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整首诗(100句)
一、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
3、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复习,我们常常会借助教辅资料进行。这些教辅资料,往往对每首古诗词都做了“知识梳理”,又安排了“针对训练”。编资料者的确下足了功夫,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化用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中话语)。许多同学对于篇目众多且头绪繁多的诗赏知识和针对训练,往往只是一味盲从,忙于记忆,忙于抄练。像这样没有抓住主线被动地背与练,费时不少但复习效果并不一定很好。如何减少头绪,抓住主线,提高诗歌赏析复习的效率呢?对此,我为大家支个招,那就是“以把握感情为抓手,串起诗歌赏析高频考点”。我执教的一堂诗歌赏析公开教学课就是依据这一招设计的,依次按照“为何要考”“会怎样考”“如何解答”“课后演练”四个方面组织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4、《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5、《五猖会》中写儿时在赛会上“吹嘟嘟”,呲呲吹上两三天的快乐;写大清早准备出发看赛会时笑着跳着的兴奋等等。
6、白话文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唐)李白
8、词作为新出现的文体,也在这方面有上佳表现。白居易《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敦煌曲子词《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9、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10、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1、例:“害羞”一句采用拟人手法,把夕阳照耀下的薄雪写成害羞的少女,既突出了它的色彩,又写出了薄雪娇柔可人的情态。生动传神。
12、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13、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乐器。琵琶、芦管,奏出的往往都是离别之音,与那一轮孤寂的冷月一起,勾起边关将士不尽的思乡之情。
14、请选择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
15、解析: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16、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17、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8、——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17年第10期“本期话题”栏目
19、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0、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③。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二、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整首诗
1、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李白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半轮秋月伴他远行,景色衬托出作者憧憬喜悦之情,也暗含淡淡的离乡之思。
2、文段是《论语》中的十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如何修身的,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把包含修身、学习态度两方面内容的语录挑出来。(写序号)
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
4、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5、文言文阅读(18分)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指三国时孙权的宫室。衣冠:指风流名士。古丘:古代遗留下来的坟墓。这两句大意是:吴宫的花草掩埋了幽僻的小路,东晋时的名流也早已葬身古墓。《登金陵凤凰台》为李白杰作之方回《瀛奎律髓》说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比,“格律气势,未易甲乙”。此二句抒发了人亡台空的感慨:昔日繁华的吴宫已为野花野草埋没,东晋时的一代名士也早已进入坟墓,一时的煊赫,化作永恒的沉默。这是对历史的凭吊,也是对现实的感叹。可用以评论历史,抒发怀古之幽思,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7、最后,我要补充的是,依据《课标》《说明》,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情感的考察,只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评价点,并不是唯一的考点。以把握诗歌感情为抓手,也只能串起大部分高频考点,而不能串起所有诗歌赏析考察点。所以,在诗歌复习中,除了抓住主要矛盾——诗歌感情的把握,还要兼顾其它,如意象的描述、内容的概括、语言形式的理解等。唯有这样,才能减少在诗歌赏析考察中的失误。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10、阅读、两个文段,完成23—26题(15分)
11、投稿邮箱:wszs@2net.cn
12、2这部小说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武松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
13、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
14、王安石有“(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5、译文: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1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8、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19、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0、新浪微博:@文史知识杂志
三、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加赏析
1、修身:①②④⑥⑨⑩态度:⑤⑦⑧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4、(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5、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踟躇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第三四句对于月光轻盈、缥缈之美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但是这美丽的月光,却没有和诗的主旨“离思”结合得特别完美,所以全诗的艺术成就不如自己所拟作的《古诗十九首》原作。
6、●张祖庆:五年级第6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高清视频课
7、地步、程度。A
8、命题者会怎样考察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呢?
9、2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了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10、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2、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三味书屋中读书内容枯燥乏味脱离儿童生活,老先生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予理解和满足。借此对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3、以把握感情为抓手,串起诗赏高频考点
14、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5、思妇因对丈夫的思念而日渐消瘦憔悴,便如每天晚上都注视的那轮明月,在满月之后,就逐夜减损了清辉。这个比喻是非常新颖动人的。
16、(2010全国Ⅱ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7、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18、这是是较早借月亮来描写边塞征人与妻子分离的愁苦与相思的诗作。唐朝武功强盛,边境战争多发,这给许多家庭带来了长期分离的痛苦,也催生了边塞诗中一个重要的相思、思乡主题。
19、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20、(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四、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有哪些
1、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2、1选自《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无名指和小指:可爱秀丽,能力薄弱
6、QQ群:363031535
7、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8、(注)①故:依旧,仍然。②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
9、⑧红楼梦⑨汤姆索亚历险记
10、译文: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1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
12、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13、《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14、●《祖父的园子》竟可以学得如此创意无限!
15、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6、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秋宵月下有怀》
1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出自唐代:张九龄《望月怀古》
18、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子兰《秋日思旧山》
19、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20、这境界多么美丽而又神奇!四句想象醉后跨上玉龙遨游太空的幻景。气概豪迈,感情奔放。而刘克庄这句出新之处在于一是“醉跨”二字生动形象,将酒后狂放不羁的神态活画了出来;二是“玉龙”色彩鲜明。玉色洁白润泽,用来修饰“龙”字,与本词前二句所描绘的光明世界配合起来,不仅色调谐和,而且给全词增添了神话色彩。“八极”指宇宙间最邈远的地方。“历历天青海碧”写遨游八极所见景象。这时作者精神上已超越尘世,来到广漠无垠的天极,茫茫寰宇,湛湛青天,沉沉碧海,历历在目。
五、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小学
1、《长勺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围魏救赵》
2、准确、生动、有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3、到了诗歌高潮的唐代,明月意象更是开始了大爆发,名篇名句层出不穷,令人如入春山,目不暇给。诗人们除了描绘、歌颂明月本身的自然之美,还借它来思考历史、感慨人生、抒写心志、探寻哲理,题材得到空前开拓。但其中最为主流的,仍然是借明月来抒发怀人相思之情。本文限于篇幅和主题,也仍只关注这一类作品。为方便论述,我们又将其细分作几类:
4、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5、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0、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1、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2、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1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4、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8号
15、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16、(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17、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18、可以说,到了唐代,中国文学中的明月与思念、乡愁的关系就已经完全成熟了。五代、宋以后,在这方面就难有更深更广的拓展,只是在佳篇佳句上再增加一些数量罢了。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鹊踏枝》:“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9、1自相矛盾的意思: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0、1威尼斯被称为“水上城市”。
下一篇:没有了