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字的诗词名句(100句)
一、书字的诗句
1、风吹雨打无伤害,一世风光到白头。
2、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3、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4、唐代诗人张籍出生于江南之地,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正客居于洛阳城。当时是秋季,最是容易引发思愁的季节,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他写了封家书问候平安,可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忙中没有把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这个细节化的描写,非常细腻地将思念表达了出来。
5、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
6、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7、含有“书”字的诗句如下:《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白鹿洞》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8、送老只凭书万卷,传家不用橘千头。
9、(提示)《囚歌》是1942年10月叶挺同志囚禁在重庆时写的。这首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两次向敌人宣告:他蔑视狗洞爬出来的“自由”,宁愿与“活棺材”一齐烧成灰烬,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全诗写得痛快淋漓,音节简短铿锵,抒发了冒险犯难、坚贞不屈的情怀。
1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1、花花叶叶尽成双,浑似我、梁间燕。
12、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13、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14、说说:你想获得这本书的理由
15、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16、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17、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
18、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9、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宋代:陈师道)
20、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二、有书字的诗词名句
1、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2、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详引领着你的安详,以自身的厚重影响着你的厚重。
3、含有“书”字的古文诗句: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玉仙鸿福最先春,今日枝头历虏尘。
5、相传许穆夫人年轻的时候长得特别漂亮,许国和齐国同时派人来提亲。许穆夫人年纪不大却很有远见,她认为,齐国不仅强大,而且临近自己的祖国卫国,一旦发生意外也好支援,而许国相对弱小,离卫国也远,无论从哪方面看,嫁到齐国益处都比嫁到许国多,更何况齐国还是自己母亲宣姜的母国。然而,在父母和国君的坚持下,她还是嫁到了小国寡民的许国。
6、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7、凑几句: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李商隐《韩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王维《老将行》
8、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
10、全书分为两辑,每辑分别有4册。第一辑的主题为「春夏秋冬」,第二辑则是「风花雪月」,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让我们得以在匆匆碌碌中,感受一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从容;在物欲横流中体会「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悸动;在「精致的利己主义」当下,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11、随时行坐随时用,到处人间到处求。
12、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李白《赤壁歌送别》
13、鬓底青春留不住。功名薄似风前絮。何似瓮头春没数。都占取。只消一纸长门赋。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5、王湾这位诗人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就这么一首诗便令他流传千古。他作为北方诗人(洛阳人),常年往来于吴楚间,这首诗就是他在一年冬春之际由楚入吴时,在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在诗人笔下,寄出去的家书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只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家乡洛阳去。
16、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17、精选精读、领悟至简至雅的诗意智慧。
18、一动天文儿戏耳,苦烦天子访羊裘。
19、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不见》
20、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
三、带书字的诗句起名
1、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2、释义: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3、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温庭筠《春日》
4、汉语传情达意,就是用声调的婉转变化来实现。古人非常重视声韵之美,从古诗词就可见一斑。
5、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6、就像一位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只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给予你冲破黑暗的勇气。
7、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9、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10、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11、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12、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13、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柳宗元《读书》
14、每日开卷,用诗意抚平内心的浮躁。
1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16、鸡人声杳。瑶井玉绳相对晓。
17、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18、相思最苦。别来有甚好情绪。夜间无限凄惶处。睡不著时,没个人言语。
19、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20、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因,须臾不离。
四、书字古诗大全
1、l本书附赠“平哥伴读”专享音频,扫一扫,听平哥讲诗人词人趣闻、诗词赏析、了解诗人词人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
2、人间最美的故事和最深邃的感悟
3、来日孤舟西水门,风饱征帆腹。
4、(1)《辞源》(第3版)
5、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6、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
7、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8、以书字开头的七字诗句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诗句。
9、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10、(2)《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郭锡良编著)
11、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一点罪而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起兵打进楚国京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害他父亲和哥哥的仇恨。这里是说革命必将获得胜利,烈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具有英雄气概的革命同志一定会向敌人讨还血债的。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劝学诗》
13、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1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15、天上仙无懵懂,人间性有顽愚。门中有幸看经书。性性堂堂开悟。
16、《泊船瓜洲》中最能体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7、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18、欢迎转发本平台所有发布内容。
19、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
20、3清风徐来,非「她」莫属
五、书字的诗句和诗意
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2、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
3、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4、截止6月18日12点,随机抽取5名幸运读者,获得赠书一本,
5、释义: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寒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斜柳。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7、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
8、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9、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10、含有“书”字的诗句如下:《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白鹿洞》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11、在中国史上,文字和语言的统一性,大有裨于民族和文化之统尽人共晓。
12、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13、偶来水国充饥易,况有儒冠请益频。
14、既然齐国都出面了,其他国家也不好意思坐视不理,那之后,宋国、许国等国纷纷派兵支援,帮助卫国收复失地。卫国的局面虽然有所好转,也恢复了诸侯国的地位,但经此一役,卫国元气大伤,从大国变成了小国。
15、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郑板桥《沁园春·恨》
16、——刘一(知名制片人)
17、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18、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
19、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20、宝鸭金寒。香满围屏宛转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