四、王维的诗,画

1、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2、全诗读起来,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人又来,鸟不惊,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一窗美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重回江南乐天梦,千里乡思李白知。这首诗出自清朝的·孙星衍。

5、相思,从不只存在于爱情中,还有友情,还有亲情。

6、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春chūn去qù花huā还hái在zài,

8、《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0、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11、也许,你不能读完王维所有的作品,但一定要读一读这10首诗作,感受那来自大唐的诗意风情。

12、边塞艰苦,漂泊天涯,固然是悲壮与孤寂的。

13、王维的眼里与心里,总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与繁华无关,却悠然而清淡,宛若他的心境。

14、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5、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只有明月来照耀着他。

16、首句“远看山有色”,写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画中美感,远山苍翠,峻拔峭立,让人感到无限风光,这里是静态描写,仿佛将读者的浮躁全都一扫而空,瞬间带入到了诗意中,伫立于大自然内。

17、《画》后被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沪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等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为课文。

18、《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19、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20、在山水田园中栖居,也是幸福的事。

五、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诗

1、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2、这首诗是唐代王维的《画》。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画》

4、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5、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6、清清浅浅的白石滩,水里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一群少女住在绿水的附近,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宁静却又热闹,泛着如水的欢快!

7、众所周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的特点,《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8、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9、《作家美文》小作家学生专栏征稿

10、从诗中来看,画中有山、有水、有花、也有鸟,这都是典型的国画题材。至于画作怎样?通过王维的描述,可见它肯定是一幅逼真至极,极为传神的佳作。无论是画中青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以及那欢快的鸟,这样一派生动愉悦的景象,足以让我们为之无限的遐想。

11、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12、《画》被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沪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等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为课文。

13、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1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5、最豪迈的诗:《使至塞上》

16、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17、前两句,为我们表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大自然无声之图,虽然是在观画,但却构建了一个画中的自然之美,虽然是无声,却让读者更接近山水。

18、荆溪水落,处处露出白石,天气越来越寒凉,树上的红叶也渐渐稀少了。一路走来,山上本来没有下雨,可是路旁松柏苍翠浓郁,水气氤氲,不知不觉间沾湿了衣裳,感到了深深的秋意。

19、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20、“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