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古文名句(100句)
一、劝学的古句
1、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4、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5、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7、孟郊的一首关于母爱的《游子吟》诗,家喻户晓,传唱极为广泛。他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这首“劝学”诗,则避开以上题材,专写劝学,突出地体现出孟郊诗古拙的特点。
8、焉:于之,在那里。
9、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10、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11、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的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4、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15、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17、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8、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1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20、假:借助,利用。舆:车。
二、劝学古文名句
1、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2、释义: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6、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蚓无利爪牙,强筋骨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8、《劝学》主旨: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显然,荀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明显的偏见。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0、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1、君今长大一如我,但少头上斑斑丝。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只有敲击石头,才会擦出火花;如果不敲击它,就不会有烟冒出。
14、(勤学感悟):黄公垆:亦作“黄公?”。“黄公酒垆”的略称。魏晋时王戎与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后诗文常下“黄公酒垆”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黄公:泛指卖酒者。
1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6、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1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19、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20、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劝学的古语
1、人言四十当著书,春风半负黄公垆。
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4、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6、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8、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9、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2、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1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生,通“性”天赋,资质。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戴圣《礼记.学记》)
17、我昔如君初冠时,见君垂角儿童嬉。
18、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19、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0、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四、古代劝学的句子
1、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南宋·朱熹)
3、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4、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5、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6、(勤学感悟):这首诗的意思是读书不用花钱,却可以使自己学识渊博;读书还要刻苦钻研;贫穷的人读书后就以知识而富足,富有的人读书后就以书而高贵。
7、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9、《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
10、释义: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3、那我们今天继续分享《劝学》。
14、这首诗写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诗人借以劝人们要努力学习。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15、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19、能把劝学说得如此饱含意蕴,能把读书描述得这么美,也就只有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古诗词啦!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努力?这些诗词做了很好的诠释,不妨选一首诗做你的读书座右铭吧!
2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五、关于劝学的名言古语
1、《劝学》(唐·孟郊)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5、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五十六岁,居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柏学士,其人不详,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7、螯:螃蟹的大钳子。
8、今天我们谈论的《劝学》,是荀子32篇中的首篇。“劝”是鼓励的意思,与“劝业场”的“劝”是同一个意思。荀子为何要鼓励人学习呢?其实开篇第一句话就有所阐明。荀子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后天的学习上,无论是否学有所长,一个人都不应该放弃,而应该坚持不懈。因而荀子首先阐发的是学习的意义。
9、释义: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
10、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但仅有积累还不够,荀子又谈了“不舍”,“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荀子用对比在讲一个深刻难懂的道理,他讲得非常生动形象:骏马你跳一下,最远也超不过十步,而驽马虽然是劣马,但是它十天所走的路肯定超过骏马的一跳,可见不舍弃是多么的重要。他进而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雕刻一个东西,如果你放弃了,那就连枯朽的木料也雕刻不好,但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何等坚硬——每当我们谈起金石,我们似乎都能感觉到它那种硬度——但是荀子却说“可镂”,即虽是如此坚硬的东西,如果你“不舍”的话,依然可以雕刻成形。
12、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13、须臾:片刻,一会儿。
14、其作者为唐朝诗人颜真卿,卿读作:qīng。
15、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又被尊称为荀卿或孙卿,他是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战国末期是中华民族一个不拘一格匠人才的时代,因此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它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基础。
1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17、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9、大家一定还记得,钱学森回国时,美国人曾经阻止过他,他们认为,钱学森绝不能回国——因为钱学森一个人相当于五个师的兵力。而何以一个人会等于五个师的兵力呢?今天看完荀子的这段话,我们便会恍然大悟。在某种意义上,是学习让钱学森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使他一个普通平凡的人具有了五个师的军事能量。所以写到这里,荀子乘胜追击,愈写愈勇。
20、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